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欧商业评论
“思维力成就决策力”,《中欧商业评论》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以最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提升中国商业精英的思维力、决策力、领导力,被誉为 “商业决策必读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冬至前的漫游和习俗 ·  昨天  
房产CHANNEL  ·  12.28,广州塔广场开业!11号线票价,也 ... ·  4 天前  
进击波财经  ·  重新理解创业这件事 ·  4 天前  
赢销力  ·  暴跌90%!股东撤退!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  5 天前  
赢销力  ·  暴跌90%!股东撤退!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  5 天前  
砺石商业评论  ·  从褚橙,看企业传承 | 每日观点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欧商业评论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来了,还不准备升级你的商业模式!

中欧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09-21 12:02

正文

编者按

比特币的喧嚣归于沉寂之后,其背后的基础技术——区块链正逐渐受到高科技创业者的青睐。区块链能够让互联网上完全陌生的两方,不必通过第三方建立信任关系而直接点对点交换有价值的信息。这种特征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受访人 / 王允臻  IBM副总裁,大中华区创新事业部总经理

文 / 齐卿 本刊编辑


1创新的三种阻滞


过去数年,互联网带来的繁荣,可以简单地归纳为节约了交易成本,也可以说是减少了信息产生和传递的阻滞。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则可以让个人、企业之间几乎可以即时地获得和交换信息。所以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是以雅虎、谷歌为代表的门户、搜索类网站,主要消除信息分发的摩擦阻力。第二代互联网的代表是Facebook、优步这类企业,主要消除的是信息交互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但第二代技术对于信息利用和共享中的阻滞消除得还不够彻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点对点的信任关系,所以信息往往不完整;二是信息不对称、不可靠,譬如前不久某IT巨头的医疗资讯平台公信力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中介机构来监管,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 。


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之间、用户和各种网络之间的交互也面临日趋明显的阻滞。一是不同平台之间交互的壁垒很高。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不同平台之间的客户信息是独立、分散存在的。二是商业流程中不同系统使用不同的账本记录,征信、资本流动、信用交换等等交互成本巨大。


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技术和业务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过程本身,又存在着客观的阻滞。创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种创新很少见。另一种,也是更常见的,是对现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以创造新技术或者商业模式。整合成本一般而言是非常高昂的。另一方面,企业创新经常带来政府、行业新的监管挑战,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旷日持久,影响到创新带来的回报周期,所以企业创新意愿低迷。


总的来说,目前商业中创新受到的阻滞有三种形式:(1)信息产生和传递的阻滞、(2)用户和网络交互过程的阻滞以及(3)技术和商务创新所面临的阻滞。


区块链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消除、减少以上三方面的阻滞;阻滞的缓解带来成本的降低和速度的提升,带来产业的结构性升级和高效、极富竞争力的规模效应。


2区块链的优势


一个完整的区块链应用,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和共识算法。这四种技术组成完整的区块链应用,使区块链具有连续性、可追溯性和共通性的特点,相较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能更好地减少信息交互和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共享账本  共享账本是区块链具有连续性、可追溯性和共通性的基础。在区块链中,通过共识机制让所有参与者都认可一个唯一的账本,而这个账本是分布式地存储在各个参与方,通过算法而不是统一的管理者来维护其完整性。这就使共享账本可以记录所有参与者每一步的活动信息,而不会被篡改,这样就可以形成完整的用户行为和信用账户,而不需要第三方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和背书,这就显著地降低了信息交互的成本。


智能合约  现代商业体系中,两个商业主体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合约履行往往涉及到第三方管理,如期货合约由期货交易所管理。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就是一种可以自动运行的计算机代码,当区块链执行到链条的一定程度时,如果满足触发条件,合约就会自动执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免去第三方对合约的管理工作,提高合约的执行效率。即便在需要第三方监管的强制要求下,监管工作也可以实现自动化,减轻监管工作量。


隐私保护  为保护隐私和机密数据,过去往往采用建立不同信息系统的方法实现隔离,这就造成信息孤岛。而区块链技术与交易本身直接关联,通过共识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透明和共享的程度。


共识算法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但它的共识算法很简单,就是按工作量计算,只要能够证明工作量大,就有投票权,从而决定区块的生成和走向。共识算法的改变决定了区块链运用于不同的场景。而一个通用区块链应用平台应该提供可插拔的共识算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


3设计你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的这些特征,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在商业的各个领域,带来的商业变革想象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区块链的商业模型如图 1所示,最底层的技术和网络,构成区块链的应用基础,这主要由相关的IT公司提供。服务平台和产业应用由商业活动的各参与方共同建立。对于每个参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的变革主要关注在企业技术应用级以上的层次。


图1:区块链商业价值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的三个垂直维度。一个成功的区块链企业,绝非单纯的新技术公司,而必须对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熟稔该行业的商业逻辑、商务流程和现有IT网络的特性,具有领先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企业级的商务运营能力,才能保证区块链技术的成功采用。


区块链具有连续性、可追溯性和共通性的特点,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上,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


连续型商业


由于信息交互阻力的存在,我们难以即时获得客户需求的变化。所以现在通常的做法是,设计多套不同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供其选择,当客户一旦选择了服务的方案,在过程中是很难更改的。例如现在的租车行业,当你在外地需要租车的时候,就要选择需要哪些保险,一旦合同成立,就不能再变更方案。


应用区块链技术,客户的征信记录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到,租车公司就可以据此估计客户购买保险的保费。同时客户的信息是即时记录的,当客户行驶过程中,他的驾驶速度、驾驶行为会有一个实时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就可以计算出客户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就可以计算出保费的价格。保险甚至可以按照小时进行销售。


另一种连续型商业,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交易,提高商业效率。例如IBM的融资公司IBM Global Finance(IGF),用区块链建了一个网络。IBM生产主机硬件以及与生态链有其他的业务往来,比如前端生产服务器门板或主板的厂商,在生产完成之后会交到下一家,同时回款,这其中很多应收、应付和库存等的融资等工作。这个过程中,有些州的税率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做法是发现财务异常,然后双方就此问题进行确认、谈判,再继续执行。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四十多天的时间。资本的时间成本非常高。现在运用区块链,就可通过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事先把可能出现的税率录入系统,一旦遇到相应的税率,就自动执行相关的财务操作,现在在十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该业务。对于IBM这种大型企业而言,成本的节约是非常可观的。


跨平台商业


区块链通过共享账本和共识算法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共通,这就使跨平台的业务模式创新成为可能。例如现在视频网站的广告时间都很长,这是因为视频网站无法获得用户的购买偏好数据,只能依靠增加广告长度,加大广告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数量,通过广告轰炸来增加客户的购买次数。


如果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将视频网站、电商网站通过共识算法,共享用户购买行为的账本数据,产生新的业务模式。视频网站就可以从电商平台获得用户的消费习惯,更精准地向用户投放广告,减少广告播放的时间;用户获得更佳的收视体验;而电商网站也可以从视频网站获得用户的导流,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中介商业转型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有些激进的观点认为,采用区块链可以消除优步、淘宝等中介型、平台型的机构,这种观点有些过于偏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减少了第三方不必要的涉入交易过程,提高监管的效率,使交易可以更迅速地进行。但第三方的价值依然可以体现在处理争端和用户诉求,有效的线下资产评估和溯源启动,或协助提供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另一问题是,区块链不能自动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也就是图 1中企业技术应用层以上的部分,这个部分还需要中介企业去开发和完成。


仍以优步为例,当优步只有专车的时候,运用区块链可以实现车主和乘客的直接配对。这时如果再增加拼车的功能,专车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就不能自动实现业务的增加,仍然需要优步去添加相应的功能。在这种影响下,中介型企业的战略重点就不再是加强监管以保障服务质量,而是将重心放在新业务开发,以及更好地处理平台上各参与方的诉求上。


完善风险管理


区块链对商业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使风险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认知计算结合,可以将风险管控下移到服务平台或技术基础层,在过程中就可以实现风险的管控。


如IBM与Everledger合作开发的应用于钻石行业的区块链系统,可以记录钻石从矿井到首饰店的整个过程。利用共享账本可以生成一份无法修改的永久性记录,可以识别钻石的产地、运输路径以及加工过程的大量信息。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就可以及时预警,以消除走私等欺诈行为。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可追踪特性,可以在交易过程中发现风险,而不必等到出现结果。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无法追踪金融衍生品的组成来源,使金融工具的产权不明晰,风险难以控制。例如有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房子,但房屋所有权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还清银行贷款,才真正拥有房屋的所有权。而银行将这些高风险的地产资产打包出售,购买了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又将这些资产与其他金融衍生品打包出售……经过若干次的打包销售,金融机构已经无法跟踪风险的来源,更遑论进行风险管理了。


运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从房屋的源头进行记录,每一次金融衍生品的打包销售,都有记录可查。一旦贷款者违约,房屋所有权被银行收回,区块链的账本可以即时反映出这样变化,金融机构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区块链技术依然根植于基本的商业逻辑,完全消除管控中心等乌托邦式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应将目光投向技术应用及以上层面的创新,专注核心业务,促进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共识,这是未来区块链技术下,商业创新的趋势。


(本文全文刊载于《中欧商业评论》2016年9月刊,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文章
FT中文网  ·  冬至前的漫游和习俗
昨天
进击波财经  ·  重新理解创业这件事
4 天前
砺石商业评论  ·  从褚橙,看企业传承 | 每日观点
6 天前
理想聚焦  ·  送战友,踏征程
7 年前
青年文摘  ·  认真美,认真活,老老实实地相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