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历史?
历史是了解世界、洞察社会最低成本的方式,当今世界社会的各种状态,都能从历史中找到原因与答案。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读史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
每一次阅读历史书籍,都是与历史上伟大的心灵交谈,把人类凝聚的精髓化为己有。学习历史可以让人生更加从容,更好的把握自己。
学习历史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勘破命运的不确定行和了解深层的人性规律。
个体命运之所以不确定在于我们对未来的不可知。历史却总会惊人的相似,我们在当下遇到的问题,前人早已在史书中告诉了我们答案。因为人性的底层是很难改变的,所以从历史事件中洞察人性,可以为我们增加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理性思考。
通过历史来解答“我是谁”,“我从何来”的问题
。
人是有思维意识的高级动物,人在达到一定认知水平后,都需要了解自身的过去、自己所在团体、族群、国家的过去。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民族,是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
通过历史来总结社会发展规律。
通过回看历史过程,总结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验教训,对未来走向作出一定的预判,并在最大限度避免走错路。只有把历史当作镜子,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少犯错。
21世纪正在经历重大重组,四条线在当今世界交汇,形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一条线是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人类生产方式历经四次重大变化:最早的生产方式是渔猎采集,那是原始的生存状态;后来发展出农业生产,包含耕作和饲养家畜,那是在大约8000-10000年之前;然后在200多年前,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发展出工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最后,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所以,从生产方式演变的角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过程中。生产方式的转变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这是世界新变局中最重要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线。
第二条线是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以及尼罗河、印度河、黄河与长江流域。它们彼此之间很少有联系,各自发展成熟,这是远古时期文明初生时的情况。进入上古时期,东亚的汉王朝和西欧的罗马国家成为古典文明的典范,其发展程度不相上下,旗鼓相当,这个时候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然而到公元5世纪前后,由于“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由此告终,不再恢复;东方也出现“蛮族入侵”,即所谓“五胡乱华”。这以后,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乱局,到7世纪又进入新的繁荣期,唐王朝的崛起表明东亚文明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更加辉煌。从此后东方和西方就拉开差距,西方进入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致使在近1000年时间里“”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始终不变。
大约在15世纪时西方开始崛起,最终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找到了两件法宝:一是建立新型统一国家即现代民族国家,结束了中世纪的分裂,清除了西方落后的根本原因;二是发动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把农业社会改造为工业社会,由此奠定了“西方发达、东方不发达”的局面。在工业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其他文明则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就在这个时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现代化的热潮。时至今日,现代化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几乎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区,如伊朗、土耳其、印度、俄罗斯、中国。我们说这是一种“文明回归”,其结果将改变“西方发达、东方不发达”的世界格局,这也是21世纪正在上演的世界大变局。
第三条线是国际体系的演变。从15世纪西方开始崛起,到21世纪世界新变局,这段时间是大国崛起时期。人们一般认为,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行程第一个现代国际体系,确立了早期欧洲强国的大国地位。
第四条线是中国发展这条线。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就逐渐落入西方列强的控制下,慢慢形成了半殖民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和自我更新,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成绩斐然。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到了关键点,中国发展这条线和上面三条世界历史大格局线恰巧在21世纪的今天汇合,由此而出发了真正的“世界新变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四条线同时交汇的时刻,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变局。
2025年3月,我们将汇集北京大学历史系众多顶级专家教授,为广大历史爱好者们奉上一门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北大历史研修课。
这门经久不衰的历史大课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到第14期,期间使数千名学员受益,好评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