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刀法研究所
洞察新消费,赋能新品牌,剖析新营销,成就中国好品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刀法研究所  ·  小鹏汽车好起来了?? ·  昨天  
玩物志  ·  万字解读明日产品 | Tomorrow's ... ·  2 天前  
刀法研究所  ·  欧莱雅收购Migros韩国化妆品部门;王嘉尔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刀法研究所

小鹏汽车好起来了??

刀法研究所  · 公众号  · 购物  · 2024-12-26 18:31

正文


来源 | Fox营销日记 


这是一篇和刀姐、刀法研究所的约稿,去探究 2024 年下半年的小鹏汽车做对了什么,连进“2 球”,直接晋级终轮淘汰赛!


两个关键性时间节点:8 月 27 日 小鹏MONA M03 上市 、11 月 7 日 小鹏 P7+ 上市。


从 9 月开始,铺天盖地的看到了小鹏汽车各种战报,MONA 大订破 3 万、P7+ 大订超 MONA,小鹏汽车的日子也是好起来了,战报都是 3xxxx 开头了。



好奇,真的好奇,小鹏汽车是做对了什么事?在与小鹏汽车的新媒体营销负责人深度沟通后,也查阅了很多资料,我切身的感受:胜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而是一个组织,一个迫切要想要打胜仗的组织。


落在文字上大道至简,好像“四两拨千斤”般就达成了,但后续在研究时,越看越激动,鹏厂的战斗力真的太强悍了!



一切的一切,从组织开始



Indigo social PPT 里一直有句话“社媒传播是组织效率的一面镜子”,从小米到小鹏,好像都拥有一面“效率魔镜”。


以下是鹏厂新媒体负责人告诉我的 3 个胜利关键点:


  • 一个关键人物,新的营销副总裁加入,在传统汽车的打法上,注入了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玩法,带来了完全不同视角和彻底的架构变革、组织激活。

  • 一个彻底的组织变革,在老编辑最近一期采访播客中提到:变革的原因来源于一个问题:“要有人为商业成功负责”。这个「负责人」是一个横向拉通的组织 x 纵向的专业职能团队,其中的每一位都要为“商业成功负责”。

  • 一种思维的升级迭代,从用户出发,与用户深度握手,这个并不是思维的转化,应该说之前一直存在,现在是高速渗透进组织中的个人。在播客里鹏厂产品经理描述的很精准:谁能代表用户,谁就有开火权。而不是把决策权给职位高或是产品定义者。


谁不喜欢逆风翻盘的爽感,这一次让这个组织爽到了!放两张我很喜欢的发布会图应景。




用户思维就可以让车变得好卖?



产品经理和营销端口信息中高度重合的一个点“深度理解用户”,怎么算深度理解?理解了车就能好卖了?


我自己的理解:给你什么你就买什么 vs 你想要什么我卖你什么


产品源头上的天差地别:


国企:一号位定大方向


民企:产研定大方向


小鹏:在产品定义时,就已经与用户握手了。从车辆研发阶段,效果图、概念车、几道油泥模时就已经和用户大量交互了,产品经理拿到大量的一手用户数据和反馈,去 Push 产研做用户真实需求的思考和后续的产品定义。


举个细节的例子:产品经理在研发阶段时就已经会通过社媒直面消费者,发微博去透传一些产品信息,拿到用户反馈后,拉通组织内部做直接的交互,信息传递不打折、决策效率更高。


这在传统车企是根本走不通的一个流程,信息传递的折损率层层递减,最后到营销端却要求和用户高效传达。


再举个例子:大家日常做车型对比时,第一步就是以车身形式做区隔,不会拿轿车和 SUV 做对比。


但小鹏产品经理在做前期消费者购买决策链路研究时发现「车身形式」并不是用户需求的核心拐点,是可以被争取的一个点。消费者不买电动轿车而选择电动 SUV 核心的诉求是空间,而非车身形式。


如果能满足大空间+家用,车身形式反而可以成为一个机会点。要知道在中国 SUV 比轿车好卖,而 MONA 和 P7+ 是两台电动轿车。这些洞察都是来自于用户,不是来自于皮尺和经验。



成功的核心一直都是产品成功



理解了鹏厂的以用户思维出发的核心逻辑,转过头来看产品,为什么这两款车成了爆款?


分享 MONA 产品经理在播客里的一句话:M03 不是对标出来的,是推导出来的。


  • 对标思路是后发者思路,在车市平稳期,是可以通过“更大、更强、更便宜”来研发产品,但从规模、成本来说都不是优势选项,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标准/标杆上做加法即可。

  • 小鹏的推导思路:以用户需求驱动,再用技术、造型、配置组合来满足用户。在小鹏内部,产品经理是需要拿到用户数据和报告做汇报,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做调研、用户怎么说的?”。所以满足用户需求成为第一要务,然后再在产品上做取舍。


以下是我引用老编辑的一段话,将小鹏的前序产品和今年爆款产品做的一个总结,为什么之前叫好不叫座?


“技术领先不会自动带来产品的成功,G9 的发布就是一个例子。

高性价比不一定就能持续卖爆,G6 是另外一个例子。

对标思维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能源行业的高强度竞争了。对标ModelY的车型还没有一部取得长期稳定的成功。”


老编辑1989,公众号:老talk消息

从 ICU 到 KTV,过去一年的小鹏经历了什么?


产品不再是纯堆料逻辑,而是满足用户的核心期待,并且做到最好。


鹏厂总结的也很好:远超期待的产品 + 超级公道的价格=超越性价比的存在


M03:10W 级别的电动车,能想到的竞品都给不到 M03 的配置,无论是颜值、空间、智驾(尤其是智驾)、续航、音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10W 级别电车拉出来一看好像有竞品,但实际竞品的长短板,尤其是短板非常清晰,M03是超越性价比的存在。


P7+:20 万以内一个标准的 532 的车型,就是 5 米长, 3 米轴距 2 米宽的 C 级车,前所未有的把舒适性配置全部拉满(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后排小桌板都有),加上标志性的智驾、后排超大空间,注意是超大,体感可以参考帕萨特的后排空间。



冰山之下,看不到的致胜细节



成功往往容易被归因到「看得见的地方」,比如「营销搞得好了」。用鹏厂人的话说:销量不好的时候,你连呼吸都是错的。销量好的时候,自有大儒辩经。连车主都如雨后春笋一般,蹭蹭蹭的自发站出来为小鹏汽车做口碑。


社交渠道只是载体。如刚才所说:这是一个为「商业成功」的横向大组织,和纵向的专业职能团队,一起打出来的胜仗。


所有外显的优势,在背后有看不到的功夫和细节:


1.营销体系上的根本性变化,汽车叠加上消费电子+互联网,加了双层BUFF;(和小米相似的原因)


2.持续制造议题的能力(这也是很多人说和小米相似的原因),注意力分散散散散散的时代,持续制造议题吸引目光。


3.信息输出的绝对密度,密到什么程度?可以翻翻小鹏汽车最近的微博、视频号,何小鹏的微博及小红书、鹏厂员工的微博……



以两个产品经理为例,他们日常的微博密度已经很高了。我把时间维度拉到10月1日-12月19日,一个产品经理大致发了100条左右的微博,而且他日常在微博上与用户的互动非常密切,从交付到OTA到产品疑问、吐槽细节。



什么叫做与用户握手?答用户问是产品的事、是营销的事、也是CEO的事。何小鹏的微博日常:视频版的「答用户问」。技术团队的工程师还有直播问答环节…


如果再向下下钻一层,如何产生这种快节奏+高密度的内容 ?


(以下部分内容来自新媒体负责人的原话)


非常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懂潜在车主,TA们所有购买动机,为什么在考虑这台车,为什么在选择这台车?甚至为什么拒绝这台车,然后使用之后有哪些喜欢的?不喜欢的?关于某个视频、某个产品、某个功能的评论反馈在讨论什么?


2.对于产品的深入理解和挖掘,非常耗费精力跟时间和心血,第一点和第二点道理很简单,执行出来千差万别。它不是造火箭那种难度,但是基本和造火箭一样花心思。


3.传播在这里不只是对外,而是上下左右全部协调和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跟进产品营销,甚至产品规划的部分,甚至跟进到产品经理的部分,去做很多内容点的挖掘,原点内容的思考,在这之外我们还要参与到整个传播节奏当中。确保每天每个车型都有1-2组选题和内容出街。(这种工作量是非常恐怖的)


PS,想到 11 月见到浙江汽车集团下某合资新势力子品牌,负责 social 的客户说:我不需要考虑销售的事情,我不为销售负责……唏嘘。新能源淘汰赛在他们身上放慢了脚步。


祝小鹏汽车 2025 大卖!




提示:

本文经Fox营销日记授权转载,不代表刀法研究所立场,转载请联系出处。

「品牌观察」始祖鸟 | 昂跑 | 萨洛蒙 | 迪卡侬 | 凯乐石 | Crocs | BEAMS | 比音勒芬 | 海澜之家 | s.deer 骆驼 SKIMS | 薇诺娜 | 可复美 | 溪木源 | Aēsop | Le Labo | 恋火 | 娇兰 | 卡姿兰 方里 | 乐高Brompton | 戴森 | 徕芬 | Jellycat | 百丘 | 茶百道 | 古茗 | 柠檬向右 | Manner | 水獭吨吨 | 老乡鸡 | 柚香谷 | 赵一鸣 零食很忙 | 暴肌独角兽 | 麦富迪 | 電力宠物百货 | 韶音 | 英氏 | 圣贝拉 | HeyBetter | smart | 坦克 | 极氪 | 蔚来 小米汽车 哪吒汽车 | 小米生态链Tagi. | 老铺黄金 | 多邻国 | 蓝盒子 Bellroy


「营销观察」618 | 双11 | FENDI x 喜茶 | 情绪营销 | 海外宠物 | 海外饮料 | 联名营销 | 定价焦虑 | ESG | 哈尔滨 | 龙年营销 | 中产消费 首店经济 | ISPO 蓝V营销 奥运营销


「全域营销」视频号 | 小红书抖音 | 淘宝天猫 | 快手 | B站 | 得物 | TikTok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