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敦煌壁画里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多少?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苏东坡的“隐藏副本”,竟藏在这些诗词里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这位“先进的中国人”,如何改变了我们?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在“巴学园”当校长,我回答了全球父母120+ ... ·  4 天前  
新周刊  ·  美联储大幅降息,国内金饰价格普跌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熬夜之后喝人参茶,“朋克养生”真的靠谱吗?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09-26 12:00

正文

---风雅吃喝事,就在三联生活市集---

早年间在台湾喝过一味奇茶。先是名字奇,不以茶树品系为名,也不是按红茶、绿茶、乌龙大类命名,单就一串数字——特王913。据说还曾在APEC会议上崭露头角,上了各国元首的茶桌。其次是味道上的奇。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回味,依然能回想起入口刹那极具冲击力的甜中带苦的人参味儿,和喝过后良久不散的参香。

当然,后来才知道,913是编号代码,其实这茶的真身就是一味乌龙茶和人参粉精制的混制调饮茶。

无独有偶,后来有一年在海南,喝到一味“兰贵人”,参味带来的似曾相识感,交叠的兰桂香都没能挡住。细问才知道,原来这“兰贵人”用料里除了五指山绿茶、香草兰、桂花,还有一味重要原料就是西洋参叶粉。

图 | 故宫博物馆藏品里的“人参茶膏”

海南当地还有一套传说,讲说“兰贵人”是为早期的宫廷供茶,兰贵人之名即来自慈禧。

其实中草药入茶这事儿,倒也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循中国茶审美脉络探寻,清饮之前,在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调饮茶是占据审美主流的。

《唐本草》里记载当时吃茶,“苦荼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将捣碎的茶末,和香辛料、甚至草药一同炖煮,是为流行当时的煮茶之法。《食疗本草》还有更进一步的描述,写“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直接唤作茶粥,可见煮茶时候的用料丰富。再之后的中唐时期,陆羽推崇的“煎茶法”也并非完全清饮,过程中依然讲究以盐调饮。

到了宋时,点茶当道,但草木饮依然在民间十分流行。烧开的沸水中投入茶叶以及中药进行调饮的饮食妙方数不胜数。豆蔻、沉香、麦冬、稻叶、丁香、砂仁、紫苏……各式饮子加起来简直可算作无所顾忌。

北宋为背景的影视剧《梦华录》中,就有各式饮子出现。

及至后来茶的制作方式转变,饮茶从煎茶、点茶一路过渡到清饮,调饮茶也从未被完全替代。即使清代之后,以清饮为审美主流的时期,吃茶时候加些香花、药草也是常事。

在当代创意调饮的语境里,可以入茶调香的除了茉莉、玫瑰一类芳香植物,也包括中草药,如人参、白芷、紫苏等。

三联爱茶这几年摸索中出品了不少备受大家喜欢的“新口味”,有果香入茶的百香果乌龙茶、蜜桃乌龙茶,也有适合盛夏冷饮的紫苏洛神花红茶。今年,行走云南间,一个云南大叶种白茶与中药铺子里的人参须相结合的人参白茶应运而生。

图 | 云南有机茶园

云南有独特的高原气候,再加上专业的茶园管护方式,种出来的茶甜、醇可口,泡、煮都放心。

体质虚弱、容易心悸气短、夜间盗汗的人,一定都听过名为“人参方生脉饮”的药方。在中医的解释中,人参大补,非极气虚不可用,因此生脉饮的常见版本是五味子、麦冬为主的党参方。而在药用为主的党参和人参之外,想作为日常饮品来喝,人参须就是又一新选择。

云南有机茶园里的大叶种茶,干净、内质浓醇,按一定比例和人参须混合在一起,蒸软,压饼,就是一方方压制成便携小方片状的人参白茶。

人参须自带淡淡的参香,搭配上果蜜甜香的云南白茶风味独特而不失协调,很好入口。

煮饮起来又是另一番风味,非常适合秋冬时候。

如果说“人参冰美式”、“中药咖啡”是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法,那么人参白茶就给中年人的养生定下了温和的调子。

这几天,每每熬夜、次日缓不上来了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来杯人参白茶。沸水白茶,当标志性的参香从舌尖到喉咙,柔和、清爽、微甜,那人参独有的气息能在肺腑间弥散半晌之久。身安,亦心安。

 / 三联生活爱茶 来杯健康饮 / 

人参白茶 便携小茶饼

一片一泡 可泡可煮 风味独特

普洱茶·有机熟茶 浓醇回甘顺滑


↓ 三联生活市集 鲁迅爱茶季限时开启 ↓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

---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