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申万宏源电子研究
申万宏源证券电子行业研究团队出品,研究观点发布、行业动态速递、投资信息交流平台,欢迎投资者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不贵,买! ·  昨天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申万宏源电子研究

【立讯精密深度】携零件\/模组\/系统三级能力,走向精密智造时代

申万宏源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9-11-20 13:47

正文

携零件/模组/系统三级能力,走向精密智造时代

申万宏源研究 | 个股深度


投资要点


根据成长驱动因素,将立讯精密的发展阶段分为连接器品类拓展阶段、消费电子模组化阶段、电子及通讯终端系统化阶段。 立讯精密主营连接线、连接器、声学、无线充电、马达及天线等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及周边、消费电子、通讯、汽车及医疗等领域。自上市以来,立讯精密营业收入CAGR达50%,其中消费电子CAGR 78.3%。

第一阶段: 连接器时代,从电脑到手机。 2010年上市时,立讯以电脑连接器为最主要产品,并专注于生产附加价值高的电脑内部连接器。上市后,并购江西博硕、昆山联滔和深圳科尔通,切入苹果PC/iPad供应链,并在2013年推出Lightening接线时加速进入智能手机供应链。立讯已成为中国大陆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八的连接器生产商。


第二阶段: 围绕终端创新趋势,拓展手机产品矩阵,提供零件的单机价值量约28美元。 1)在充电无线化进程中,成为Apple Watch及iPhone无线充电模组的主要供应商。2)2016年以来,苹果推进音频无线化趋势,零部件有增有减,立讯切入手机电声模组及Airpods配件。3)无孔化趋势促进触控方案应用,马达触控反馈应用延伸替代Home键,有望进而取代3D Touch。立讯有望成为线性马达及音圈马达供应链核心供应商之一。


第三阶段: 从模组走向系统供应商,着重开发新型设备。 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是目前最具市场成长潜力的智能可穿戴产品,立讯已成为AirPods主力供应商。我们认为参与可穿戴设备、通讯等新型终端产品EMS业务会是立讯未来5年发展方向,但立讯拓展EMS业务不只是为了组装费,而是以组装业务带动立讯模组、结构件等多维度业务拓展。


立讯精密的核心策略之一围绕最优秀的客户开发新需求。 2007-2009年PC时代,立讯对富士康销售额占比为45%-56%;2013年成长动能切换,2015年-2018年,消费电子客户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22%恢复至45%。未来有望采用类似策略,围绕优秀的通讯设备商开发需求。此外,立讯上市以来重视同业收购,与被收购资产协同发展。2018年,并购资产联滔净利润占公司总利润比重41%,此外博硕、协讯也是重要的利润中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测2019/2020/2021年立讯精密收入为587/866/120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1/58/73亿元。参考国内可比公司PEG均值1.37X,对应目标市值2213亿元,目标价41.36元,上升空间21%,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大客户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目录


1. 两阶段发展拓宽能力圈,从连接器走向模组

1.1 第一阶段:连接器时代,从电脑到手机

1.2 第二阶段:围绕苹果创新趋势,拓展模组产品矩阵


2. 从模组走向系统供应商,着重开发新型设备

2.1 从Airpods组装首次证明其系统组装能力

2.2 已具备Apple Watch类系统能力

2.3 以原创设计及精密加工思路切入万亿5G设备市场


3. 核心竞争力分析

3.1 围绕大客户需求,前瞻布局

3.2 重视研发及激励,使命必达

3.3 重视外延收购,培养协同效应

3.4 应对成本挑战,强化国际布局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关键假设

4.2 盈利预测与估值


1. 两阶段发展拓宽能力圈,从连接器走向模组

立讯精密主要生产经营连接线、连接器、声学、无线充电、马达及天线等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及周边、消费电子、通讯、汽车及医疗等领域。

自上市以来,立讯精密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其中消费电子CAGR 78.3% 。 市场关心立讯精密进入消费电子模组化阶段后是否具有成长空间。根据成长驱动因素,我们将立讯精密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 连接器品类拓展阶段、消费电子模组化阶段、电子及通讯终端系统化阶段。 本文着重分析立讯精密如何在消费电子供应链中脱颖而出,以及后续成长动能。


1.1 第一阶段:连接器时代,从电脑到手机

创业十年,凭借连接器主业上市。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深圳立讯精密,成立于1999年,由创始人王来春创立于深圳。2004年,通过香港立讯投资设立立讯有限公司,王来春担任董事长。2009年2月26日,立讯精密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2010年9月15日,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成长动力从PC切换至智能手机,做大做强连接器业务。 2010年上市时,立讯拥有近2,000种连接器产品以及年产21,700万套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3C、汽车和通讯等领域,以电脑连接器为最主要产品,并专注于生产附加价值高的电脑内部连接器。上市后,2011年并购江西博硕、昆山联滔和深圳科尔通,其中联滔生产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用内部数据线,是全球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的高频信号连接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也是Apple连接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科尔通主要生产通讯设备类连接器,客户包括华为。由此,立讯成为苹果、华为以及艾默生等公司的供应商,2011年为Macbook提供连接器,2013年,生产苹果新型lightening连接器,开始加速进入智能手机供应链。

立足消费电子连接器,立讯成为连接器行业领先企业。 立讯精密深度参与Type-C标准的制定,是全球第一家取得USB-C Connector认证和USB-C Cable Assembly产品认证的制造企业,获得TID认证的Cable与Connector产品已愈20项。目前立讯精密是USB Type-C全球范围制定成员唯一的大陆公司,现已成为全球Type-C连接器的主力供应商。据Bishop and Associates公布的2018年全球连接器厂商排名,公司是中国大陆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八的连接器生产商。


1.2 第二阶段:围绕苹果创新趋势,拓展模组产品矩阵

Apple消费电子产品呈现无线化、无孔化趋势 :取消了有线耳机接口,使无线耳机AirPods取代有线EarPods;增加了无线充电、天线材料;使用振动马达取代机械按钮触感。立讯成功把握发展机会,拓展其模组产品矩阵。

一.在充电无线化进程中,成为苹果无线充电模组的主要供应商。 2014年苹果秋季发布会,Apple Watch首次亮相,2015年4月正式发售。2014年,立讯精密围绕Apple Watch展开了无线充电业务, 成为Apple Watch无线充电模块的核心供应商,首次证明其模组能力。 2017年,三款新机iPhone X/8/8 Plus首次全线配备无线充电功能,2018年苹果新手机由于将FPC线圈换成绕线线圈方案,立讯精密凭借优秀的绕线良率等优势成为其无线充电模组独家供应商。

电子终端充电无线化趋势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iPhone无线充电手机的最高功率是7.5W、华为Mate 20最高充电功率15W,仍远不及有线充电40W以上功率(Mate 20,20W;iQOO Pro,44W)。发射端方面,苹果2017年9月展示的发射端Air Power已于2019年3月宣告流产,目前业内主要发射端方案均为一对一充电座,尚未出现一对多个终端全向充电的大尺寸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二,2016年以来,苹果推进音频无线化趋势,零部件有增有减,立讯从连接器切入手机电声模组及配件。 苹果从2016年iPhone 7起,取消了手机上的3.5mm耳机插孔,随机原装配送一条Lightning to 3.5mm Audio的转接线,开启了手机耳机的无线化趋势。Audio Adapter把手机内部的耳机DAC转移到Lightning接头里面,早期研发遭遇困难,立讯精密通过为苹果提供Audio Adapter方案证明其研发能力,为2017年供应Speaker、Receiver模组产品作了铺垫。同时,苹果推出了第一款无线耳机Airpods,并成为苹果史上最成功的配件产品。2018年,苹果移除了所有旧型号手机的3.5mm音频适配器,音频无线化进程加速。

2015年,立讯精密通过控股整合苏州美特、惠州美律和上海美律切入电声业务。 2017年,随着美特进入iPhone 8/X的Speaker/Receiver,其在电声器件供应链的地位有所提升。


三,无孔化趋势促进触控方案应用,马达触控反馈应用延伸替代Home键。 用户接收手机的反馈信息包括视觉、声音与触觉,手机无孔化趋势中,触控马达无需开孔,可以模拟按键功能及代替部分声音反馈。苹果手机的震动马达方案几经变迁,直到2015年iPhone 6s搭配名为Taptic Engine的横向线性马达并一直沿用至今,是业内最成熟的消费电子马达方案。在2016年以来的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X,苹果以固态Home键替代(iPhone X 除外)机械按键,进一步增大了Taptic Engine的体积,提高振动性能,并以Taptic Engine振动模拟机械反馈力。全面屏趋势下,2017年的iPhone X以及2018年的iPhone xs/xs Max/XR机型均取消了正面Home键。


Taptic Engine有望进而取代3D Touch,马达大有可为。 2015年,iPhone 6S首次搭载3D Touch,在屏下增加压力传感层,以实现基于按压操作的菜单等功能。 但是在2018年新机iPhone XR已取消3D Touch; 在2019年iOS13测试版中,通过软件实现长按模拟3D Touch的效果,虽然最终是否会取消3D Touch仍不确定,但Taptic Engine+软件有望替代3D Touch功能。

立讯切入苹果马达供应链。 普通的转子马达达到满负荷一般需要10次振动,而线性马达加速度要比转子马达大得多,Taptic Engine只需振动一个来回就能达到输出峰值。 线性马达在具有振动频率和振幅可控、响应速度快、低功耗、对电源干扰小等优异性能的同时,线性马达在振动时的噪音也明显小于转子马达,可以控制在40dB以内。 目前,安卓手机多使用转子马达,使用线性马达的机型仍较少。 此外,线性马达在可穿戴终端的应用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 2018年,立讯首次进入苹果马达供应链,有望成为线性马达及音圈马达供应链核心供应商之一。

立讯在手机中提供的零件数不断提升,单机价值量参考值28美元。立讯可供应的手机零部件包括:连接器配件(包括USB Cable、充电线)约7美元、内部连接器(RF连接器)、天线(包括LDS、LCP、NFC天线)约1-7美元、无线充电模组约3美元、线性马达及音圈马达约10美元,电声器件(MIC/Receiver/Speaker)约4美元,合计单机参考价值约28美元。



2. 从模组走向系统供应商,着重开发新型设备

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是目前最具市场成长潜力的智能可穿戴产品,立讯已成为AirPods主力供应商。 我们认为参与可穿戴设备、通讯等新型终端产品EMS业务会是立讯未来5年发展方向,但立讯拓展EMS业务不只是为了组装费,而是以组装业务带动立讯模组、结构件等多维度业务拓展。

2.1 从Airpods组装首次证明其系统组装能力

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发布后一年内供不应求。 2016年9月苹果发布AirPods,AirPods具备快速配对、清晰稳定的音质、检测佩戴状态、超低功耗等特质,上市后市场表现优异,引领了TWS耳机趋势。 根据NPD对耳机市场的最新分析表明,苹果AirPods无线耳机推动了无线耳机细分市场的增长,截止至2017年9月其销售额占到了该市场销售额总和的85%,其消费者满意率高达98%。 AirPods从2016年12月上市以后一直供不应求,直到2017年中,在线商店的发货时间仍需6个星期。

AirPods组装难度高,立讯精密帮助解决产能瓶颈,组装业务能力首次得到证明。 AirPods零部件构成复杂,一条生产线有一百多个工作站,因为要在小小的耳机中装入几百个器件,因此AirPods产品早期良率较低。 2016年,英业达是AirPods独家代工厂。 2017年,立讯加入了AirPods组装,并导入自动化解决方案。 2017年12月4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到访立讯专程参观了其AirPods产线,并且对公司的生产线给予高度认可。 目前,公司的AirPods产品已度过爬坡期,良品率基本达标。 直到2017Q3起,发货周期缩短为4个星期,到2017年底,发货周期缩短为1-3天。 目前,立讯是AirPods主力供应商。


AirPods成为立讯现阶段重要增长动力。 2017年底,立讯精密产线从11条拓张至15条,目前产能仍在有序布局中,预计到2019年底,立讯月产能有望提升至750万只,为明后年提前布局产能。此外,安卓品牌TWS耳机于2018年陆续推出,推动无线耳机成为消费刚需。市场调研机构IDC预计,2019-2023年,无线耳机市场规模从98亿美元提升至120亿美元,出货量将从7198万只增长到1.05亿只,CAGR 10%,目前看来,实际市场增速有望超预期。


2.2 新应用带来增量空间,技术迭代仍在推进

Apple Watch是市占率最高的智能手表,用户粘性不断增强。 自2014年9月发布、2015年发售以来,Apple Watch始终占据智能手表市场最主要份额,2015-2018年在智能手表市场占有率位于45%-56%绝对主导地位。Series 3以来,通过增加匹配AirPods、eSIM卡、摔倒检测等功能,年出货量不断攀升,2018年出货量约达2334万只。

立讯已具备类系统供应能力,有望成为Apple Watch组装及核心器件供应商。 自Apple Watch发布以来,立讯是其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核心供应商。目前,立讯具有智能手表线缆、马达、LDS天线、表壳、无线充电收发模组等零部件生产能力。基于类系统供应能力,立讯有也望成为Apple Watch EMS供应商,并提升其核心模组供应比例。


2.3 以原创设计及精密加工思路切入万亿5G设备市场

立讯精密在通讯领域主要包括互联产品(高速连接器、高速电缆组件等)、射频产品(基站天线、滤波器等)及光电产品(有源光缆、光模块等),主要用于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路由器、数据中心网络、5G通讯领域。在通讯连接器领域,公司在上市前已取得中兴通讯的合格供应商资格认定,并在积极开发国际客户 。 2014-2018年,通讯业务通过扩充连接器/线缆类产品种类及客户,维持营收CAGR 50.4%高增。


5G MIMO技术使基站天线及滤波器频率及密度提升,精密加工难度增加。 6月6日,工信部正式颁发5G商用牌照后,我国5G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随着通信无线电波频率提升,路径损耗随之加大,传统天线方案无法达到5G的频谱效率,因而5G基站依赖Massive MIMO技术补偿高频路径损耗。通过在基站侧部署多根天线,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增加信道容量,提升信号质量,频谱效率是普通宏基站的3-5倍。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制造工艺难度大幅提升:4G天线通常是4T4R,5G天线64T64R对可靠性要求大幅提升;天线板参考尺寸到达300mm*700mm,需要大尺寸SMT生产线,同时需要考虑变形量,对制造、安装、调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另外,5G天线端口数是4G端口数8倍以上,需要在整个系统及任意端口之间做数据补偿,对软硬件解决能力要求均有提升。

基于设计及精密加工工艺解决方案,立讯通讯业务能力延伸至基站天线、滤波器。 立讯是业内少数同时拥有5G基站天线、滤波器综合设计能力的企业。在制造能力方面,立讯拥有第一条5G全自动生产线,SMT可支持1m宽度,远大于行业普遍宽度0.5m;在选择性波峰焊、脉冲加热回流焊接等电子精密加工领域拥有熟练经验;小型化金属加工方面,立讯亦拥有设计及制造能力。

5G频率较高、波长短、衍射能力较小,相比4G宏基站1-3公里的覆盖半径,5G宏基站的覆盖半径仅有100-300米,5G宏基站应是4G基站的1.2-1.5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基站规模已经超过了456万;根据2018年德勤数据,海外4G基站数量约160万,即 全球已有约600万个4G基站,5G全球理论建设量为720-900万个。 以单站AAU成本25万元计算,宏基站AAU市场空间为1.8-2.25万亿元。


小基站在3G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展,对宏基站难以覆盖的区域以及高速率、高容量区域进行“补盲”,同时解决宏基站选址难的问题,降低综合布网成本。小基站是由运营商提供的低功耗无线接入点的总称,小基站发射功率低,一般在100mW到5W之间,重量轻,只有2kg到10kg,通常的覆盖范围为10米到几百米,其类型包括微基站microcells、皮基站picocells和飞基站femtocells。

5G小基站面临新设计难点,利好解决方案型企业。 5G小基站设计难度持续升级:1)频段数增加。5G频段数已增加到52个,频段也移动至超过3GHz,且具有n77、n78和n79等新的5G NR频段。2)更大带宽要求,对前端PA、LNA带宽要求也在提升。3)小基站集成更多频段、带宽、更高的线性度和效率,小基站制造商必须设计能够减少所有这些频段和标准(即LTE、5G、Wi-Fi等)之间的干扰的设备。4)输出功率在增加。5)尺寸、重量和功耗 (SWaP) 需要更高效的设备。这些变化给予了具体设计和精密加工能力的企业进入供应链的机会。

5G小基站国内需求量预计将达千万只,市场规模达190亿。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预测,5G小基站数量预计中国市场应该有数千万量级。赛迪顾问在《2018年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中预测,5G将会采取“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未来五年,在热点区域,中国小站建设数量将是宏站的两倍,将达950万个。以950万个小基站需求及2000元单价计算,小基站市场规模为190亿元。


5G CPE比光纤有线入户更便捷,有望在5G时代取代部分传统路由器。 CPE(全称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既可以通过连接光纤,也可以像手机一样通过插卡获得移动网络,直接充当有线网络接口,或者将其转化为Wi-Fi信号,供家庭或者办公等场景内设备进行连接。 接入形式上,CPE将原有的光纤+路由器入户模式,变成了SIM卡+CPE,简化入室连接设备、节省了光纤铺设成本,并将路由器的功能进行了集成,有望取代部分传统有线路由器产品。

领军通讯设备企业已率先推出产品。 2018年以来,三星、诺基亚、中兴、华为等设备商配合运营商频段,陆续推出5G室内外CPE产品。 华为5G CPE Pro可将5G信号直接转化为高速Wi-Fi信号,是全球首款5G全网通智能路由器,配置2个全千兆网口,支持5G/4G或有线宽带上网,既能插卡上网、也能插网线上网,理论峰值下载速度高达2.3Gbps。

若5G CPE替代光纤入户比例达50%,估算市场空间90亿元。 2018年10月,市场研究公司Point Topic在宽带世界论坛BBWF上宣布,全球固网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0亿,其中80%是光纤连接用户。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H1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35亿户,上半年净增2737万户。在美国市场上,截至2018年,美国大型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互联网用户总和达到9820万,其中大型有线电视运营商拥有6430万,大型电信运营商拥有3390万 。假设3G/4G宽带用户短期将达12亿户以及5G CPE单价1500元,分别以渗透率20%、50%、70%估算,5G CPE市场空间有望达36、90、126亿元。



3. 核心竞争力分析

3.1 围绕大客户需求,前瞻布局

PC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立讯精密发展历史始终围绕消费电子领域一线品牌进行业务拓展。 前5大客户销售占比维持高位,仅2013-2015年间位于45-49%相对低位,其余年份长期处于57%-87%区间。

从PC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与第一大客户深度合作,开拓成长动能。 在PC时代,富士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EMS厂商,其装配生产的台式电脑占到全球品牌机年产量的50%以上。立讯精密通过富士康为HP、Dell、Acer等品牌电脑客户提供连接器产品。2007-2009年,立讯对第一大客户富士康销售额占比为45%-56%,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80%-87%。

2013年起,立讯将开拓重心转到快速成长的智能移动终端市场,2013-2014年间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回调至14%、12%,Top 5客户销售占比也于2014年降至历史最低位45%。 2014年,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规模达26.5亿元,仅次于电脑连接器业务收入规模33.3亿元, 消费电子客户成为立讯2014年以来的主要成长动能。 2015年-2018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22%提升至45%,带动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49%回升至68%。长期的深度合作不断递进着供需双方的默契感与信任度,公司也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大客户示范效应,为公司多维度的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客户的严格要求也带动公司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和内部管理等方面水平不断提升 。


立讯精密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围绕最优秀的客户,成功开发新需求。 国际龙头企业安费诺不仅是消费电子连接器最大供应商,在汽车、宽带通信、商用航空、工业、军工等多行业连接器领域均具有重要地位。安费诺发展策略之一是追求市场、客户、应用与产品的多样化,把握任何有成长机会的市场。与国际巨头相比,立讯的产品面不够丰富,但其优势在于PC及智能手机领域。


立讯精密围绕“老客户、新产品”的方针深入布局,实现了在声学、无线充电、天线、马达等产品线的拓展及相关核心零部件的整合。 2014-2018年,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收入从26.5亿提升至268.1亿元,CAGR 78%,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占比从36%提升到75%,为立讯近年成长主动力。

围绕核心客户的另一优势体现在营收质量有保障。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122天降至2018年91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9年2.95提升至2018年3.94。

目前,立讯精密拥有苹果、联想、华为、惠普、戴尔、微软、谷歌、浪潮、日产、博世、亚马逊、贝尔金等世界知名的合作伙伴。 我们认为,立讯在发展通讯业务过程中,也将采用类似策略,围绕优秀的通讯设备商开发需求。


3.2 重视研发及激励,使命必达

重视人才引入与激励,保障执行力。 高度重视各梯队人才团队的搭建,始终坚持引入契合公司成长所需、认同也符合企业文化特质的优秀核心人才。上市以来,立讯实施了3次股权激励,共涉及3361员核心骨干。迅速累积研发人才,人数从311增至7263。


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保持竞争力及保障研发人员激励。 由于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及材料更新换代较快,同时还面临制造设备的自动化改进进程,因此研发投入也是执行力的重要保障。2010-2018年间,立讯精密研发研发费用、人均研发费用均呈快速增加。年度研发投入从16百万元提升至25.2亿元CAGR 58.9%,人均研发费用从2010年5万元提升至2018年35万元。截止2018年末,累记获授权专利数1143件。

研发投入与研发成果良性循环。 核心人才的引入与稳定发展,保障了公司的执行力,屡次拓展新产品的高成功率,即为佐证。反之,立讯突出的高成长性也使公司能为人才提供动力和激励,实现良性内循环。


3.3 重视外延收购,培养协同效应

除内生成长外,连接器巨头均以外延收购为重要发展方式。 全球连接器销售额最大的三家供应商为泰科电子、安费诺和莫仕,其研发水平高、产品种类齐全、应用领域广泛,业务布局面向全球,处于绝对领先优势。TE、安费诺、莫仕三家跨国巨头不仅在连接器市场排名位列前三,2017年三家美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为35% ,且市占率逐年增加,同时收购兼并更为迅速。

连接器巨头安费诺2003年以来外延收购频繁。 以安费诺为例,1987年从美国联合信号公司(Allied Signal)分拆出售独立发展,199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3年以来,几乎每年均有并购动作,至今合计收购了约47项资产。安费诺通过并购横向拓展连接器业务领域,使得连接器业务快速提升,保持营业收入保持稳健成长,2005-2018年安费诺收入CAGR 12%。

立讯上市以来,同样重视同业收购,与被收购资产达到1+1大于2的协同发展效果。 如前文所述,收购帮助立讯进入新市场及客户,不断补强其在3C领域的竞争力。立讯精密最重要的子公司联滔并购后得到进一步发展,2018年、2019上半年联滔净利润占公司总利润比重分别为41%、23%,此外博硕、协讯也是重要的利润中心。

立讯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通过并购或新设方式扩张,目前制造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西、河北、四川、台湾等地,海外主要位于德国、越南,并在广东东莞、江苏昆山、台湾及美国设有研发中心,在5个国家拥有7.8万名员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