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粤港澳生活指南
粤港澳的热点资讯、办事指南、吃喝玩乐攻略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徐麟在省农业农村厅调研 ·  22 小时前  
百姓关注  ·  痛心消息传来!全部遇难 ·  2 天前  
贵州日报  ·  特朗普政府遭起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粤港澳生活指南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戴套”?

粤港澳生活指南  · 公众号  ·  · 2019-10-05 12:05

正文


本文转载自《极物》公众号
ID: ijiwulife 作者: 范姐

十一期间, 只要走进热门景点 就会看见各种拍拍拍。

一年一度的十一 朋友圈摄影大赛又 开始了。



我突然发现,现在已 很少看见手机 没“戴套”裸机拍照的。


什么时候开始,买手机的同时买一个保护套成了标配。


中国人好像一直有给东西戴套的习惯,小到生活用品,大到电器摆件,给物品戴套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

热衷于戴套的上一辈人


说起戴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们的父辈。


小时候,母亲总是热衷于给一切东西戴套。


记得以前家里有个老式的电视机,由于老式电视机个子很大,所以特别容易积灰尘。


妈妈就会买一个套子,搭在电视机上面。



对父母那一辈人来说,给物品戴套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常见。


被子要套上被套,枕头要套上枕套,沙发要盖上沙发垫;



冰箱、空调都要铺上一层布遮灰;


骑自行车时,座椅上要套上一个毛线织的保护套,开车时,座椅上也要套上保护套。



遥控器和纸巾盒也都要套上保护套。


甚至小时候发了新书,父母还会很主动地帮我们买几个包书皮的套子,5毛钱一个,物美价廉。



那时候,用廉价的毛线给物品织出一个精美的保护套,是很流行的事情。


而在保护套的审美上,父母那一辈的审美简直是不要太统一。


似乎所有的妈妈们,内心都住了一个小公举,无论原本多好看,多高级的东西,都会无一例外地被遮住真容,戴上符合妈妈们审美的保护套。



比如:套空调的保护套最好带点白色的纱巾,不管什么保护套,都最好加一点蕾丝边,粉色和白色是高频率颜色,大红色黄色以及紫色等鲜亮的颜色偶尔也能拥有姓名。


黑色以及灰色等不吉利也不鲜亮的颜色,一般是很难踏上保护套界的舞台的。



青春期的时候,经常会和朋友吐槽这种奇特的审美, 当年被各种蕾丝边支配的恐惧,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2

其实我们也一样


小时候经常吐槽父母们喜欢给一切戴套,并自信地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肯定不会这样。


可是长大后才知道,戴套这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分年龄。


这一届年轻人,同样也擅长戴套。


从给电脑键盘买键盘膜,到给手机贴膜,戴手机壳,当代年轻人,比起上一辈人,丝毫不逊色。





想起之前有个朋友搬新家,搬进去第一天就是买了各种套子。


给马桶买了个马桶套,喜欢的家具,每一个角都用软软的海绵包起来,门把手装了个保护用的硅胶套,连开关上都贴了一个萌萌哒的卡通贴纸。



而在淘宝上搜保护套,能搜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保护套。


电脑袋子,卡套,护照夹这种是最基本的;


还有数据线保护套,耳机保护套,给需要高频率使用的数据线带个保护套,它的使用寿命能延长很长一段时间;


保护衣服的防尘罩衣服挂袋,保护杯子防摔防烫的保护套。



前段时间还有个朋友向我吐槽,自从入手了airpods,她各种保护套就没少买,可爱的,恶搞的,萌萌的,各式各样。



毕竟,电脑手机就那么几款颜色,选来选去也变不出什么花来,可是保护套就不一样了,只要你选得好,就很难和别人撞,而且换了个手机壳通常还能让人有一种换了个新手机的新鲜感。


现在的年轻人,隔个把月换个手机壳是常态,淘宝上搜手机壳,或廉价或昂贵,或个性或实用,各种各样的特色手机壳能让人眼花缭乱。



不知不觉中,曾经最不屑于用保护套的年轻人,已经渐渐成为了套子最忠实的拥护者。




3

戴套,无非就是想寻求一种安全感


我曾一度很不理解,为什么原本好看的东西,长辈们非得用一个难看的的套子包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