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真的假的? -20241017223918 ·  3 天前  
财宝宝  ·  多少人看了? -20241014180901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新建商住房被要求拆除下水管道!买房要公证摇号!背后是同一个原因……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5-07 08:30

正文


现在谁是地产界最悲惨的人?是北京、上海、广州手里有商住房的地产人!

政策越来越严,这几个城市,新的商住、企业手里的存量商住都不能卖给个人了!甚至连抵押都不行了!交易量下降了99%。


有房企想到了改造成公寓用来出租,但发现这次地方政府做的很决绝:1、有上海地产人称,他们没有交房的新建项目都被要求恢复商办的结构,比如:一层只能有2个洗手间,拆除多余上下水管……;2、还有政府人员警告说,如果政府发现谁顶风偷偷把商办改成公寓,未来不排除晚上断电的可能……这还怎么做公寓呢,顶多能做工棚。


现在谁是买房者里最忐忑的人?是存够了钱选好了小区,却还要过摇号这一关的人。

上海出台规定,项目新开盘,如果积累的客户人数超过房子的数量,就要由公证机构主持摇号,以保证不产生其他费用……据说这个政策还将大面积推广。明源君认为,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关系的购房者,也将能在限价令下,买到低于市场价的房子……当然,前提是你的号能被摇到……


这两件事情,彼此有联系吗?明源君觉得还是有的。

❶ 公证摇号卖房,实际上是为“限价令”打了一个补丁。明确了地方政府批准售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价这个巨大的利益,到底归谁的问题。

❷ 摇号卖房的前提,是在现在这个价格下,买房者远远多于房屋供给数量。也就是说在限购限贷这么严厉的情况下,供需矛盾仍然没有解决。


❸ 商办被改成“商住”,一方面是房企打擦边球钻空子想多赚钱。另一方面,在一些区域,商办严重过剩,地方政府把那些地块规划成了商办,房企又因为销售压力而修成了住宅。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双方诉求不同……

❹ 公证摇号卖房,说明住宅供给不足;商住房大量出现,说明商办过剩;这2者背后的原因是同一个,那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供需错配……


❺ 政府打击商住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保证能够通过规划控制城市人口增加。

下面明源君详细来说。


公证摇号卖房

解决了“灰色利益”分配的问题

也说明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据明源君所知,在限价令出台之前,在新房交易过程中,也有一些灰色利益,比如一些比较紧俏的楼盘,销售人员私下收取“喝茶费”等等。

不过,限价令出台之前这些问题,并不是大问题,开发商企业内部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既然收取“喝茶费”都还有人要买,说明房子价格还有提高的空间,而项目价格提高了,买房的人就少了,也就达成新的平衡了。

收取“喝茶费”的个人所侵占的,其实是开发商企业的利益,企业可以开除相关人员,比较严重的,甚至可以报案处理。


但是2016年南京、苏州等地出台“限价令”之后,全国各地跟进学习,一切都不一样了。限价令有2种:

第一种是:新项目的售价,不能超过周边在售同类项目的价格,没有在售项目的,不能超过之前销售项目的价格,或周边二手房价,项目二期售价不能超过项目一期售价。

第二种是:项目备案价=地价+建安成本+一定比例的利润

相关配套措施还有:

❶ 实际售价不得超过备案价格。

❷ 备案价格一定时间内不得上调(2个月、3个月、6个月),再次调整时一般不得超过一定幅度(如6%、15%等)。

❸ 拿到预售证的房源必须全部公开标价销售……


限价令下,市场价和备案价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价。

2016年楼市很火爆的时候,在一些热点城市,房企准备卖3万,也能卖到3万,但政府只批准卖2万5,100平方的房子,就产生了50万的差价。也就是说,一个人买下这套新房,转身到对面的中介去挂出来,转手就能赚50万。


这种情况下,房企最开始是想把这部分差价收归企业的。

通常的灰色手段有:把房价分拆,超出备案价的那一部分包装成装修款,另签合同;与车位捆绑销售,通过把车位总价拉高和全款支付等形式弥补超出备案价部分的房款;巧立名目以第三方名义收费,如“电商费”、“团购费”、“信息服务费”、“号头费”等等。但是后来,这些措施很多遭到了政府的打击。而企业做事,必然留下凭证,成为打击的证据。


遭遇打击之后,既然房企无法直接赚取这部分差价,于是开发商就开始进行灰色的利益让度。

比如,让企业内部员工购买,转手赚取差价。

还有,让关系户购买,进行利益输送。

东部某限价城市,某房企让兄弟公司以备案价格买下自己开发的项目,再以二手房的形式加价后进行销售。


当然,之前房企开盘,也有抽签摇号等程序,但是请来的都是商业公司,房企是可以决定把房子卖给谁的。最终的结果是,真正抢手的项目,大部分卖给了关系户,普通百姓再去买的时候,已经是按照市价出售的二手房。

这次上海出的这个大招:公证摇号,让普通的毫无关系的买房者,有可能买到低于市场价的房子。但是前提是:你得摇中!

实际上,在之前土地拍卖“涨停板”政策出台后,也有几个城市出台了抽签政策来解决土地给哪家房企的问题。而之前政府限价房也用过公证摇号的形式。



需要用摇号来解决房子分配的问题,只能说明:

虽然限购、限贷的政策已经如此严厉,而限价之后的房价其实也不便宜,但是,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房子仍然不够。

这就引出了明源君要说的下一个问题:市场上的住宅远远不够,房企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把许多商办修成了“商住”。那么,地方政府当初为什么不把这些地块规划成住宅呢?

               

商住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商住的未来会怎样?

 

商办过剩,这是全国地产界公认的事实。

2016年全国商办地产库存超过2亿平方米。即便是表现极好的北京,商办物业去年的平均售价、平均租金也分别同比下降了6.4%和4.6%,空置率却同比上升了5.5%,至11.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5年,一线城市的商业空置体量达342.9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达7%;二线城市商业空置体量1918.8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达21%;三线城市最为严重,商业空置体量1089.2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高达28%。


有的城市商业地产人均面积超过7平方。也就是说,该城市的每个人到商场里去开个铺都可以……

一二线城市,总体来看,商办过剩,住宅不足。

那么,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房企当然会选择修住宅。

那么,为什么房企不干脆去拿一些住宅用地名正言顺的修住宅,而要拿一些商办用地,偷着修住宅呢?


明源君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❶ 供需矛盾:住宅用地毕竟是有限的,抢得很厉害,有些房企吃不饱。

❷ 政策限制:许多项目,地方政府规划就是商业、住宅用地在一起的,商业占多少比例、住宅占多少比例,必须一起拿,不得已。

利益诱惑:以建成楼面价来说,商业用地许多时候比住宅便宜,有的便宜50%,有的还能和当地政府谈条件。住宅建成就可以卖出去,实现快周转,而商业则要持有一些,财务成本比较高。所以,如果在商业用地上修住宅,操作的好,赚得比在住宅用地上修住宅多。

特殊原因:限购比较严厉的时候,商住可以绕开限购政策,比普通住宅便宜,还能解决居住问题,成为爆款产品。



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不多规划一些住宅,而要规划相当规模的商办、工业用地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政绩驱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商业、工业发展是政绩,而住宅很多却未必是政绩。

 收入驱动:商业、工业地产后续都可以持续贡献税收,而住宅基本就是卖地那一次。

❸ 未来驱动:政府的规划,是面向许多年以后的未来的。比如,一个地区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商业、办公,但是那个地区规划中是未来中心区,当然要修建更多商办。


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同。而且房企基于当下作出判断,政府依据未来作出判断。最终,问题就会出现。举二个例子来说:

某地曾经规划为一个“商务区”,但是其写字楼、商业等迟迟没有建成,商住公寓倒是建了不少,“商务区”如果变成“居住区”可就尴尬了

某地因为都是住宅,缺乏产业,变成“睡城”,大家都要坐一个多小时车去CBD上班,于是规划了大量的商业、工业、写字楼,希望能“商住产一体化”,大家可以就近上班。结果修起来一看,又全部是公寓……大家还是要坐一个半小时车去上班。

这次地方政府下这么重的手,应该就是意识到类似的问题出现的太多了。但是,许多房企抱怨,为什么之前大家修的时候不管,现在修好了来管,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能否通过规划进行人口控制的问题。

一线城市都在控制人口,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别为129.5万人、84.73万人、199.89万人、342.11万人。

也就是说,除了深圳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其他几个城市都不乐观。

有地产人猜测,这也可能是北京、上海、广州对商住下重手的原因。

本来,规划多少住宅,住多少人,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规划中的商办,也变成类住宅,人口就没有能够按计划进行控制。而且商办比较便宜,分割又比较小,能容纳的人口比普通住宅多。


而这一次政府对商住的态度也是空前严厉的。几个城市已经出台政策,要求商住不能抵押变现。有上海的地产高层告诉明源君,他们的商住房,凡是没有交房给客户的新建项目,都被要求按照规划重新整改,其中最严厉的要求包括:

商办每一层,只能有1--2个洗手间,多余的上下水管道要拆掉。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即使把这些房子改造成类住宅出租,每一户也不可能有独立洗手间,那也就不可能建成高档公寓,即使出租,最多就是工厂宿舍……

还有政府人员透露,未来如果发现有人将商办当住宅出租,将在晚上12点到早上6点对全楼断电……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做公寓。


商住未来的路能怎么走?明源君是这么看的:

 一、在二三线一些管制不严厉的城市,可以继续按照过去的传统处理。

 二、管制比较严厉的城市,限制出售但不限制作为住房出租的,可以考虑打造成长租公寓。

 三、管制特别严厉的城市,不准作为住房出租的。只好改造为联合办公,出租给一些初创的小公司,做孵化器等等。有条件的,可以改造为商业。

 四、做长租公寓和做联合办公,没有经验的,可以考虑引入有经验的运营商。

 五、财务成本在6%以下乃至略高的,凭借租金可以维持几年再看情况,财务成本更高的,要迅速寻求合作等途径变现,否则就会长期亏损。

六、有规模的企业,出租赢利之后,可以考虑上市、出售给上市公司或者打包成金融产品变现。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拍摄制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天风



地产智慧供应链全国活动报名火热进行中,请点击【阅读原文】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