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健康
为公众提供最新、最专业、最可靠的健康信息资讯,打造最具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医疗健康信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想要身上嫩滑不长痘?你真得试试它 ·  昨天  
丁香医生  ·  多出汗,身体能排毒吗?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你其实从没吃过「香芋」,不信来看!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如何提高摄影水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健康

荐读|朋友圈的四大误区,你中了几条

人民网健康  · 公众号  · 养生  · 2017-08-29 21:11

正文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微信里说,现在人对待朋友圈的方式仿佛越来越功利化了。


好像进入社会,越来越知晓商业文明的游戏规则之后,功利成为一个非常微妙的词语。


但我不觉得功利化这个词是贬义词,它其实是有中性的含义,这个界定就是你把功利排在你生活的第几位。


或者换句简单地来谈,钱对于你的重要性,你认为在你的人生清单里,在第几位?


人不复杂,但考虑许多周围的事情都很复杂,好像每个人都在图自己什么,就连发朋友圈都有些畏首畏尾。


关于朋友圈的文章有很多,今天和你再聊聊朋友圈的四大误区。


01


朋友圈用来做什么?这是很多人的问题,绝大多数回答都是了解别人。


错!这是第一个误区。


朋友圈的首要职能,是展示自己。


而且年纪越大,你就越要展示那些更好的、更优秀的、更有趣的自己。


前段时间有个科研小组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调查了3000个人朋友圈进行各种对比,组建数据库,有几个地方很值得探讨。


一个最开始总爱说段子的人,到后来开始走鸡汤呼唤爱了。


一个总爱炫耀名牌到处旅游的人,竟然也在研究佛经写开心得了。


一个朋友圈更新不多但条条精彩的人,也日益话痨了起来。


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了我们依靠朋友圈在对自己进行着人生梳理和改变,也在重新设计自己的人设。


别人可以通过你的朋友圈了解的你动态,知道你的想法,然后对你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的会选择接近,有的就远离。


但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


你首先要展示,将自己推出去,你的朋友圈,圈子,你要看到大家,大家也要看到你。


你的朋友圈把自己封地死死的,光是窥探别人生活如何如何,这么好的职业修养,怎么不去做狗仔队?


或许在不知不觉之间,你只是活在了朋友圈里。


02


朋友圈里加的都是什么人?答案很多,父母、老师、亲戚、同学、同事、各种朋友,还有各种局上认识的人。


错!这是第二个误区。


你朋友圈所添加的,无非都是一些陌生人居多。


或许你刚开微信时,四处打广告,让同学同事都来添加,联络起来也方便,后来微信成为日常的社交手段,以前见面说,留个电话吧?现在一见面都说:加个微信吧?


一般像我脸皮薄的人,好吧,加就加了吧。


日积月累,父母、同学、同事、朋友再多能有几个?你看看你通讯录里动辄大几百甚至上千的好友,有几个你是真的见过面聊得来知根知底的朋友?


朋友圈,变成了社交圈。


再想一下,这些社交中本身毫无意义的人,充斥在你的微信里,每天看着你的更新,还会分享到你展示的真正自我。


我们开心发一条朋友圈,不开心也发一条,几乎有上百人都能够看到你的动态,如果一人再有一张多嘴的嘴,如果再来一个腹黑的人,后果可想知。


我最近看过许多文章素材,都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撕逼。


我知道很多自媒体作者开了微信号加粉丝,想来5000个通讯录名额他们是不够的,我在想,这每天要发什么朋友圈,美美的自拍?写一点鸡汤?做一个集赞活动?


万一很多粉丝都来找说话,回复不过来会不会不太礼貌?毕竟微信是一个社交闭环啊。


我前几天和我妈聊天,我说你微信多少人,我妈看了一下,32个。


我说,这么少?


我妈一愣,微信不是应该加好朋友的吗?



03


有人认为,微信中只要稍有风吹草动,自己都会有非常大的反应。


错!这是第三个误区。


朋友圈里的那些动荡撕逼拉黑删人,其实没那么严重。


这一点我们分两点来说,前段时间我写了篇文章叫《听说朋友圈仅展示三天,又惹到了你们这群玻璃心了?》


时至今日,这篇文成为5月的爆文,被近120个公众号授权转载。


我去他们的站点简单看过一些留言,发现大家好像都在说什么朋友圈三天是针对啊,拉黑我删除我,我是不开心啊之类的。


被人拉黑删除,自己就会心里有很大的波动。但反问一句,你删过别人吗?你拉黑过别人吗?动机是什么?


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曾经以为很近的关系,现在变得远了,既然遥远,就没有必要再在微信联系如此之近,退回到陌生人的关系,对大家都好。


所以不要觉得别人删除拉黑是一件特别好大的事,这事情其实特别小,他就是想告诉你,我们的关系不用更近一步了。


删人,拉黑,这不是一件可以值得懊恼的事情,它其实是给你设置了一个限制,设定了一个自由区域的划分:就到这里,就可以了。


不管我们曾经如此,有误会有误解也罢,也不用掰扯了,就彼此退让一步,各自安好,就足够了。


我去年有那么几次去找一些老客户,发现他们也把我删除了,我倒十分想得通,我们已经不是合作伙伴了,工作上的交际已经结束,生活上本来也打算有任何联系,那又为何占据一个好友位置?


当时添加微信时不也说了吗?咱们有事微信联系。事情都结束了,那就不用联系,删人就妥。


这才是最成熟的社交方式,而不是每天在微信里骂来骂去,还要求所有好友站队,一言不合开撕。


另外微信的新功能,其实无非也是展示自我的时间限制,这和其他人也没有联系,更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你无所谓,那你就都展示,你觉得半年也不错,那就选择半年,这是你的权利,不要因为某些人过来玻璃心,让你动摇觉得自己错的。


这选择权就在微信我的主页里的功能项里,我当然可以自己做主。


04


还有人认为,朋友圈是社会的缩影,人们在这里了解彼此,结交好友。


错!这是朋友圈的第四个误区。


朋友圈的本质,其实是一张名片。


曾经我们谈客户递名片,上面有我们的公司、任职职位、电话、邮箱、地址等等信息,如果你肯花心思,甚至可以做出各种有创意的名片,双手递给别人,您好,请多关照。


至此,你们见面的第一项工作就结束了。


剩下的就是在工作上的交流沟通,彼此磨合,反复对接,之后再将关系进行一步,如果合作愉快,就继续合作,如果觉得聊得来,再成为朋友、爱人或者其他关系等。


而微信的功能,就好比之前递名片的第一步。


在你被别人添加的微信后,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名片,只是它会不断更新日常,除了你的工作,还有你的生活,他看似很全面,但总会别人一叶障目,最终对你的了解不够准确。


展示是你自己的事情,评价就是别人的事情。


而你,像是一本书一样,等待被别人用查阅朋友圈的方式来进行初步的了解。


但这只是仅仅算是彼此认识,但如果要相知,那时间还早。


不要觉得我添加了一个人的微信,看看朋友圈就知道他大致是一个什么性格人,就能断定出一个人的品行。


我告诉你个事实,任何人发朋友圈,都要经过起码三次的思考:

    我发这个配图要选什么?

    我发这个会不会引起比人误会?

    我发这个他/她是会不会看到?

我们发朋友圈都有一定的小心机在,还不一定和每个人都有关,于是就有了屏蔽和分组的攻能。


不管社交工具再怎么先进,想要了解一个人,请当面坐下来好好谈心,或者吃一顿饭,聊聊不起眼的话题,不比在朋友圈想当然地点赞回复要高级很多?


想走近一个人,就必须真的靠近他,而不是光凭着几条使用过滤镜的朋友圈来妄下论断。


朋友圈,首先是我展示自己的地方,因为添加了你的好友,所以你适度地围观了我的生活,我也围观了你的。


但并不代表你就真的了解我,或者可以对我指手画脚,朋友圈里的你我他,需要一点距离,更不是百分之百的自我。


想真的了解一个人,再怎么点赞也只是手头工夫,不如彼此见面更加贴心。


想远离一个人,就干干脆脆走得彻底,别欲罢还休,拖泥带水。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爱发什么发什么。


本来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想开点就好。



这么远那么近:广告人,作家,电台主播,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古器物爱好者。出版作品多部,最新作品《我该如何说再见》正在热卖中。新浪微博@这么远那么近,公众微信:这么远那么近(ID:yuanjin0412)


小伙伴们~!回复2-5个字的关键词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 例如:苹果、中医、减肥等。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