专栏名称: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 ... ·  16 小时前  
西安头条  ·  著名导演去世 ·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老年公寓迎来“春天” ·  昨天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这次机会,我会好好珍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科讯

院士中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布衣院士”卢永根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  · 公众号  ·  · 2021-04-24 07:26

正文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岁生日。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我们将陆续推出“院士中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系列,向党的一百岁生日献礼。





卢永根

院士中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卢永根院士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家。他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卢永根院士用模范行动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对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高度肯定,也是对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少年立志


卢永根院士出生在香港,他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值得这一代香港青年学习。少年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行街头,百业凋零。战争的残酷让卢永根的民族意识觉醒。在思想进步的老师引导下,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积极参与进步团体举办的时事报告会,聆听郭沫若、矛盾、乔木(乔冠华)等人的演讲,还秘密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

1946年,卢永根就曾经盼望过当时的国民政府能够收回香港。香港回归的一刻,卢永根整整等了半个世纪。

1

1946年卢永根在香港培侨中学出版壁报

(右起:卢永根、张如峰;左1为李佩能)


农业育种


卢永根一生学农、爱农、为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简单的“三农”中折射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人格。

卢永根师从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丁颖,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稻作产区。恩师逝世后,他继承了老师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卢永根带领他的弟子,小心地保护着7000多份稻种资源和900多份野生稻资源,并逐步将这些稻种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卢永根70多岁时仍坚持上山寻找新的稻种,尽管山上无路,布满荆棘,卢永根仍然坚持向上。老照片上,他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2

1971年卢永根在海南崖县荔枝沟“南繁”育种时住的茅屋前



科学旅程


卢永根曾经说,“我为什么要摒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放弃个人名利而回内地呢?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教育和感染了身边无数人。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定地拒绝。“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回国后,他还曾写过一封家书,希望女儿和女婿回到广州:“现在留学生中流传着各式各样的‘理论和观点,无非是为自己待在国外不归制造借口和理论依据’。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人类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放弃国外的优渥地生活回到祖国,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3

卢永根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网室内进行水稻杂交(1978年9月)


4

卢永根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工作


执教南农


1983年后,卢永根开始了长达13年的校长生涯。“先党员,后校长”是卢永根的口头禅,他认为当好校长的前提是先当好一名党员。那时候,学校的经费紧缺,身为校长的卢永根就坚持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2017年罹患癌症后,他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无偿捐献给华农,设立了教育基金,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慷慨捐赠的背后,是卢永根坚守一生的节约。他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常常在学校食堂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早在患病前,卢永根就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他说,作为共产党员,捐献遗体是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对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及对自己近乎严苛的要求,在卢永根的人生中一以贯之。

5

卢永根在指导学生


6

2000年卢永根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


资料来源

卢永根:唯愿稻香飘遍祖国大地,2019-09-26,光明日报

无言的火花——院士卢永根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2017-10-14,新华社

张藜总主编;罗兴波本册主编,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  第2册,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

卢永根:“布衣院士”,勤俭爱国奉献一生,2019-09-29,南方日报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2021-01-08,人民日报

《情系祖国·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卢永根院士》


本文来源:中科知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研究所服务与产品推介:平台类

2.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研究所服务与产品推介: 报告类

3.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研究所服务与产品推介:其他类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西安头条  ·  著名导演去世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老年公寓迎来“春天”
昨天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哪吒,登顶!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这次机会,我会好好珍惜”
3 天前
考研研学姐  ·  光头强的金句,精辟!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