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梅特涅的信徒
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苍梧晚报  ·  海州太火了!光影秀、沉浸式演绎… ·  19 小时前  
苍梧晚报  ·  海州太火了!光影秀、沉浸式演绎… ·  19 小时前  
视觉志  ·  赵本山,退圈 ·  21 小时前  
卢泓言  ·  无名破局人 ·  昨天  
国际家居  ·  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灵魂的对话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灵魂的对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梅特涅的信徒

现代野心家的煽动权谋—高明政客如何玩弄大众(本期推荐)

梅特涅的信徒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3-30 23:55

正文

本文2016年1月首发于知乎王陶陶账号,由当时不被看好的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之竞选展开,原创权经作者授权归于本公众号

野心家的煽动权谋——高明的政客如何玩弄大众——


特朗普支持率吊打共和党其他资深政客绝非偶然,这是因为他比其他任何党内候选人更理解这次选战的性质。


那些认为特朗普说话不靠谱,耻笑他荒诞不经的人,其实是习惯了正常的选举政治,不懂群体政治的人——就像他们永远不了解为何“用爱发电”的民进党能轻松击败兢兢业业的国民党。

这次共和党党内选举的大背景就是:


党的分歧极为严重,精英阶层和基层党员出现了巨大偏差。传统精英阶层认为2012年罗姆尼竞选失败是因为失去了拉丁裔的票,所以更为看重对拉丁族裔的争取。党内高层小小布什,卢比奥等都有有意无意的让自己带有拉丁色彩,但是高层的作为却让广大基层白人选民备受冷落,特别是白人中下阶级的生活水平出现缩水,使得下层党员集聚了极大的怒火,并变得愈来愈极端——对自己被漠视感到委屈,对精英阶层的傲慢感到不耐,对少数族裔带有抱怨,对穆斯林则是仇视。

特朗普早已看出了这个巨大的分歧,所以他从来就不打算进行一场传统的选战,他一开始就定下了选战基调——积极走“群众运动”的民粹路线——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而不是精英语言与老百姓沟通——不管是胡说八道还是诈骗传销。

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特朗普的竞选宣传的政策简单明了,就一句空话——“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相比于其他人好几页写满各种专业术语和枯燥数字的逻辑严密的施政规划,特朗普的规划只有四个字的废话。当传统政界精英取笑特朗普满腹空空,只懂TVshow时,却忽视了特朗普对大众宣传有远超出其他人的深刻认识。老百姓知识水平有限,对政治的兴趣也有限,他们没有多少意愿去花时间仔细阅读专业报告,更别说品评其中的科学性,他们只会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记住最容易记住的施政方案,特朗普显然成功了,他漂亮的空话成功让普通老百姓知道他的雄心壮志,这就够了——至于少数精英专业人士的怀疑,随便他们laugh,he doesnt care。
对老百姓来说,简单的废话远远比严密的施政论文更能给他们留下印象


1980年,罗纳德里根的施政纲领开头很简单,没有高大上的东西,直指老百姓切身利益,就一句话——“相比四年前,你们生活如何?”


阿道夫希特勒针对德国老百姓的施政纲领更简单,五个字——“面包和工作”,其他“反犹”,“凡尔赛合约”,“反共”等意识形态统统没有——希特勒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如何在斗争中以迂为直,无情地玩弄对手及盟友以达到目的,他可以随时与任何人结盟,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对方,他当时的竞选甚至争取到了德国犹太人联盟的支持。

2、特朗普比其他候选人更了解老百姓的思维模式和见识其实极为有限。他清楚的知道老百姓根本就不懂政府管理,国际关系,政策法规等等——所有这些高大上的东西,老百姓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特朗普更清楚的就是——老百姓始终站在键盘侠(甚至更差)的角度,以极为肤浅愚蠢的思路来理解国家运转——以致于执政经验丰富的官员所提的很多正确的施政方案在老百姓眼里一文不值——你可以就把民粹化的老百姓当成一个肤浅贪婪愚蠢狭隘的昏君(实际上还不如昏君),这种情况下的竞选就是如何让这个昏君满意你的政策,以你为贤,从而任命你做官——现实就是,只有说让深居后宫的昏君觉得可行的政策——而不是实际可行的政策,你才有机会出头——就像袁崇焕五年平辽忽悠崇祯。

     什么是种地的老百姓认为可行的政策?什么是搬砖的老百姓认为可行的方案?


     如果你拿出国际法,拿出宪法,拿出财政,制定出理性而逻辑严密的预案,去呈现给老百姓,恐怕老百姓会昏昏欲睡,他不但不会觉得你精明可靠,反而觉得你敷衍了事无能透顶。

     但是如果你能够在老百姓的耐心消耗完之前,说出老百姓见识之内的“好方案”,那么你就会让老百姓觉得你很能干,非常可靠:
特朗普提议建一堵墙阻挡墨西哥非法移民。这在专业人士眼里简直就是傻比,但是对于修一个院墙就能阻挡小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反而会觉得才是正儿八经的远见卓识。精英与大众的认知差距,可惜只有装疯卖傻的特朗普知道。

特朗普提议阻止任何穆斯林入境以保护美国安全。这在浸淫国防外交工作多年的专家来说,简直就是疯子。但是对于几乎连穆斯林都没见过的老百姓或者键盘侠来说,这tmd才是他们能理解能认可的方案,这TM才是为老百姓着想的深谋远虑。

特朗普之所以疯言疯语,还能有这么多的人认为他能干可靠,就是他始终以一种大众思考政治的方式与大众沟通,从而让大众觉得他行(可能事实上并非如此)。这表明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老百姓,就TM一群低能儿,你只需要用低能儿听得懂的话骗他们就行。“

很显然,特朗普比任何人都理解希特勒的至理名言:“大众不过是任我为所欲为的婊子。”

3、特朗普比任何都清楚如何与大众打成一片,让他们误认为你和他们互为一体。
   与jeb等官二代的高冷优雅范不同,特朗普说话粗鲁野蛮,满口都是脏话,shit,fuck,hell连绵不绝,简直就是老流氓一个。但是这种语言风格,恰恰符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让老百姓产生同类相吸的幻觉。
而且你会发现,特朗普与支持者在一起的时候,能够非常放得很开,跟他们一起玩愚蠢肤浅的游戏,这很容易让老百姓以为特朗普跟他们是一类人:
   一样粗俗,
一样直率,
一样单纯,
一样真诚,
只是更勇敢,
所以敢于为他们说话,
只是更坚强;
所以能够为国家竞选。

看看特朗普如何与疯狂失常的支持者互动的。他脸上谦逊的微笑——哪还有面对媒体精英时的盛气凌人,哪还有亿万富翁的骄傲狂妄——这分明是一个宽容可爱温良可亲的邻家大叔。

当特朗普为了“维护美国老百姓安全,禁止穆斯林入内”触犯了对老百姓来说不着天际的政治正确,被全世界污蔑打压——你想想,你是个特朗普支持者,你看到这么可亲可靠的大叔为你站出来抗击邪恶,却被可恨的精英侮辱,你能不同情特朗普吗?能不把他当慈父般热爱吗?
比如我在特朗普的脸书上看到的,从来就不是以往选民对候选人的正常支持,而是一种宗教狂热——特朗普很了解大众的肤浅,所以他毫不在意高冷的媒体精英,因为至少党内,他早已胜券在握。


“我在慕尼黑见识过我的对手,他们不过是一群蝼蚁。”——阿道夫希特勒

4、特朗普善于任何机会机智地宣传自己并打击对手。
特朗普装疯卖傻嘲讽沙特王子的话,其实心机很深——“直指美国政治家被沙特收买。”特朗普表面上装作情绪失常,佯装失去理智的胡说撕逼,实际上却把暗箭射向了反对他穆斯林政策的其他政客。这种宣传思路远远比其他方法更能让美国民众相信特朗普的爱国心,并在民众心里种下对其他政客怀疑的种子。

“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动不动发怒,后来做了党的领袖总算能抑制住自己的怒火。不过,现在坐了总理,我已经随时可以让人以为我发怒了。”——阿道夫希特勒

更不用说他的自我标榜不被收买,是干净的政客了。综上所述凡此种种,特朗普是一个相当精明的政客,这也是他能肆意玩弄对手的关键。


记住特朗普的名言:“成功从来没有运气。”毫无疑问,这是他这次成功的真实写照。

==============================
本人很早以前写过一本关于群众政治的书,主要谈如何驾驭大众特别是统治群众运动的,拿来几章给你做参考吧——也许从中你能一窥有无,有助于你了解这次精彩的选战。
以下文字转载于王陶陶的《无可遏制的强大力量----论群众运动---从巴士底狱到克里姆林宫》一书,已经获得作者转载授权。
第一章:群众运动的力量——无敌的存在

 少年的时候,我认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坚兵利马,是以极为崇尚军人的武力;然而及初中,可能是看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你们法国人懂军事,但我们意大利人懂政治”,受他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躲在密室里用笔杀人的政治阴谋家才是最强大力量的拥有者;不过后来,当我所了解的东西真正多起来,并学会了独立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于是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中,最强大力量的来源,并不在兵营,更不在某个阴谋家的卧室,而是在街头,在世界上最肮脏最破烂的地方,孕育于那些最低贱的氓民、狂躁的青年及看不到未来的伶仃人中间。

  从1789年巴士底狱的陷落,到1991年苏共的瓦解,在拥有现代特性的国家发生的所有政权灭亡中没有一场不是群众运动所导致的后果:1793年,是巴黎的暴民杀死了欧陆最强大君主路易十六;1848年,此起彼伏的群体暴动掀翻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1917年,是一个刚开始才几百人参加的小型游行迫使拥有百万军队的俄国沙皇走投无路,最终全家被处死;1918年,是一场百万人的集会数天之内结束了哈布斯堡帝国几百年的皇运;1918年,不到一千名的落魄水兵在一夜之间就推翻了赫赫武威的德意志帝国皇帝;1956年,是几名学生的当街演讲就毁灭了匈牙利罗格的独裁统治;1989年,是蒂米索拉小镇上的一场小集会使得掌管国家近30年的齐奥塞斯库几天之内人头落地;同样1991年,也是是一场场无休止的最底层大众的喧嚣和鼓噪使得拥有最强大军队的苏共黯然下台,土崩瓦解。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亦是那些群众运动的巨大受益者:是巴黎的市民使得失意律师罗伯斯皮尔成为法兰西的仲裁者;是成千上万渴望土地的法国农民造就了落魄炮兵拿破仑;是城市中游荡的一贫如洗的无产者塑成了游侠加里波第;是彼得格勒的散兵和工人赐予了退学大学生列宁改天换地的力量;是米兰城中大量的失业老兵促成了临时记者墨索里尼的崛起;是德国不计其数的无业青年使酒吧潦倒客希特勒拥有了魔鬼般的力量;同样,在决定俄罗斯命运的819政变中,拥有莫斯科民众的狂热支持的叶利钦能够轻易击溃拥有全俄国军队控制权的亚纳耶夫,这并不是偶然。

  就像政治家托克维尔观察到的那样:“士兵在革命中是容易慌乱的,一遇到暴民就会表现得软弱无比。”总是有军队经受得住战争的考验,却极少有军队经受得起革命的考验,在暴乱中,军人的倒戈和叛变属于最稀疏平常的事情,否则20世纪就不会发生如此众多的暴乱、革命和政权更迭。

  在一个典型的将军看来,群众不过是军队溃散后的有毒产品;在一个典型贵族看来,群众不过是一团乡巴佬组成乌合之众。这些人的态度掺杂着恐惧和鄙夷,他们或许知道如何去镇压群众运动,却不知如何去战胜利用群众运动,并绝对不曾认识到群众运动的本质----建造新世界的材料。

  然而,那些群众运动的领袖们(从列宁到希特勒)却会从一片汹涌如大海般的群众脸上得到神祇,并在群众的狂热的怒吼声中听到上帝的声音。他会看到一种所向无敌的强横力量-----一股只有他才能够驾驭的力量----就在伸手可及之处。有了这股力量,他便可以横扫一切帝国、军队和强大的“现在”。群众的脸就像“大海的脸”(语出《圣经》--《创世纪》),从这张脸,他便可如同上帝般改造天地,创造出一个他所喜欢的新世界。

  一场真正群众运动会如同大洪水一样涤荡整个社会,并将带来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巨大改变,不管这种改变在后人看来到底是好还是坏,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是对于那些当事人来说,如果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了,那么为什么不期待未来能有所改变呢?如果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那么对于未来的改变又何必心怀恐惧?

  如同法国大革命著名领袖马拉所说的那样:“当希望和梦想在街头汹涌澎湃的时候,胆怯的人最好关起门来。
++++++++++++++++
第五章”群众运动的发起之关键------“希望”

有一个政治问题始终困扰着政治家,“什么样的人或团体能够获得苦困的底层大众的追随?”

“是给予他们帮助的人吗?”显然不是,人只会对给予他帮助的人报以感激之情,却不一定会因此追随忠诚他。“是爱护他们的人吗?”显然也不是,因为爱只能换回爱,却不能换来忠诚。

斯大林曾用工农产品剪刀差无情地剥夺农民用以活命的粮食,造就了成千上万农村人口的死亡,却依然获得狂热的拥护。而在中国的现在,广大的农民依然沉浸在农村生活绝不幸福的毛泽东时代的追忆之中。

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领导人丹东是巴黎哥德利埃街区贫民的庇护者,在那里,这位野心勃勃的暴乱头目是威名赫赫的大善人,然而,当罗伯斯庇尔命令圣鞠斯特抓捕丹东时,面对企图纠集民众反抗的丹东,圣鞠斯特只用了一句话就轻易摧毁了丹东的抵抗,“巴黎市政府今天要发粮食,过期不候。”随即,民众为了在今天拿到粮食,纷纷抛弃了他们的恩公,最终,丹东被送上了断头台。

斯大林像对待农奴一样鞭策虐待他的农民,却获得了他农民们不惜生命般像对待父亲一样的忠诚;丹东像父亲对待孩子一般爱护和关心他的民众,却被他的民众仅仅为了几袋粮食像猪狗一样无情抛弃。一个冷酷的事实即被提出,大众是善忘的,是多变的,是忘恩负义的,仅仅靠恩和爱并不可能打动他们。如果,帮助和爱护民众的人并不能获得他们的忠诚,那么,什么样的人会获得反复无常的民众的忠诚?

依我看来,凡是民众特别是底层大众所追随的,必定是他们认为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无论这个鼓吹希望的人是无耻恶劣的流氓或者还是毫无诚信可言的神棍。


“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也不愿追随施与救济的人。”

----------美国群体心理学家 霍弗

“在我看来,政治家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能提出一个能够制造希望的预言;第二,当预言破灭后,还能找出一个不错的借口。”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希望是政治家们最好的法宝,这是因为希望可以让人不顾一切地行动,也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差别就在于它是一个短程的希望还是远程的希望。

一个兴起的群众运动会鼓吹短程的希望,其目的是诱发追随者行动的激情,最能煽动人们行动的激情的,就是宣传一个近在咫尺的希望。基督教兴起的时候宣传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天国近在眼前;默罕默德把劫掠来的战利品展现在穆斯林信徒面前;革命前的雅各宾党人鼓吹立刻兑现自由与平等;掌权前的列宁许诺大众马上得到面包土地和自由;上台前的希特勒发誓立刻撕碎《凡尔赛合约》并给予人民工作;解放前中共许诺大众立刻得到自由和土地。

然而,当一个群众运动一旦得势,他就必须立即转而强调一些远程的希望-----一些遥不可及的梦想与愿景-----一般聪明的领袖会把它弄到让人必须到天堂或遥远的未来才能断定其真伪。所以,我们同样也看到:基督教宣传的天堂是恭顺一辈子的死人才能享受;穆罕默德宣传的七十二处女对于活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东西;雅各宾党人则在得势后宣扬他的人民30年后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革命成功后的列宁布尔什维克提出了共产主义是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在还处于漫长的过渡阶段;上台后希特勒则给他的民众们构想了一个宏大长远的千年帝国的计划;解放后的中共领袖们则不止一次的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后来提出了超过15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步走战略。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对于一个已经成功的群众而言,它的首要关心的是维持现状,因此它会鼓励顺从与耐性,如同耶稣教他的追随者们一样,告诉他的民众一个道理:“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须忍耐等候。”(《圣经.罗马书》第八章)


所以,使得斯大林和毛泽东能够在不给他的民众以任何生活改善,却依然能够在极端恶劣生存条件下,依然维持其忠诚的关键,在于这两天非凡的领袖给他的民众们注入了一个如同肥皂泡美丽的希望,虽然其很远,可能需要一百年去实现。


“所有的成功的群体运动都必须拥有自己的远程希望,以麻醉民众的急躁,并使他们各安天命。”  

---------希特勒《第二本书》


所以,一个政权,要想予以维持,就必须能够给大众制造某种希望,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寻找这样的希望,它也必须在现实生活冷酷的铜墙铁壁中制造出一些虚假的缝隙,以给大众渗透出一些希望。在中世纪,贫苦的欧洲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结于天主教灌输给民众的遥远希望“只要能够忍耐,恭顺,便一定在死后可以到达天堂,享受上帝慈父般的仁爱。”(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语)

----------------------

然而,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群众运动发动者来说,要想让人民参加暴乱,就必须利用各种办法掐灭大众对现实的希望,告诉他们‘现在’已经毫无留恋的价值,生活是无意义的,奋斗是毫无价值的,对于政府所给出的‘现在’的种种期盼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必须将现实的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描述得令人难以忍受,将政府的一些失误扩大使之成为天理不容的暴政和不可饶恕的愚蠢,并将失意者内心的积怨大声说出来并巧妙地加以合理化,使之看起来名正言顺,再正当不过,同时他要描述出一个令人屏息的未来,以此证明,牺牲抛弃毁灭掉毫无价值转瞬即逝的现在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亡亦死,举大事亦死,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谋反时对苦役们的陈词,事实上,这些话里,陈胜不仅掐灭了苦役们对‘现在’的希望,同时还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希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克伦斯基要么将你们送上前线,把你们当作他的炮灰,要么把你们送进工厂,把你们当作他的奴隶,我的工人士兵同志们,你们的生命何曾有过尊严和自由。我们,我们俄国的人民,只有推翻克伦斯基,并在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真正拥有平等和自由。”

-----1917年9月,列宁对俄国的工人这样说道


“这十四年来政府究竟要把德国引向何方?把国家财政陷入混乱,造成数量惊人的浪费,数亿马克的钱财已被挥霍殆尽,愚蠢的引发通货膨胀,致使国家荒废,听任外国索取高额的非法利息。而那些在从前,在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处罚的高利贷,现在在德国竟然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抨击犹太人),道德沦丧,经济败坏,德国的人民,在这种恶劣的政治下,我们怎么生存?我们怎么奋斗?谁又能不绝望?

。。。。。。。

只有真正的勇敢的德国人才配支配这个国家,而且只要真正的德国人掌管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必定能够恢复他们祖先所拥有的地位和自尊!”

-----1932年希特勒对大众的演讲

“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

梦想有一天。。。。等废话

--------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最著名的煽动文《I have a dream》(此文前半篇主要描述黑人生活现状的无力,用来掐灭黑人平凡现实生活的任何希望,后半篇则全力鼓吹参加黑人民权运动所能带来的希望,并制造了一个所谓的急不可待且貌似可以立刻实现的希望。本文抓住群体宣传的要点,结果效果大好。)

在群体运动的激发阶段,掐灭希望和制造希望极为重要。同样,在群体运动激情必须予以的维持阶段,希望的利用也同样重要。


希望是维持群体大众激情和奋斗精神的发动机,拥有希望的人群能够保持团结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失去希望的人群则会陷入分裂和无尽的内斗中。使红军在人迹罕至的草地和雪山依然保持团结并不曾涣散的关键,并不是毛泽东曾给予过他的士兵什么好处,而是这个了不起的群众运动领袖能够给这些败兵注入希望;同样,当国民党军队失去淮海战役的主动权,丧失了赢得内战的希望后,国民党内立刻陷入了分裂,蒋桂内斗因此而起。

历史事实往往是这样的,群体运动,在一场巨大的胜利后便能保持团结并继续奋斗,而当一场失败后,则往往纠缠于内斗:1927年,当中共遭到国民党的清洗,革命惨遭打击后,首先进行的不是反击国民党,而是召开批斗党内领袖陈独秀的政治活动和左右派的分离;1935年,当红军遭遇失败并陷入最大低谷的时候,则是党内权力争夺的高峰亦是到来,并陷入了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的分裂;1940年,日军进攻中共极为紧迫,党的力量大为衰减,亦是整风运动的开始;同样,当毛泽东的农村政策遭遇巨大挫折后,便是庐山会议和七千人大会等党内一连串分裂斗争的开端,接着便是文化大革命----权力争夺斗争的顶峰。而俄国革命在低谷时,革命者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希特勒的慕尼黑政变失败后,纳粹党随即分崩离析,而在1932年第一次选举希特勒遭到重挫后,他的重要追随者斯特拉塞尔立刻宣布脱离纳粹党并加入斯莱特彻的政府,1944年反对希特勒的720政变则是发生在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

所以,一个群体运动的领袖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就是,任何时候,都要能为他的追随者注入希望,哪怕是肥皂泡一样不可靠的希望,必须要有希望,一个美轮美奂的希望,它是群体运动的动力源泉,有了这股希望,群众运动便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并转变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并按照这个希望制造者的意志,无情地吞没一切他所鼓吹的阻碍希望的绊脚石。


第六章——群众运动发酵的关键-----仇恨的制造


“对于驾驭群众的手段来说,仇恨比仁爱更能蛊惑人心,尽管我们不喜欢,但这是事实。”----列宁


“一场成功的革命可以没有上帝,但是却不能没有魔鬼。”------希特勒


=====

希望“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仇恨“muslim”,

以上文字转载于王陶陶的《无可遏制的强大力量----论群众运动---从巴士底狱到克里姆林宫》一书,现已获得授权。

个人分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