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延长,学校开学延期,为了让孩子成绩不滑坡,很多学校开始网上直播上课。
可这样的用心,却让很多孩子认为是在耽误他们的假期,开始大规模给直播软打低分。
这样“厌学”是好事吗?
——鹿妈
文 | 一梨
来源 | 教师枕边书(ID: jiaoshizhenbianshu)
最近,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很多学校开始利用钉钉直播授课。
但没想到的是,这引起部分学生反感,纷纷组团“谢谢”钉钉,在各大应用商店给出“一星好评”。
身为一线教师,捧出一颗热心,却被学生泼了冷水,是所有一线教育者的心寒。
可是,孩子,不论你多么期盼延长假期,不论你多么气愤外人监督,老师还是想劝你多读书,多学习。
钟南山
在明星集体退出热搜的这段日子,钟南山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2003年,钟南山院士击退了SARS病毒,17年后,新冠病毒的出现,84岁的老院士再次挂帅出征。
在别人害怕时,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网上有人曾调侃:现在六亲不认,互不来往,钟南山说能出门才出门。
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十几亿人,如此信任他?
因为他专业一流,勇挑重担,敢说真话。
除了钟南山,你也一定认识了另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
李兰娟。
网上有人提倡服用板蓝根、双黄连时,就是她站出来辟谣:没毛病,不要乱吃药!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出身寒门,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她本人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励志标杆。
这两天,随着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又一位国之栋梁被我们熟知——黄锡璆先生。
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师。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医院建筑设计师,他曾在2003年非典期间,设计了小汤山医院,2020年请战抗疫时,他这样说:
本人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疫情)抗击工程。
所以,孩子,你看见了吗?
钟南山,不仅仅代表一个人,更代表一种精神:
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横刀立马,心怀天下。
正是这些悬壶济世的学界泰斗,为我们撑起了这难得的盛世太平,这些国之栋梁,都在争分夺秒,只为山河无恙,只为你我安康。
平安,是他们的愿望,而你,是祖国的希望。
老师希望你,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出类拔萃,勇敢担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父母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深以为然。尤其是身在底层的人民群众,想要翻过这座大山,太难了。
疫情的冲击下,就拿餐饮的龙头企业西贝来说,目前2万多名员工待业,月支出1.56亿,贷款发工资最多只能撑三个月,其它各中小型企业更不必说。
前几天,看到这样几个视频:
湖北在交通关闭后,因为饲料告急,至少3亿只鸡面临饿死的风险。而在武汉,一个禽蛋养殖户活埋了10万只鸡苗。
这并不是个例,避免越亏越厉害,很多养殖户都做出同样的选择;
跌至3块一斤的草莓,无人问津,只能用来喂羊;
饭店老板原来预备的“年夜饭”食材,如今只能亏本售卖;
没有经济来源,寒风里久久伫立的大爷大妈,只奢望今天能卖出一点儿自家的蔬菜......
众生皆苦。
孩子们,这几天,你是否观察过父母的表情?又是否能发觉他眼里的焦虑和忧愁?
职业无贵贱,但不同的职业,带给人的安全感,从来都不是相同的。
努力,才能逆天改命;自强,才能实现阶层跃迁。
北大才女刘媛媛,曾经在某学校进行了一场励志演讲,台下一个女孩儿和屏幕前的你一样,一度陷入迷茫,她问刘媛媛:
“我是个特别佛系的人,只要周围没人给我压力,我心里就没有感觉,怎么办?”
刘媛媛说,
“这世界上除了梦想之外,还有个词,叫责任,对父母的责任。”
父母在负重前行,每个家庭,都有人负责开疆拓土,老师希望,即使接力棒还没有交接到你手上,你也能听到来自远方的召唤,有能力有勇气担起责任。
老师
2020年的寒假,对每个班主任来讲,应该都是最忙的。
疫情刚来时,群里不断收到新文件,上级要求统计每个家庭寒假的外出情况、探亲情况、居住地情况,学生的日常体温等等。
手机不能关机,微信二十四小时待命,笔记本电脑保持开机状态,随时接收和填写各种表格。
全国的班主任睁开眼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所有家长,希望早点汇报。
这张图片,实实在在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微信上,不少老师担心家长忘记,耽误上级统一汇报,制定多个闹钟,用早起来保证效率;甚至有老师害怕家长电话打不通,调侃自己要不要给家长充话费。
随着“停课不停学”理念的推广,各个地区的老师们陆陆续续在网上授课。
在知乎上,阿里云为“钉钉”发声时,曾晒出几组老师绞尽脑汁做的直播架照片:
有的老师上了年纪连抖音都不会,如今却需要自学直播APP;
有的老师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却需要在电脑前保持姿势几小时;
有的老师身边没电脑,也没课本,靠自己手写,硬是完成了19个班级的授课......
每个人的付出,外人无法预见,每个人的牺牲,都值得被尊重。
三尺讲台变成直播平台,摇身一变,老师成了主播。
不管大家是否心甘情愿这角色的转换,坐在电脑前的一刻,所有人都抱有同一个朴素的愿望:
上好这堂课,教好屏幕前的每一个。
你看书时,老师在各个群里疯狂领取优质PPT,只为精心打磨自己的课;
你听课时,老师混迹于广大学子中,吸收各家所长,优化自身所学;
你休息时,老师戴好眼镜,放大每一张作业图片逐个批改......
你把时间交给了老师,老师又何尝不是把自己的时间献给你?
老师,不是监工,而是盟友。
你为自己的明天打工,而老师用每个今天为你铺路,最可怕的就是,你的老师,比你还努力。
同学
在抖音热搜上,有一个现代版“凿壁偷光”的视频:
河南南阳淅川的高三学生,小通,成绩一直名列全校三甲,目标是浙江大学。
家里经济条件差,没装宽带,小通为了能上网课,他用父亲的手机,舍不得开流量,就借用邻居家的WiFi学习。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读书,到了8点,他就搬着小凳子到信号最好的屋顶学习。
记者采访时他说:
“如果没有这种在线平台,在家没有学习环境,可能这一个多月就要废了。”
老师也在河南,这里刚飘过雪,难以想象冻僵的手指在书本间游走,这背后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自律。
所以,孩子,在你总抱怨自己起点低、出身平凡、命运不公平时,是否想过,这个寒假,可能是绝大多数人,能享受到教育资源最公平的一次了?
你们的知识,不用被假期三六九等的辅导班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