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伯凡时间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我的男友是NPD,但我离不开他 ·  23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看见孩子》读后感以及讨论 ·  昨天  
陈忻儿童心理  ·  成功案例背后有什么秘诀? ·  4 天前  
武志红  ·  慢热的女儿,活出了我理想生活的样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伯凡时间

吴伯凡、薛兆丰、王小川——谈如何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伯凡时间  · 公众号  ·  · 2018-04-26 22:04

正文


2018年4月19日,伯凡书院·CEO Club启动仪式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著名学者、商业思想家吴伯凡先生邀请他的两位好朋友——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搜狗CEO王小川——与杭州的50位CEO相聚在余杭塘河畔,展开了一场思想的对话盛宴。



启动仪式上,三位老师谈及了诸多话题,我们将分多次呈现。这篇文章主要整理了三位老师针对“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家该如何自处?”作出的表述与看法。



拥抱不确定性,关注自身发展

薛兆丰老师说自己最早是学数学的,不论是人类天生具有的追求确定性的自然倾向,还是自己的学科要求,都是趋于对确定性和理性的追求。但是,生活当中的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不确定的,而教育每个人最多的也是不确定性。



经济学领域讲,每个人面对任何事情时都喜欢追求最优化,但是有人在1950年就写文章开始批驳这种“追求最优化”动机的错误性。文章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任何事情, 我们能够获得的至多是一个最优解区间,不可能有唯一最优解。

比如让你在拥有确定的10块钱和有10%的概率获得100块钱两个机会中做选择,哪一个才是最优的,很难界定。

薛老师指出,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优先追求的并不是“最优化”,而是存活,要想办法活的更久,活的更好。什么是最好的存活理论呢,就是适者生存。薛老师谈到,这方面吴伯凡老师的文章和课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吴老师曾经讲过一个话题——“是谁在造船?”——我们都想当然的以为是人类设计了船只,诚然,船只的出现离不开人类的创造,但是人类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也许我们的祖先 曾经 设计过各种各样的船只类型,但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能够在水上正常行驶的船只,是被大海筛选出来的、能够真正在海面上存活的船只。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存活逻辑。



在演讲中,薛老师也提到了凯恩斯的一些理论。薛老师说,一旦面临大的经济危机,大家首先会想到凯恩斯。他认为凯恩斯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所谓风险,是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是发生的可能性是随机的,是有一定几率的。 比如掷骰子,我们知道结果肯定是六个数字中的一个,且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为1/6。

但是, 不确定性是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因此,相比于风险,不确定性让我们更加恐惧和不安。



如果一个人只能必修两门课的话,薛老师认为应该是物理学和经济学,物理学反应的是没有人存在的客观世界的状态,而经济学反映的是包含人类反应和行为的世界状态。很多原本确定的东西,一旦加上人的反映后,就会变得难以捉摸。凯恩斯说:“ 我们的大多数决策可能起源于动物精神——一种自发的而不是无所事事的冲动。 ”基于“动物精神”的人类本性会导致很多的不稳定性。

薛兆丰老师不建议企业家过度关注宏观环境,我们在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并不会回顾当地有史以来的平均气温或者全球的平均气温,而是根据当下时刻的感受做出决定。所以,创业、投资相关的决策,也得依靠自己对于自己所处的小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来做判断。

再艰难的时候,也有盈利的企业,IBM公司就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崛起的,再好的时代,也有很多公司破产。

针对薛老师的观点,吴老师补充道:“我们不能按照天气预报去活,不能按照各种宏观预测去做决定。就像列宁说的,我们不是学完了生理学才去消化食物的。”



切换视角,从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

面对这个话题,小川总先将话题延伸到了物理学领域,说确定性即是有序的、熵值小的状态,而不确定性则是无序的、熵值大的状态。


不确定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信息的掌握不充分 ,世上的诸多事情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只是我们对它们了解太少,因此看不到这种规律。随着我们对某件事情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确定性也会随之增加。

面对不确定性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它不是绝对的无序,也不应该像一只无头苍蝇那样去生存。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不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 认知越丰富,面对世界时的确定性也会越强。

随着复杂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事物之间存在各种微观层面的运动与关联,初始端的微小误差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变化。直到现在我们还做不好天气预报,原因在于大气中的粒子的运动是高度非线性且特别复杂的,在这种高度复杂的环境中,误差会累积,这种积累会导致巨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复杂系统很难预测,但是生命往往会在复杂系统之上显现出相对确定的形态。组成人体的细胞多达50万亿,这些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反应与变化,其中当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人的行为又具有 相对 确定性。小孩一般在7岁以后就开始换牙,12岁左右第二特征就会显现,人在40岁左右将会面临中年危机……所以,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中,仍然有很多确定的事情。

具体的分子运动充满了各种复杂性,我们无法探知其运动的准确规律,但是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某个环境下的温度值,这也是在不确定性之上寻找确定性。所以, 我们要学会找到一个好的观测视角,从不确定性当中看到确定性。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既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同时也要做好规划,知道自己的使命。

总结下来,小川总对“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下,该如何自处?”开出了三味“药方”,首先是提升个人认知,尽可能多的看到事物的规律;其次是学会在面对复杂事件时切换视角,找到相对确定性;最后,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定要找到终极意义或终极使命,为自己找到一种宏观确定性。


拥抱偶然世界观,在反脆弱中不断成长

吴伯凡老师综合两位老师的阐述,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偶然性。


吴老师讲到,如果我们从偶然性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会发现许多细思极恐的细节。每一个在座的人,都视这一刻为理所当然,甚至带有一种自以为是的必然性幻觉,但是如果回顾我们的来路,可能发现这其实充满了陷阱与危机。



每个人得以出生的概率是亿万分之一,一旦出生,面临的又是一个充满各种危险的环境,我们在这种环境下一点点成长,一路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避开了一个又一个陷阱,以为自己走过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其实每一步旁边都可能是万丈深渊,所以, 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男女主人公从相遇到相恋,也是由诸多的偶然导致。外科医生托马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同事病了),去到一个他平日根本不会去的地方做手术,他碰巧又到特丽莎上班的酒馆喝酒,而且他点的又刚好是需要由特丽莎上的酒……最后,两人相恋,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这其中充满了偶然性,诸多的偶然性叠加在一起,最后彻底改变了外科医生托马斯原有的人生状态。



生命的出现和文明的形成也源自诸多偶然性的叠加。 首先,地球刚好在太阳系排在第三位,只有在这个位置才能有刚好适宜生命的温度;其次,在大约45亿年前,地球受到过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碰撞,撞击毁灭了这个天体,其碎片一部分成为了地球的部分,另外一部分形成了月球。在直径超过920亿光年的宇宙中,早五分钟或者晚五分钟都是极为偶然的,但是这颗天体在刚刚好的时间和角度碰撞了地球,偶然产生了月球,同时也让地轴偏斜了21°,导致了四季的出现。 为了应对四季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挑战,人类文明由此诞生。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说, 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需求,这背后隐藏着我们的懒惰与贪婪。 懒惰体现在我们想着找到确定性以后就不用再努力了,而贪婪则在于我们期待找到规律后可以不停地作弊。

对确定性的追求同任何其他事情一样,一旦我们特别执着追求的时候,就证明懒惰与贪婪已经在我们内心发作。


最后,吴老师讲到了一个印度故事,对话题做了很生动的呈现与总结。

很久以前,在某个王国里,大家都不穿鞋。有一天,国王外出时被石子扎破了脚。于是,国王下令要给所有的国土都铺上牛皮,以消除自己可能被扎破脚的不确定性。

接到命令的大臣认为这不现实,同时也没必要。他建议国王,与其给全国的土地铺上牛皮,不如用牛皮将国王的脚包起来,这样,外在的不确定性就被消解了。

不论是人生还是企业,我们无法消除掉所有外在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坚韧起来,在反脆弱中不断成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