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皓频道
从VC视角观察互联网新趋势,分析背后原因与影响的新媒体分析平台,已有80多万互联网从业者与投资人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逻辑挖掘社  ·  共振反弹新题材! ·  21 小时前  
逻辑挖掘社  ·  共振反弹新题材! ·  21 小时前  
火星投资  ·  马斯克Grok3大模型来袭!国内 AI ... ·  2 天前  
火星投资  ·  马斯克Grok3大模型来袭!国内 AI ... ·  2 天前  
国家数据局  ·  央视新闻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皓频道

中国带动亚洲成Fintech投资第一目的地

钱皓频道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2-17 19:31

正文


文:零壹财经 孙爽 ,来源:Fintech前线(ID:fintech007)


2016年3月,花旗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份相当有影响力的报告《数字化颠覆:金融科技是如何把银行业逼上临界点的(DIGITAL DISRUPTION: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


2017年1月,花旗研究团队又发布了这份报告的进阶版《数字化颠覆2.0-再探: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告诉了我们什么?(DIGITALDISRUPTION- REVISITED : What Fintech VC Investments Tell us About a Changing Industry)》。


零壹财经将在本文与您分享第二份报告的核心内容(注:本文各部分标题并不一定与报告完全一致)。

第一部分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概况

一、各地概况

1、中国

(1)中国带动亚洲替代北美成为全球金融科技投资第一目的地,多个昔日独角兽已成长为巨龙。

①除掉非风险投资,2016年前9个月,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获得融资占全球金融科技公司融资总额的份额超过50%;

②中国是2016年唯一金融科技融资额有所增长的地区;

③2016年前9个月,中国的金融科技投融资同比翻倍。



事实上,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与指数报告》,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发生504笔投融资事件,获投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1135亿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共281笔,总额为875亿元;国外共有223笔,总额为260亿元。按照融资笔数,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占全球的比例为56%;按照融资金额,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占全球的比例为77%。

(2)站在面向个人的(B2C)金融科技服务的前沿。

(3)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网民日益增多、中产阶级日益增多、前两个因素使中国成为最大电商市场、相较于欧美零售银行服务简单和监管(至少是初期)宽松。



(4)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网贷作为服务未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好的人群的手段仍然被风险投资人看好。



中国个人债务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2015年,这一数字是30%)。



(5)中国巨头会持续进行海外扩张,虽然对它们来说海外市场可能不像十年前的中国那般是"蓝海"。花旗认为,随着中国人出境游行为的增多,支付宝会继续向海外扩张,难以判断海外用户是否会喜欢蚂蚁金服和微信的支付等金融服务。

2、美国

(1)美国金融科技风险投资的兴趣正从借贷向保险科技和财富管理等领域转移。



大数据、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使用金融科技技术变得更有创造性和定制化。和大部分面向个人的金融科技服务一样,目前科技对保险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提高营销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上。

(2)服务对象方面,美国金融科技风险投资的兴趣正向企业服务转移,而由于仍有大量个人未被传统金融机构很好地服务,中国面向个人的金融科技服务仍然被聚焦,占了近90%的融资额。在花旗统计的2016年前9个月的全球68家获得融资的金融科技公司中有60%面向个人提供服务,40%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3)不同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网贷主要是向未被充分服务的借款人提供增量信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借款人使用网贷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偿还存量债务。

3、欧洲

(1)欧洲金融科技投资占全球份额不高,欧洲没有中美所拥有的大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它的银行体系相比于中美亦更为复杂。

(2)不过以桑坦德和BBVA为代表的欧洲银行在金融科技风险投资中仍较为活跃,它们对企业服务展示出越来越多的兴趣,2017年,花旗预计它们会聚焦于人工智能等话题,尤其是在拥有DeepMind总部和众多顶尖高校的伦敦。

二、部分业态概况

2017年监管科技会在英美大热、网络安全主要会在美国和以色列大热。



三、新技术

花旗特别盘点了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



四、银行业的Uber时刻

花旗在上文中提到的2016年3月的报告中预言发达国家银行网点的数量将在2014年的基数上减少另外30-50%,全职员工数将在2007-2008年的峰值基数上减少一半。

银行业将在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上升、来自金融科技的竞争威胁加剧、收入和利润放缓的大背景下在银行网点数和全职员工数方面迎来临界点。事实上,单是2015年,瑞典Nordic银行即缩减了14%的网点数,花旗预计美国银行将效仿其欧洲同行。

花旗认为,银行网点会成为咨询服务而非交易服务中心。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当地劳动法的灵活度和社会对数字化的接纳程度,劳动法灵活度越高,银行裁员空间越大,而社会对数字化的接纳程度越大,银行缩减网点对其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越小。



第二部分 风险投资人访谈

一、风投投资人最喜欢的金融科技商业模式

1、支付。尤其是电商支付,能获得规模经济;

2、借贷仍然流行,尤其是在新兴市场;

3、发达市场对企业服务(B2B服务)的热情上升,例如财务管理软件服务;

4、美国保险科技渐热



二、来自中国IDG资本的风险投资人如何看待金融科技?

花旗的报告放出了其对全球各地的八位风险投资人进行访谈的内容,其中中国部分是由IDG资本的Douglas Jiang来接受的访谈(本文仅摘译这部分)。在加入IDG资本前,Douglas曾在EJF资本(对冲基金)任股票分析师,亦曾在Oppenheimer&Co.任分析师。

IDG资本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1999年成为中国首家设立合伙人制基金管理模式的机构,目前其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达70亿美元。2017年1月19日,IDG资本携中国泛海等中国财团收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以下简称IDG)的全球投资业务IDGVentures。收购完成后,IDG资本将成为IDG全球投资业务的控股股东。IDG资本的金融科技投资组合包括宜信、挖财、同盾科技、闪银、轻松筹、群星金融和Circle等。



以下是Douglas和花旗的部分对话内容:

问:相比于音乐和旅游等行业,为什么金融服务行业的数字化颠覆来得比较慢?

答:合规是主要原因。金融创新受监管较多,监管者通常会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个因素是信任。医疗和金融服务无疑是需要消费者最多信任的领域,而电商或者其他任何按需服务(例如打车)的要求则低得多。金融科技要获得消费者信任还需要更多时间。

问:(在您所在地)金融服务的哪些业务更多/更少地遭遇了金融科技的颠覆?

答:不同市场的表现不同。在中国,支付领域已经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颠覆"了。借贷,尤其是消费信贷,则还有很多要做的。目前绝大部分银行并没有提供很好的消费信贷服务。这给了一些(创业公司)机会。另外,中国家庭的杠杆率较低,这给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问:在您投资的领域,您认为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多久可以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答:在中国,可能会相当快。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非银借贷服务商有几个不同于西方同行的特征:


1、投资者多为个人而非机构;


2、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多是O2O,线下获取借款者,线上获取投资者;


3、更重要的是,中国网贷平台服务的对象是未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充分服务的小企业或者消费者。

这些特征加起来使中国的网贷行业看上去像处于20世纪时的美国替代金融服务。FDIC的一项研究结果称,替代金融服务每年的交易的规模大于3200亿美元,这是中国网贷平台的发展前景。

问:在过去的12个月,市场借贷受到了更多投资者关注,尤其是在美国。您怎么看?

答:如我此前所说,由于中国消费信贷和小企业贷款的渗透率低,中国非银借贷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中国非银借贷服务商来说,我比较看好三大商业模式:

1、和银行合作。这种模式在美国越来越流行,例如,你可以看到OnDeck和JPMorgan在小企业贷款上有合作,类似地,Kabbage和ING在西班牙有合作,它和桑坦德银行在英国有合作。



2、财富管理。

3、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我们应该更多地看P2P网贷的专业度。有一些会专注于向资金端(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另外有些会专注于在细分市场开拓资产(债权)。

问: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新进入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获客?监管?其他?

答:在我看来是合规和控制。如果你去看LendingClub的"坠落",它主要是一个合规问题。在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初期,它所承受的监管可能比银行要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自身的壮大,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加强合规控制。

问:监管对金融服务来说是一个门槛吗?金融科技公司在你所在的市场是如何被监管的?

答:监管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门槛。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当微信和蚂蚁金服刚在支付发力时,它们几乎不需要遵守了解你的客户(KYC)或者反洗钱要求。BAT等互联网巨头被允许成为金融巨头而没有经受更多的质疑。过去十年中国宽松的监管环境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带来的黄金时间窗口。不过,在P2P网贷领域爆发了一些大面积违约事件后,中国金融科技的监管正在收紧。

问:你所在地区的传统金融服务商如何应用来自金融科技的挑战?

答:为了保有网民用户,中国的绝大多数银行都有手机银行。由于拥有大量的银行网点,现在银行的地位还是安全的。

面对竞争,城商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必须在借贷业务上更为激进,因为这些银行难以同中国国有四大行在资本市场上竞争、在大城市亦难以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抗衡,它们也不像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有深厚根基。由于这些城商行也没有开展这类创新业务的经验,它们倾向于和科技公司合作开拓业务。

总体来讲,根据麦肯锡对中国40家领先银行做的最新调查,在经济下行期,中国银行必须对零售和交易银行业务投入更多关注以获取更高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在这种转变中,这两个领域的服务商会有更多机会。

问:网络安全对金融科技新加入者是一个商业机会还是风险/威胁?

答:它既是威胁,也是门槛,还是机会。

问:金融科技公司比银行更善于分析和利用信用数据吗?为什么银行步伐较慢?因为监管?还是文化?

答:我认为是银行对风险比较厌恶的文化和合规的需要。大部分大银行要采用新型的信用评分方式需要走合规流程。对银行来说,要设计并通过一个新的信贷引擎要花很长时间。

但金融科技公司合规控制更灵活敏捷,也更能拥抱变化。

由于金融科技公司并未经过信贷周期的考验,我不认为它们比银行更善于利用信用评分。事实上,很多激进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风控上比银行差。不过,随着这类公司积累了更多数据,它们改进得很快。这些数据使很多P2P网贷公司改善自己的信贷引擎和降低信贷违约损失。

问:你比较喜欢的金融科技商业模式是什么?可否举例一二?

答:我对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偏好。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科技公司喜欢复制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有些被复制的模式不断演进、改善、获得巨大成功。“Copy Cats”变成了"Copay Tigers":微信在社交支付上的成功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微信平台上的轻松筹跟Facebook平台上的GoFundMe有一拼。我们现在想把中国的成功模式向海外复制,譬如Circle这样类微信的社交支付应用。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商业模式:

1、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大型玩家证实。它是获客和进行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的手段。

2、我们仍在寻找新的非银借贷服务商的成长期投资机会。


3、我们喜欢能帮城商行/地区性商业银行甚至更大银行通过更好的零售和交易银行服务提高自己RAROC的服务商。


和中国相关的特定问题

问: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正在引领金融科技创新。为什么相比于GAFAs(Google、Amazon、Facebook和Apple们)来说在金融科技领域如此成功?BAT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其他地方吗?

答:我不认为GAFAs可以复制BAT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成功。BAT的这种成功高度依赖于中国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它没有承受太多监管压力。

而GAFA在西方市场面临的监管更严。监管者对GAFA进入金融领域有"大而不能倒"的担忧。GAFA是否愿意进入强监管环境也是未知数。因此,我认为GAFA会专注于监管较少的金融科技服务来完善自己已有的生态系统,例如苹果在支付方面有ApplePay,亚马逊在借贷上在做消费信贷和小企业借贷,谷歌在财富管理上做过GoogleCompare(已经停止运行)。

问:蚂蚁金服和微信的金融服务,我知道它们不是同类的东西,但是你认为哪个在中国发展潜力更大?为什么?

答:现在说这个还太早。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微信。


微信已经是一个超级应用。我认为谈及交叉销售,微信所控制的交易的社交层面是一个清晰的优势。但是从历史来讲,阿里巴巴在金融服务方面更为激进。


文中所提及的报告及下载链接:
DIGITAL DISRUPTION: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
https://ir.citi.com/8pEdHNR2eQAPVVccAJ%2bCNPG5aQYDy9vhNasNZwhIiX8KGlGgGFARbQSX%2fo46j4JMg6BBKV%2badUhLxzlg3GSn0w%3d%3d
DIGITAL DISRUPTION-REVISITED:What Fintech VC Investments Tell us About a Changing Industry

(PDF版和PPT版略有不同;PPT版更简洁,但对公司的介绍较少)

PDF版
https://ir.citi.com/EWujmXNkBBPfy3WSmVgfBCORIoFCjL2Z812bl6t%2fmR5muSglxEIzpjvVtu9HV3gXFlxCQ9MFSMI%3d

PPT版
https://ir.citi.com/7vueFmKrbuPMA6c7Pvgbh1WVss6tlxGuyut5ZScWMhr02vydRl1dwTxj43T31YaxV0IVBqM7dG4%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