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日新闻报》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芒格分享了他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1962年的一天,他与新朋友阿尔·马歇尔打高尔夫球。那时马歇尔已经退出了石油行业,但他计划将自己的钱投资于石油许可证。
在打第二洞时,芒格问他计划购买哪些许可证。
在打第三洞时,芒格告诉马歇尔他的做法有问题。
马歇尔随后决定与芒格合作,由芒格负责财务和税收,自己负责剩下的事情。
芒格一次性投资了1 000美元的许可证,这些许可证的交易价格远低于其价值。
结果:“多年来,芒格每年赚10万美元”。
根据芒格的说法,这件事唯一的遗憾是它只发生过一次。可他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
芒格为什么会讲这样一个鸡汤的故事?
其实背后有非常有趣的道理。
关于偶然的机遇,与把握人生的好运。
《随机漫步的傻瓜》里写道~
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埋首研究
非线性现象
后表示:
经济优越性取决于概率事件加上正面回馈,而不是看技术优越性。
也就是说,某个特定领域中定义深奥难懂的某种专长,并无法让人取得经济优越性。
早期的经济模式排除了随机性,但阿瑟却表示:
“非预期的秩序、与律师偶然见面、管理阶层一时起念……有助于确定哪家公司能够率先销售产品,以及哪家公司未来将居于主宰地位。”
概括而言,就是“
概率事件+正面反馈
”。
前几天《射雕》电影上映,翻到一个老视频,说是当年公开选角黄蓉,翁美玲论条件不算出色,但是更灵动更性情,最后脱颖而出。
这里有两个“概率事件”。
1、如果另外一个人当选,进而她有机会演绎那一版经典的黄蓉,会不会人们觉得她的气质才更像黄蓉?
2、据说,还有一个传说,金庸去片场,古装的翁美玲一个侧空翻来到他身边道:金大侠,桃花岛黄蓉在此!~这谁能挡得住?
也许翁美玲的黄蓉深入人心,是因为她主动放大的概率事件,实现了某种正反馈循环。
一个人的命运,是“我命由我”与“我命由天”的混合体。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太短了,就像是浪尖之上的一点水花,随波逐流,被随机性支配,被运气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