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线杂志
时间线是《财经》新媒体旗下垂直公众号,内容覆盖互联网、3C、在线旅游、直播、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解析行业热点,为用户呈现独特的精彩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大风蓝色预警!多地最高气温降幅达10℃!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时间定了!油价要变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局部阵风11级!最低零下14℃!较强冷空气明 ... ·  2 天前  
河南市场监管  ·  假日不放松 监管不打烊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线杂志

购物中心竞争白热化面临洗牌 延期开业成普遍现象

时间线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7-07 19:09

正文


来源:《财经》新媒体 王玮/文  高素英/编辑

尽管中国已成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活跃的市场且连续七年开发热度不减,但由于过量审批与开发,不少购物中心仍然面临着招商困难、运营不顺、延期开业等问题,供应过剩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阶段性风险。在7月6日召开的中国购物中心与体验消费高峰会上,《财经》新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购物中心局部绝对过剩,整体相对过剩导致延期开业成普遍现象。统计显示,随着行业洗牌提速,未来5年内将有1/3购物中心或面临倒闭。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显示,由于存在阶段性供应过剩风险,2015至2016年,超过50%的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开业超过半年。在部分城市,大量开发已对购物中心的招商与后期运营产生影响。分析人士认为,在市场存量大、同质化竞争加剧和结构性问题突出的困境中,拥有独立IP、运营能力强、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的购物中心拥有较大机会。

超50%购物中心延期开业

曾经与电商双向包抄并分流百货客群的购物中心如今遭遇“过剩”难题。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华表示,目前购物中心处于局部绝对过剩,而整体相对过剩的尴尬局面。

据统计,去年,全国新开551个购物中心,而在今年,全国预计开业购物中心将高达864个(商业面积≥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56.8%。其中,华东地区新增购物中心最多,西南地区一跃而上成为第二,华南区为第三。

然而,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半数购物中心延期开业的尴尬现实。商务部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编制的《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显示,由于存在阶段性供应过剩风险,2015至2016年,超过50%的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开业超过半年。在部分城市,大量开发已对购物中心的招商与后期运营产生影响。

美国地产服务咨询公司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部主管谢晨在分析《指数》时透露,开业延期一部分是主动的,因为经营者对于业态组合的差异化越来越关注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相信有一部分是被动的,因为市场对于优质商户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洗牌加速 未来购物中心或被取代

在阶段性供应过剩,成本激增的环境下,从百货延续到购物中心的淘汰赛将加速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去年9月发布的《流通蓝皮书》显示,由于全国范围内供过于求,未来5年内,将有三分之一的购物中心面临倒闭。 报告预计,中国的购物中心行业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动荡,许多目前处于规划阶段的购物中心最终可能不会开张。

在供应高峰持续的影响下,购物中心租金上行存在压力,租赁弹性放大。《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2016年至今,仅北京和部分二线城市的首层零售租金涨幅出现回升,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购物中心成熟市场涨幅仍在下跌,深圳甚至已出现负增长。

除阶段性供应过剩外,对于经营者来说还有“零售增速下降”这一坏消息。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欧阳捷表示,目前,中国人口增长的同时,零售的增速却在下降,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正在被极大的满足,“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不知道要消费什么的时代了。”

而在中国社会加速进入老龄化,消费者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简单的同时,欧阳捷发现,纯零售的购物中心已经不存在了,在“黑科技”的助力下,未来,购物中心甚至可能被取代。

消费升级势在必行

《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未雨绸缪的经营者们已开始进行变革。

一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百货业的“千店一面”延续至购物中心业态。全国范围内,大量购物中心在业态、品牌构成、品牌陈列、卖场布局、装修布置等方面均表现得刻板且同质化严重。 “

一层是奢侈品、化妆品或快时尚品牌,二楼、三楼是男装或女装,四楼是儿童业态或运动品牌,五楼、六楼是餐饮门店,地下一层是快餐等品类。”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不少消费者表达了对传统购物中心的印象。

而北京、上海、南京、长沙等地区的购物中心经营者正在尝试打破同质化僵局。7月5日,《财经》新媒体记者在南京德基广场二期看到,由于地下一层连接地铁与行人必经的过街通道,几十个国际顶级美妆品牌、知名快时尚品牌、轻奢品牌、生活方式类品牌甚至特斯拉从高楼层被挪至地下一层。德基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铁民对此表示,中国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经营者除了做品牌、定位、产业和服务升级外,更多的是应该整合资源增加顾客的习惯和服务体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