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随着肿瘤研究的迅速发展,子宫内膜癌(EC)的分子分型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指导EC分子分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本文详细描述了该共识的巡讲与学术交流会议的召开情况,包括会议内容、专家观点、讨论焦点等。
与会专家对《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进行全面解读和临床诊疗经验分享,探讨EC分子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
与会专家强调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其有助于精准治疗;同时指出,目前EC分子分型检测尚未得到普及应用,仍有很多亟需探讨的问题;最后,会议鼓励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试验,以推动EC的精准诊疗。
与会专家通过分享宝贵经验、深入探讨,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贡献力量,惠及更多患者。
随着肿瘤相关研究的迅速发展,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领域,探索更精确的分子表达以实现精准治疗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EC的分子分型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但其临床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科肿瘤学及病理学专家,根据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讨论并制定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指导EC分子分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聚合权威观点,深入解读共识,为了进一步提升
EC
分子分型与临床应用的规范化水平,促进该领域临床与病理学科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4版
)共识巡讲与学术交流会议”于2024年11月23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顶尖妇产科领域专家学者,对共识进行全面解读和临床诊疗经验分享,以期促进
EC
分子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带您一同走进会议现场,倾听专家的观点。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
陈晓军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
王建六致辞
王建六书记
对莅临会场的各位妇产科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本次会议的关注与支持。子宫内膜癌
(
EC
)
分子分型相关的研究已经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但其在临床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希望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探讨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领域已将子宫内膜分子分型作为EC病情评估和辅助治疗手段制定的重要指标和依据。毋庸置疑,现有的EC分子分型方法可为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很多益处,应大力推广
。
基于此,本次会议特邀各位专家分享
EC
分子分型临床应用宝贵经验,希望与会人员共同努力,进而让更多的中国患者获益。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许天敏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联袂主持
董阳阳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董阳阳教授
从子宫内膜癌(EC)分子分型的发展、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子分型特征、分子分型在术前的临床应用(保育与术式)、分子分型在术后的临床应用(辅助治疗)这四方面对共识进行全面解读。董教授表示,目前EC分子分型检测仍未得到普及应用。分子分型在术前、术后的应用方面,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前瞻性试验逐步开展,但结果仍未公布,部分推荐内容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前临床使用阶段尚有很多空白领域和问题值得探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前瞻性临床研究试验的开展,EC的精准诊疗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共识也将不断更新完善,以便于临床普及和应用。
沈丹华教授: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需要关注的临床病理因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沈丹华教授
简要概述了
EC
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对比分析了FIGO子宫内膜癌新旧分期,并重点解析了2023年FIGO分期的新观点。
2023年的FIGO分期在制定分期标准时结合了更多预后影响因素,如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淋巴脉管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
EC
的风险程度和预后状况。
2023年FIGO分期更为细化,这就对病理报告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病理诊断在
EC
患者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临床诊疗中,应注重多学科协作,给予患者个体化诊疗方案,对于保育治疗给予更好的指导。
郑州市中心医院王雅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联袂主持
康南教授:基于基因组学的一步法分子分型在中国人群子宫内膜癌中的探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康南教授
简单讲解了
EC
病理组织学分类以及
EC
分型发展历程,随后基于NGS一步式探索中国人群EC分子分型。康教授提到,中国人群EC患者具有独特的分子分型特征。基于NGS一步法和IHC检测TP53和MSI具有高度一致性,NSMP患者需要更细化的分子及临床病理特征以筛选适合的患者。CTNNB1基因Exon3突变提示预后较差、远端转移、侵袭性强。MLH1甲基化提示散发
EC
,个别病例报道MLH1甲基化与MLH1胚系突变共存,体系MLH1甲基化可能是LS中MLH1沉默的二次打击。最后康教授还分型了本院分子分型检测全流程优化管理经验。
之后,郑州市中心医院
王雅莉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岩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华教授
、沧州市中心医院
李霞教授
、江门市中心医院
陈媛医生
针对
EC
诊疗的新进展,以及分子分型在
EC
临床诊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热烈探讨,碰撞出了精彩的思辨火花。
江门市中心医院阮晓红教授主持会议
郝敏教授: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郝敏教授
荟萃文献指南以及临床研究详细阐述了POLE突变型、p53异常型、无特异分子特征型、错配修复缺陷型这几种分子分型在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POLE突变型患者数据较少,更有效的保育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错配修复缺陷型患者对孕激素反应欠佳,保育治疗复发率高,免疫治疗仍需深入研究。目前已有的数据表明p53突变患者不适合保育治疗。无特异分子特征型患者对孕激素治疗敏感,缓解率较高,但其不同生物标记物与保育治疗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随后,山西省肿瘤医院
阎长平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佳明教授
分享了临床开展
EC
保育治疗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临床诊疗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表示各位专家精彩的讲解为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希望后续能够再次参加此类学术会议,积累诊疗经验,为更多的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陈晓军
教授
:分子时代的子宫内膜癌精准诊疗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陈晓军教授
首先简要表述了
EC
分子检测的内容和意义,随后荟萃大量文献分享了POLE mut型、MMRd型、P53 mut型、NSMP型这几种分子分型治疗方案的决策。最后,陈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大家分享基于分子特征的
EC
治疗选择与心得体会,讲述了基于FIGO 2023分期的
EC
治疗选择方案,还比较了晚期/复发
EC
多种一线治疗方案。陈教授表示,晚期/复发性
EC
治疗方案的制定基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子分型、既往治疗情况和患者一般状态等,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情况,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后,中日友好医院
梁静教授
、陕西省人民医院
王帆教授
发表了自己对分子分型在
EC
临床应用方面的独到见解。两位教授表示,后续在临床工作中会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同时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益勤博士
分享了一例POLE突变型复发
EC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病例,并同大家一起探讨了POLE突变型
EC
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以及长期管理方案。同时结合大量文献分析表示,POLE mut型患者孕激素治疗总体反应较好,部分患者对孕激素不敏感,POLE mut型保育患者预后可能与手术切除预后不同,进展或复发风险似乎较高。
POLE mut型患者
保育治疗的方案和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POLE mut型EC的治疗获益,但有待积累更多临床数据。
POLE mut型患者保育治疗的方案和预后有待进一步探究。
山西省肿瘤医院
王雅芹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楼微华教授
对病例进行点评。两位教授表示,王益勤医生团队的积极探索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诊疗方案,同时也给予大家很多启发。随后
陈晓军教授
也为这个罕见且棘手的病例提供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