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整理,参考:华商韬略、36Kr和中国台湾作者lynn1205的科技博客,谢谢!
10月2日,台积电TSMC在台股收盘后发布重大讯息,现年86岁的董事长张忠谋将于2018年6月股东大会后退休,公司由双首长平行领导接续,刘德音将接任董事长,魏哲家担任总裁。
张忠谋董事长宣布:“本人将在此届董事任满,2018年6月上旬股东大会后退休。本人将不续任下届董事,亦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部门工作。2018年6月上旬股东大会后,台积电将采取双首长平行领导制度,刘德音博士将担任董事长,魏哲家博士将担任总裁。所有现任董事除张董事长外,均已同意被提名并于股东会选举后续任下届董事,并同意支持自下届起之上述双首长平行领导”。
自张忠谋于1987年创立台积电,并一手缔造全球晶圆代工领域龙头老大,已是三十年。早在2005年,张忠谋就在考虑退休和交接问题;台积电也从2013年开始实行刘德音、魏哲家担任共同执行长职务,希望能够进行平稳的权力过渡。
张忠谋在退休宣布公告中如是说,短短百字,感人至深:
“过去三十余年创办及奉献台积电,是我人生中非常兴奋、愉快的一段时期。现在,我想把我的余年保留给自己及家庭。德音、哲家两位自2013年起就担任共同执行长职务,表现优越。我退休后,在德音、哲家两位领导下,以及大致不变的董事会监督及支持下,我有充分信心,台积电将持续‘再创奇迹’!”
TSMC——张忠谋和他创立的晶圆代工帝国
1987年,台积电横空出世,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早期,半导体公司多是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都一手包办的整合元件制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俗称IDM),如英特尔 (Intel)、德州仪器 (TI)、摩托罗拉(Motorola)、三星 (Samsung)、飞利浦(Philips)、东芝 (Toshiba)等。
然而,由于摩尔定律的关系,半导体晶片的设计和制作越来越複杂、花费越来越高,单独一家半导体公司往往无法负担从上游到下游的高额研发与制作费用,因此到了1980年代末期,半导体产业逐渐走向专业分工的模式──有些公司专门设计、再交由其他公司做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
其中的重要里程碑莫过于1987年台积电 (TSMC) 的成立。台积电的创立和兴盛,标志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革命性的重塑:首先,晶圆代工厂变成了一个依赖度很高的专业;其次,纯晶圆厂为Fabless代工的模式,让新进入半导体行业的人,不再需要投资工厂就能创办半导体公司,从而大大降低了芯片行业的创业门槛,促进了整个产业和技术应用的繁荣。
作为晶圆代工产业的开拓者和绝对龙头,台积电的营收和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是绝对惊人的。根据数据显示,台积电2016 年营收同比成长 11% 至 294.9 亿美元,利润超过150亿美元,市占率也逼近六成(59%)。与之相对比,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营收成长 10%,市占率维持在 11%。第三名的联电成长 3%,市占率下滑 1 个百分点至 9%。而从过去几年台积电的发展和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市占看来,台积电的领先地位无法撼动。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之前的统计,从2009年起智能手机的爆发性增长以来,搭上这波便车的台积电发展迅猛,营收屡创新高,税后利润也呈整体上升态势。从去年以来甚至一度超过Intel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这种绝对领先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是明显的。
56岁创业,张忠谋缔造了最会赚钱的华人科技公司
张忠谋(1931年7月10日出生),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创始人,现任台积电董事长,有“芯片大王”、台湾“半导体教父”之称。27岁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硕士生,他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科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72年,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此时德州仪器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6万员工,其中一半归张忠谋管。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
1985年,因理念不合,张忠谋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中国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1987年,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迅速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
56岁创业的张忠谋,不但一出手就改写半导体产业格局,而且一手缔造了最会赚钱的华人科技公司:
2002年,半导体业刚刚走出低迷,台积电就以超过50亿美元的年营收,作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公司,进入半导体产业前10名。此后,台积电更一路狂飙,稳居世界第一。
2015财年,他的台积电以1671亿营收获得净利润604亿,其利润规模是台湾最大企业、营收8872亿的鸿海精密231亿净利润的2.6倍;是营收3950亿的华为369亿净利润的1.6倍;是营收1028亿的腾讯288亿净利润的2倍多,也领先阿里2016年财年(营收1011亿)427亿净利润将近180亿(注:货币单位均为元/人民币)。
获利能力可谓冠绝群雄。而这样的获利能力,对台积电来说,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保持了几十年。
然而,台积电晶圆代工帝国的缔造者,86岁的创始人张忠谋,只拥有公司0.5%的股份。由于台积电过去一年的股价上升了了25%,作为创始人的张忠谋身价终于突破了十亿美刀,对于他所缔造的商业帝国来讲,并不算多。或许这些志在书写历史的人,他们最关注的永远是企业本身。
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这样总结张忠谋对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贡献:不但创造了自己的行业(纯晶圆代工业),也创造了客户的行业(无晶圆设计业)。
群雄争霸——杀伐决断成就今日霸主
有传奇的地方,免不了血雨腥风,江湖恩怨。
一开始,台积电的pure foundry模式并不被市场看好。由于一家公司只做设计,制造交给其他公司,容易令人担心机密外泄的问题。然而,台积电本身不销售产品,纯粹做晶圆代工, (TSMC也偷偷投资设计公司来吃产能这件事我会告诉你吗?),更能替各家设计公司设立特殊的生产线,并严格保有客户隐私,成功证明了纯晶圆代工能良好盈利的模式。
如今台积电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晶圆代工公司。知名厂商亦包括全球排名第二的格罗方德 (Global Foundries)、第三名联电 (UMC)和第四名中芯 (SMIC) [据2016FY数据];而成立了独立Foundry事业部的IDM巨头——英特尔和三星也是虎视眈眈。
台积电特色:
台积电VS联电
联电创立于 1980 年,也是台湾第一家上市的半导体公司,早年一直是晶圆代工领域的领导者。联电与台积电曾并称晶圆双雄,但如今无论股价、营收与利润都拼不过台积电在晶圆代工的地位。
联电是创立于 1980 年,曹兴诚 1981 年任副总经理隔年转总经理,张忠谋于 1985 年以工研院院长身份兼任联电董事长。然而1986 年,张忠谋创办了台积电,并身兼工研院、联电与台积电董事长数职。曹兴诚对张绕过联电、另创一家晶圆代工公司非常不满,1991年联合其他董事以竞业回避为由,逼张忠谋辞去联电董事长,取而代之。从那之后,曹兴诚和张忠谋互斗的局面便无停止过。
一方面为了合力筹措建厂的资金,另一方面为了掌握客户稳定的需求,曹兴诚曾提出「联电模式」,与美、加等地的 11 家 IC 设计公司合资成立联诚、联瑞、联嘉晶圆代工公司。然而此举伴随而来的技术外流风险,大型IC设计公司开始不愿意将自己的设计给予联电代工,使得联电的客户群以大量的中小型Fabless为主。
2000年与IBM的合作对联电来说是一次重击,却是台积电翻身的关键。随着半导体制程的演进,为降低RC延迟,需采用铜互连和Low-K介电材料,台积电决定回绝 IBM的技术授权提议,自行研发铜制程技术;联电则选择向 IBM 买下技术合作开发,但来自IBM的技术在制造上良率过低、达不到量产要求。到了 2003 年,台积电 0.13 微米自主制程技术惊艳亮相,两者先进制程差距拉大,台积电一路跃升为晶圆代工的霸主,一家独秀。
NVIDIA总裁黄仁勋说:“0.13 微米改造了台积电。”
台积电VS三星
凭借在DRAM和NAND Flash的领先,三星在过去的一年里籍着存储涨价和缺货挣得盘满钵满,营收和利润也累创新高。再加上OLED屏幕的近乎独占市场,全权负责高通骁龙835的代工,三星的前景被无限看好。也将在今年将坐了20多年半导体龙头位置的Intel拉下马。但是这似乎满足不了三星的野心。
在近期的三星晶圆代工论坛上,三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到年底,将晶圆代工的市占率从第四名提升到第二名,超越联电和格芯。未来则打算超越台积电”。
从涉足半导体产业一直到21世纪前几年,三星和Intel都是IDM,自己家的晶圆厂只是生产自家的DRAM和Flash产品。但到了2004年中,看到市场的前景和发展需求的三星在12寸晶圆厂导入了VLSI生产线,踏出了扩展非存储器版图的第一步。再后来三星获得了高通CDMA芯片订单,这些90nm的产品对三星的代工业务是一个新的突破。
紧接着,与苹果的合作,将三星晶圆业务进一步突飞猛进。一开始,苹果iPhone是使用的三星芯片,但在2010年切入自研手机芯片以后,苹果又将芯片的代工业务交由三星生产。两者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三星的晶圆代工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苹果和三星的关系,由于三星的安卓智能手机与苹果的iOS开始起了摩擦。 2011 年苹果正式起诉三星 Galaxy 系列产品抄袭 iPhone 和 iPad、三星又反起诉苹果侵犯其 10 项技术专利,苹果与三星的专利诉讼战几乎遍及全世界。因与三星争讼,苹果力行“去三星化”政策,且三星在 20 纳米制程的良率无法突破,台积电 20 纳米制程领先三星,同时台积电已经将产能扩张完毕,最后才由台积电首度拿下 iPhone 6 的 A8 处理器全部订单。
然而随着2009年台积电关键人物梁孟松博士出走三星,三星的14nm迎头赶上(尽管三星的14纳米技术有越代命名之嫌),从台积电手里又夺回了苹果A9的订单。但随后爆发的iPhone 6s “芯片门”,即同时采用台积电制程的 A9 处理器明显较三星地省电,使得台积电在苹果A9处理器一战成名。
台积电VS英特尔
说到intel,当之无愧的业界老大(IDM),工艺水平永远领先同业半代到一代,TSMC同样也是业界老大(纯代工),在其它代工厂亏本的时候只有TSMC能赚钱。
在制程技术上,Intel 确实有世界顶尖的技术工艺。国际半导体评测机构 Chipworks 指出其 14 纳米制程将晶片的电晶体鳍片间距做得最为紧密,真正达到了 14 纳米,而非台积电与三星的宣称的 16 纳米/ 14 纳米,事实上仅有 Intel 20 纳米的程度。业内专业人士称,T /S均有数据灌水之嫌,按真正的M1 pitch和poly pitch间距来衡量工艺水平,他俩最新的也就勉强打平英特尔上一代。
但晶圆代工注重的不只是制程先进程度──产量、良率与背后的一连串支持服务,才是晶圆代工真正的关键价值链,对此张忠谋也指出英特尔并不是专业晶圆代工,只是把脚伸到池里试水温,并道:“相信英特尔会发现水是很冰冷的”。
随着桌面处理器和其它传统集成电路市场的萎缩,Intel这样的IDM巨头也进入到了代工领域,虽然短期内难以撼动TSMC的霸主地位,但长远的局势已经没人能看清了。
接班一代——双长制会是一个最终状态吗?
2005年交班换帅却以失败告终,张忠谋回归掌权
早在2005年6月,时年74岁的张忠谋就宣布辞去台积电总执行长职务,放权给其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蔡力行,自己只任董事长。
当时,蔡力行在台积电工作20年,从厂长做起,可谓张忠谋的左膀右臂。但2008 年金融海啸期间,蔡力行不但未能领导台积电应对好形势,甚至还一度滑向深渊。2009年第一季,台积电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内。更惨的是,整整一季,台积电的产能利用率只有4%。再加上据传言,蔡力行一意孤行推行的强制裁员措施,触及了张忠谋所主张的诚信第一的底线,于是张忠谋动议董事会,罢免了蔡力行。
这一次交班以失望和失败告终,张忠谋在78岁高龄重回台积电任CEO,同时兼任董事长职位。他的回归可谓力挽狂澜:2010年Q1,台积电成为台湾1300家上市公司中获利最高的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台币,市值冲上2兆元台币,股价涨幅达30.65%,此后凭借智能手机的大潮,成为智能手机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企业。
接班一代——双长制会是一个最终状态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退休消息宣布的时机,主要还是由于台积电站稳在先进制程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据 IC Insights 最新统计,台积电在 40nm以下制程2017全年营收约可达 185 亿美元,市场份额高达 86%,且其金额是格罗方德、联电与中芯三家 40 nm以下制程营收的 7 倍之多;加上2017年9月29日,台积电突然宣布公司3nm制程新工厂将会留在台湾;并在明年6月张忠谋正式退休之前,留下足够的时间裕量来应对权力交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刘德音(左)张忠谋(中)魏哲家(右)(1月,台北市内)
据公告,公司由双首长平行领导接续,刘德音将接任董事长,魏哲家担任总裁。过去,关于谁将正式接班,大家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今日终有定论,花开两朵,各有担当,刘、魏共同带领台积电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据此前媒体报道,魏哲家经常出面负责有关和政府打交道的公共事务;刘德音则常列席电供货商管理大会。在法说会时,张忠谋丢出由两人回答问题时,也是刘德音针对未来前瞻规划的多;魏哲家则回答台积电目前现况的多。某种程度也可看出在决策前瞻规划,张忠谋认为刘德音特质胜于魏哲家。
事实上,接班人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半导体行业知名公司创始人面前的普遍难题。这些大多数在上世纪70、80年代起家行业的企业家们,到如今普遍都已经进入暮年,不管是自己的下一代还是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在影响力、号召力甚至能力方面都很难与自己匹敌。双长制的出现,又何尝不是因为年轻一辈的历练,尚未到达能够真正地全面接手前一辈灵魂人物的高度?只能留待交出实际的业绩答卷来证明。
此次,已经86岁的张忠谋再度退休,很可能是这位明星掌舵人的正式谢幕,复出的可能微乎其微。张忠谋一手创办的台积电,能否在新接班人的带领下走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