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甲
成甲,罗辑思维“得到”APP《成甲说书》节目作者;罗振宇、脱不花、万维钢、李笑来联袂推荐的最具实操性的学习方法专著《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晨报1017|军工、建筑工程、北方华创 ·  2 天前  
东吴双碳环保研究  ·  【东吴双碳环保公用】地方化债环保受益:现金流 ... ·  3 天前  
东吴双碳环保研究  ·  【东吴双碳环保公用】公用事业:政策驱动燃气工 ... ·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A股尾盘突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甲

得到下一个准备大赌大赢的事情:每天听本书

成甲  · 公众号  ·  · 2017-06-22 12:01

正文

本文为得到例会内容

转载自简书:枫来了


得到下一个大赌大赢的事情是啥?

得到下一步产品的重点,会有一个局部的重点,就是我们的每天听本书。


《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现在不错,但是不错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不知道。


像我们订阅专栏作者很辛苦:刘润老师自我管理能力很强,但是,刘老师每天要为《5分钟商学院》这个产品,花费6小时精心打磨。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如果你打开《每天听本书》的成产流程,相信你也会吓一跳:


每本书的音频时长约为25~30分钟,但是,它在生产流程上,要历经203个小时之久:它至少会经过6名专职人员的协作。


仅仅是第一步的选书流程,我们的净耗时就是2个小时。


第二步的工作是解读,它最少的净工作时间72小时,由撰稿人独立完成,经历了精读和通读。


他们之所以能解读这些书,是因为他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像少文老师,他在日本文化和法律方面有很多研究;


包括成甲老师,他自己有一本超级畅销书《好好学习》,同时,他也是一位创业者,自己就有一家运转很好的公司。就是这样一位厉害的人,他会来给你讲《好好学习》和有关职场以及思考方法的书。


经常有用户说,我听了xxx讲了这本书,但内容只有一部分是书里的。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撰稿人还要收集有关这本书的更为广阔的内容。


第三步,是我们的解读者,他们需要搭建知识脉络,构建知识坐标。

第四步才是筛选重点和精华。


这四部走完,才是一本书的全流程。


很多撰稿人是有名的作者,很多解读人是出版社的图书编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大学老师……这个产品也会出现很多撰稿人,他们是读书人,他们会成为得到的专职解读者。


解读之后是写稿子。

这份稿子要给到声音表演者,要以一个用户能感受到的方式来说这本书,这需要至少4-5个小时来完成一篇稿子。就像白居易作诗一样,他们完成稿子后,会向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先讲一遍,根据反馈再作改进。


最后,是我们的审议流程。

《每天听本书》的各个主编,他们是半个专家和作者,他们会审核稿件,然后提交总编室。总编室分为两部分,一边负责审核稿件、另一边负责审核录制效果。


音频生产中的问题交由总编室,比如:是不是清单体、是不是简单逻辑、是不是覆盖了核心观点、有没有知识错误,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都会反复打磨。


比如,有一本2011年的经典书,总编室发现,其中的大量研究成果,在6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样的话,解读人要么放弃,要么重新研究这个领域,其实是非常苛刻的。


录音,把精品内容变成音频,净耗时2小时,我们的声音表演者也有一个团队,把书的精华转述给大家。每一位声音表演者都是专业的播音演员、配音演员。


此外,质量检查,校对、文稿编辑、推荐语、分享语,差不多也要1小时,另,我们还有一个外协团队,是我们的脑图团队,负责手绘每本书的脑图,方便用户收藏和复习。


整个生产过程需要203个小时,这其实是挺伟大的工程。


每天我们都有很多内容被这样生产。

这背后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生产能力——这是创业公司最难的事情——就是能否提供稳定质量的产品,能否流程化。


每个人其实都是关键人物,他们成为知识生产线的时候,才能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前两天有一个投资人问我:这两年你们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说:我们彻底转变成了非常朴素的内容公司,虽然过程没有很痛苦,我们跟着用户走了过来。这1年多,这个公司已经是底盘坐在了产品上,进行产品迭代的公司了。


3年前我们都没有想过,我们会把公司变成产品公司。而现在,我们把它实现了,还是很了不起的。


介绍完了203小时,我还想简单说一下,我们对用户的承诺。我们一定要给用户最有效率的知识产品,《每天听本书》就是朝这个方向去的。


在美国有一家有声书公司,把大量图书变成有声版,朗读这些书。在这上面,每本书的平均听书时间是7个小时。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对更快的效率和更高的信息密度是有追求的,我们不仅追求知识还追求效率。


纸质书,卖出去那么多,真正被阅读的可能不到2%,如果不至于这么悲观,我们也很难长期按照慢的节奏完成阅读,我们需要更有效率的阅读服务。


《每天听本书》,因为书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也是没有什么讲究的。一个文艺青年也应该知道什么是量子物理,我们要拓展自己的知识图谱,通过专业的读书人服务,也许你愿意花时间拓展知识视野。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帮助用户拓展知识疆域,就像《权力的游戏》一样,每个大陆不断被点亮。


我自己听完还是很激动的,这一定是人工+智能要来做的。阿狮也回来说,《每天听本书》,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本,我们会把最重要的资金+人力花在解读上面。


市场上最优质的用户,对信息密度的需求,对知识拓展的需求,是存在的。我们会努力发展更多更好的读书人,专职化进行更好的生产。


现在包括我们的读书人团队,也有了方宏进老师讲的书了,非常精彩,洞察很精彩。有一天,周末的时候,我跟罗胖说,《每天听本书》做得真好真厉害!


也许《每天听本书》是拓展知识视野的入口,你会钻到新的知识视野中。我们可以承诺两件事情:


我们在每天听本书,会下重注,做到最好;不管多难,我们都会把控质量,把它做好。


《每天听本书》也许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不用把知识变成文字,我们会找最有知识的人,把书籍还原成口语。


有请罗胖,讲讲说书的内容:


罗胖: 言简意赅地说,我们同事还没有听我说过总体愿景和方法论。我要把底牌给大家亮一下。


对于《每天听本书》,人们有一个最可能的误解,就是以为听本书的内容就是缩写。

其实不是。


美国的大学书店,有专门的节略版,用这种方法再生产一遍,很多人会买节略版,他跟原教材是差不多贵的。还有一家注册在瑞士的公司,也是节略版的生产者。

但是我们不是,我们是完全的两回事。


我们生产每天听本书,有以下几个重点:我们要从文字语言,回到自然语言,重新生产知识的交付,这是最大的核心。 


人要学会阅读,这是一个要经过艰难训练的过程。全人类不过才拥有100年。整个欧洲才3万本书,阅读在人类历史上存在,是很短的时间。


但是我们用自然语言,是很长的时间。口语(它不是动物的鸣叫),最伟大的地方是它有一种抽象能力。


一个原始人,指着一块岩石,“rock”,另一个人在看到一块岩石,也知道是“rock”,他把事物进行了抽象。口语可以把认知抛来抛去,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过去1万年来,绝大部分时间,我们传递知识使用自然语言,文字是几千年的时间。自然语言的核心,和文字是不同的。


文字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比如《物演通论》,很多人看不懂的。但是,口语强调交付。目的是你明白了,你还能跟其他人讲。


你读完一本书,可能觉得不错,把书合上,很多人说不出来,这本书说了什么。但是,另一个人讲了段子,你可能一字不漏地说出来。这是转述,不是缩写。


转述是指我把书合上,在我的认知中留下的东西,我讲给你听,我注重的是你听完之后能和别人做出的信息表达。


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越来越贴近用户。我们是想提高用户的知识效率,而口语的传播效率是极高的。


《格萨尔王传》,民间的艺人纯粹靠口口相传,能把它传播下来。我们能让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留下来。每天听本书不是浓缩,我们是换一种介质,给了用户认知升级的载体。


生产这个产品的过程,最最忌讳,完全复制全书结构。里德里在《基因组》中,玩了一个花活,使得你读的时候妙趣横生。但是我们的撰稿人,就处理得很好。


我觉得,虽然原书的结构是那样的,但是我们读完后,留下的东西,就是《基因组》的听书的样子。非常棒。


《每天听本书》的生产是不跪在脚下的生产。看一件事,你推拉镜头的幅度很重要。《每天听本书》要包含对书的俯视。


人类文明以书的方式留下来,但是人类文明是层累结构,这个知识被生产出来,但是又很快会发展。


有一本书,2010年的英文版,2017年才出中文版,其实这本书已经失去时效性了。


有的书天生被排斥的,这个书虽然某一个阶段出现了,但是没有新的衍生品。有一本书《水知道答案》《谷物大脑》,主流科学界是不认的,我们就不要碰,对用户的认知升级没有太大用。


有一类书,不构成人类的下一层生产,比如《如何买房:买房指南》之类最中国特定时期起作用,我们也要排斥。


还有一类《希特勒:我的奋斗》,冒犯价值观的事情也不要。


我们每天听本书要俯视书,还原到它在人类层累中的位置,这是第二点,俯视。


第三点,我们听书团队生产的水平和层次有五层,现在绝大部分书还在第四层,第五层的书很少:


第一层就是技术工人,把一本书读完,精华挑出来;

第二层是资深技工,准确完成书的原意;

第三层,工匠,是能从读者角度出发;

第四层是专家,还原这本书在认知地图的位置。


每本书诞生的时刻,是有坐标系的。如果不还原到原始坐标,很多书你是看不懂的。


《老子》这本书,道德经的时候没有大众阅读的概念,不像现在,是为了发行。《老子》时期不存在大规模发行,《老子》的对象是当时的统治者。《老子》中很多内容的对话对象都是统治者,不是大众。


我们每天听本书有一本《武士道》。你觉得年卡太贵的话,你可以花1分钱,买一本原价4.99元的《武士道》,撰稿人少文是大神级别的人。


《武士道》这本书,是有问题的,虽然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是这本书是日本人想要证明自己的初衷写的。其实《武士道》是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精神源泉。


少文老师处理得很好,挑出了这本书,还原到知识地图中。


第五级,是大师。你要从时间上还原一本书的知识的流变。比如,我们很崇拜一本凯文·凯利的书,他可能已经存在了10年,他承接了谁,发扬的谁,后面又有谁对其进行了迭代,谁能还原这个时间线,就是大师。


武志红老师的专栏,7月初上线。心理学就存在这个问题,几年前的实验,这两年就无法复现了,你必须要搞明他前后的谱系。


有一本著名的《菊与刀》,你要知道,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没去过日本,他是接受美国军方的委托才写的。他是凭借资料和访谈写的书,虽然很牛,但是结论并不是不刊之论,甚至他写的东西是有错误的,因此,我们不能跪在书的面前,真正的大师能把他的时间线的源流说清楚的。


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做Pro版:

我们要在1~2年内,成为最大的版权库。

1年后3千本,把经典作品涵盖,包括著名的文学名著。3000本的概念,还要不断迭代。如果用户对某一个版本提出了质疑,我们会迭代升级Pro版,下半年或加入Pro版,以更为独特的角度,解读书。


比如,我们会邀请汪丁丁教授。汪教授挑了原著艰深,中文版翻译漏洞百出的书,结论是,真不错,我没有挑出来错误。以后我们会有更多Pro版。


交付给用户一个最终经得起适量审查标准检验的产品,是我们的责任,浪费时间是我们的罪过。现在我们的生产效率是每天2本,很快我们要迭代到每天3本。


不要担心听不过来,据我自己亲测,是听得过来的,把交付方式调对,你原来绝对不会去读的书,你会发生了解。


这很神奇,比如一个码农,他可能听了一本《梵高传》,拓宽了知识广度和深度,如果不是每天听本书,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看这样一本书。


我们之所以敢宣布这个计划,是因为我们不是某一个人达到某个水平,而是,我们形成了企业级别的能力,我们团队放大了罗辑思维4年的能力。

我们要把最牛的读书人圈到圈子来,我们要提高产能。


阿狮作为带队人,是我们的副总裁,今年24,是我们的老司机,有请阿狮上来开车:


阿狮: 相信评论区一定很同情我,一年3000本,我来招兵买马啦!得到用户藏龙卧虎,每天听本书,我要说一下,我是怎么做这个产品的。


我本来是电商组的,后来过来了,被迫学习了很多不同门类和学科类的书。有一天我去找罗老师,问,为什么不能自己读呢?


罗老师说了很多,因为新的时代到了,有新的技术。每有新技术,知识瑰宝都要重新生产一遍,时代变化我们要迎头直上。


后来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老师愿意微信小窗我,给我推荐书。我们也能为大神老师解读书了。


第二是,我的很多朋友,都对每天听本书给了我建议,我觉得很可怕。越来越多人知道我在做这件事,如果你买了每天听本书年卡,会弹出来一封写了我名字的信。


你会收到365本书,可以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每个字我都字斟句酌,因为写着我的名字。


意思是:你对我的承诺,你要对我负责。我自己和每一个人都把这封信作为承诺,这件事会让我觉得,每一本书都被老旧知识瑰宝擦亮,我们在做的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半年来,我们团队擦亮了知识的光芒,我们很激动。我们需要的是,哲学、心理学等等书,因为一是本身生产很耗时,二来是人很难找。


前些日子我们挣了稿子,我们需要能写爱读书的人。我希望撰稿人、写作者、解读者,我们会把沉淀下来的套路分享给你,如果你不会被原来结构限制住,对口语写作尝试过,把20万的书,缩到6000字左右,爱好读书,能够拆书,配合度高的用户,需要你的联系方式,我们会联系你。


我们需要大量主编,最好是以前在传统出版社工作过,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有报选题的能力,能写出合格的稿子,能把作者的问题指出,能入总编室的眼,沟通界面要良好,作为主编要协助作者,还要总编室和运营同事有好的沟通界面,帮助作者成长。


你应该告诉作者建议是什么,如何改,不要自己改,要对作者赋能,打磨每一篇要上线的说书稿件。我们不设预算限制,如果你愿意尝试新的载体模式,欢迎找到我们,我们一定会对得起你的付出。你要能报题,对稿件有一定的掌控力。


第三,欢迎大学生尝试流程岗位,定排期、校对,你要管理运营,脑图,又很细心,很有责任心,该罚罚,该奖奖,流程主编要催活,要沟通能力强,完成多方协调工作,我们要围绕书的类目,主编牵头,各方支持,形成流水线生产,我们是知识界的富士康。我们需要拉起生产线。

每天听本书坐等你来。


最后,有请娘娘:


阿狮一来,直播涨了2000人,很多用户非常强烈想知道阿狮有男朋友吗?

没有。我们允许员工谈恋爱、结婚。如果你符合刚才我们想重仓的优秀人才,欢迎。


很多人问,如何成为阿狮:


3年前,阿狮是我们第一批实习生,实习的时候,就像安妮宝贝说的,有一头海藻般的长发。实习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很优秀,我把阿狮叫到了屋外,堵在楼梯间问她,我希望你加入我们,你觉得1个月多少钱,能留下来。阿狮说,怎么着4000元吧。


于是,阿狮是4000元被签下来的员工,现在她的工资远高于优秀互联网员工平均水平。阿狮提了很多要求,真正优秀的人,我们还是有能力把你变得更优秀的。


做内容产品的时候,我们也很纠结,找谁呢?后来决定是阿狮,因为我相信,优秀的人会自我设定目标并自我迭代。


很多公司会给你很多虚幻的承诺,作为管理者,我觉得选对人比培养人重要。我们希望大浪淘沙一样,选对最对的人,同时,在公司里有不断淘汰的文化。


公司给你极大的授权,极大的自由度,同时,还有很残酷的淘汰文化。我觉得我们还是挺酷的,你掉队你离开,你牛逼你自由。


如果你想体会又残酷有自由的公司文化是什么样子的,欢迎你提交简历,前提是我希望你首先是每天听本书的用户。如果你没有花时间研究过产品,那么你应该先去买一个产品,递交一份体会报告,才是真诚的。什么是投入,什么是机会成本,这其实是有套路的。


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心人,先做功课,在做决定。如果你愿意加入古藤堡级别的变革的人,欢迎大家在直播结束后,回到首页,可以购买月卡年卡,我们直播的预告区,有一个1分钱的《武士道》,可以了解一下每天听本书是什么。


最后,同事希望我说,大家心心念念的武志红,7月初上线,1年时间成为掌控命运的人。


另,希望大家关注一个专栏改版,张潇雨老师的商业史精读。这个产品干货满满,但用户是有误会的,我们不是“史”为主。


“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我们是经典案例课,它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变化着的事情。很多正确或是错误的决策,张潇雨老师都会讲到,帮助每个人在商业学习中,重塑自我。


我在谈专栏的时候,我说:我拜访过一家很著名的公司,很小,但是市场占有率很好,这是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公司门口有一个喷泉,把食品添加剂,这些改善气味的东西,加入到水里,水里有巧克力还有红烧肉的气味。这家公司的实验室中既有香水的味道,也有红烧肉的味道。


商业已经深入影响到我们的每一个瞬间和片段中,我们认识的世界,本质上是有各种各样的商业世界创造的,了解这些案例,其实非常重要,推荐大家感受这些重大干货。


我们著名的龙哥,罗永浩老师开始讲一件核心能力和卓越优势,就是发布会。这周罗永浩将怎么开发布会,为什么开发布会,非常精彩,欢迎体验。


本质上,一个是组织发布会的能力,当做意识和节点控制节奏。另一个,是演讲的能力,是表达的能力。


还有一件事,7.15上海十万加四个大神会联袂做知识打通关,我们请了四位顶级高手,如何打通周边的知识,他们就像易筋经一样,同时给你四股真气,报名已经开始,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