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大大前年。
校长还是前任,搞了个家长座谈会。
“随机”选了一些家长参加,说是系统抓阄抓的,公平公正,把我抓到了,通知我去开会,给学校提提意见。
席间发言,很多家长都谈到教学质量问题,觉得私立学校抓教学不如公办学校,老师经验也不足,多是年轻的,甚至是外聘的,正式的少,临时的多,流动性大。
甚至,有些家长因为这个,给孩子转学了。
多数家长就是看教学成绩的。
我对这个没感觉,因为我觉得既然是咱的娃,读书不会太好,也不会太次,肯定是中游以上,甚至是佼佼者,否则咋对得起他读过的书,坐过的飞机,游过的学?
轮到我发言了。
我提了两点:
第一、接送秩序问题,感觉不规范,孩子集体背着《三字经》出门,还没到门口,放了羊,一会跑的不见了,门口就是大马路,安全隐患很大,另外万一被坏人劫持了怎么办?咱是不是应该学习县托儿所的做法?启用接送证,很简单的道理,咱为什么收费比别人贵十倍?因为咱更安全,更用心,而不是更散漫。
包括门口的保安,总感觉用指头一戳就倒,都是找了些退休的老头,这么高大上的学校,应该启用年轻保安,就如同我们小区为什么二手房是硬通货?出来一套马上抢了,就是物业好,最简单的一点,保安全是年轻的,退伍军人。
第二、关于膳食问题,我觉得既然是要经营品牌,就应该把饭做好,不是好不好看,而是是否科学?搭配是否合理?不能除了大包子就是油饼,而是应该多一些肉,蛋白质才是生命之本,每顿都应该合理搭配,少量的碳水,适量的蔬菜,适量的肉蛋,使孩子面带朝气。
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我希望孩子在学校是安全的,我希望孩子在学校吃好,至于别的,都是次要的,当然若是能加强体育锻炼之类的,那更好,只是学业为重的前提下,过多的体育课也不现实。
还有很多意见,例如我不建议孩子读国学,包括放学时集体背诵《三字经》,课外读物全是这一类,例如《山海经》,别说我儿子了,就是我读起来都很费劲,很多字我都不认识,学了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个,咱不能说,我对教育的观点就一点:教育要现代。
为什么不能说?
前面刚有家长提了学校重视国学教育这一点非常好,我若是说不好,散了会,他不拿巴掌扇我?!
包括给孩子选课外读物也是如此。
什么经典文学,国学套餐,我都不选,甚至国产的,基本不选,你只有当了父母,买过绘本,对比过,你才知道绘本的差距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云泥之别。
老外做的太好了。
还是那句话:教育要有现代性、未来性。
关于膳食,张文宏提过两次,后来被骂的也不敢提了,他提的第一次是早餐少喝粥,吃鸡蛋喝牛奶,第二次就委婉了,说中国传统的高碳水饮食,很难维持一个人的寿命到
90
岁。
你观察一下自己以及身边人的饮食。
基本就是碳水饮食。
蛋白质才是生命之源,最简单的,鸡蛋,猛吃。
蛋黄能吃不?吃多了会胆固醇高不?
放心吃!
我每天做完早餐都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四片黑麦面包,四个鸡蛋,
80
克牛肉,两个番茄,基本每天都是如此,过去是两片黑麦面包,但是会饿,因为上午我还要跳
3000
次,饿的头晕,所以我改为了四片。
十多年前,应该在
2008
年左右,我有个很活跃的读者叫老顽童,那时他已经
64
岁了,我们在上海见了一面,他给人的感觉,也就是
40
岁出头,皮肤特别好,表现是什么?有点类似我大腿上的皮,就是你拧都拧不起来,很紧,而咱自己的皮呢?松垮垮的,他是干什么的?
营养学家,香港人。
他讲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身份证先给学员们传阅一下。
瞬间就炸了,哇?!
他女儿才
9
岁,当时我问他一个问题,正常情况下,你觉得自己能活到多少岁?
他说,优质生活,
90
岁没有问题。
优质就是能自理的意思。
我问,女儿也是营养餐吗?
他说,是的,她至少百岁起。
当时,咱觉得有些浮夸,但是现在我逐步认可了他的观点,
80
后、
90
后,百岁将是大概率事件,一是饮食模式升级了,二是医学升级了,例如未来我们能跟癌症和谐共存。
不出意外,我们大概率,都会是百岁老人。
艺人、企业家,他们
20
年前的生活质量、医疗条件,我们现在基本追赶上了,你看他们,
90
岁已经是常态了。
扯远了,回到研讨会。
我讲完后,校长给了答复,关于接送孩子的问题,下学期一定改进,关于科学膳食的问题,学校一直都在做,未来会做一些家长开放日。
散会后,各回各家。
在这里读书的,有钱人家太多了,看车子就行了,迈巴赫、奔驰
G
、玛莎拉蒂,咱在里面属于中游吧,还可以,但是不突出,儿子的确去过一些国家,但是这个不算什么,对于有钱人而言,旅游呀,游学呀,都是生活标配而已,我记得有个高年级的,跟着父母走了
100
多个国家,我总是怀疑,是不是欧洲
28
国游那种?!我上次带了个团,
11
天
15
个国家,每天都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在哪个国家……
家长委员会里,我有个老铁,比我小一点点,但是我们俩站一起,明显不是同龄人,她身上没有岁月的痕迹,也不是说会打扮之类的,她也不怎么化妆,就是从年轻时就不怎么考虑事,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生活压力,自己不做事,但是又管着家里的财务,老公是做地产销售的,代理过不少楼盘。
所谓的不做事,不是不上班,而是不做家务。
她本职是铁饭碗,而且已经是芝麻官了,我总是调侃她,是不是老公给花钱买的?她说我压根就不想当,咋可能花钱买?
高学历,中国海洋大学本硕连读,放在
15
年前,这样的人才能回县城,绝对是脑子进水了,她为什么脑子进水了?
父母就这么一个闺女,不希望跑远了,另外跟老公是高中同学。
她跟我,跟我媳妇,关系都很好。
一般人入不了我媳妇的法眼,因为我媳妇交朋友原则很简单,有钱才行,没钱在一起玩什么?!而且交往过程中,我媳妇基本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嫂子嘛!
座谈会后,老铁联系我,说要拉我进他们群。
我问,人多不?
她说,就六个人。
我问,为什么突然想拉我?
她说,我以前就推荐过你,他们对你不大了解,更多是道听途说,这次听你发言,觉得你可以……
我问,要钱不?
她说,要你个头。
她怕说不明白,特意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明了一下他们这个群,这个群很早我就知道,她之前跟我提过,就是几个学霸级的家长抱团取暖,每天交流教育心得,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也算学霸?
算!
她高考是班里第一名。(我们班第一名考了重庆大学,第二名石油大学,第三名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的高考有多激烈?
最近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新闻了,国际排名超了北大数学系,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更多的是嘲笑,这有什么好嘲笑的?我当年就报考的这个专业,曲师数学系本身就是王牌专业,我那一年,预备录取
80
人,投志愿的
6000
人,我当年考的并不差,若是不报这个专业,我随便选个,都录取了。
前几天,我爹过生日,他回忆起人生几大遗憾,其中一大遗憾就是没有给我买上数学系,当时若是花
1
万元就买上了,当时找了人,我爹也去人家了,跟人家是这么说的:该花花,该送送,事后,我一起报销给你。
你说,这哪是办事的姿态?
应该二话不说,直接送上
1
万元,事就成了,另外,当时我分数比较高,没考虑会录取不上。
若是录取了,最差,我现在是高中数学老师。
稍微好点呢?
大学老师!
应该教《线性代数》或《立体几何》。
也多亏没当上,按我这个性格,肯定会跟学生搞在一起,禽兽不如,我这样的人,就不配!
言归正传,继续说我老铁!
群里这几个人,准确的讲,都不仅仅是学霸,还都是中产阶层,没钱也聊不到一起,至少也要有千万资产吧,那天我还问鹏哥,是不是当你有了
1000
万时,才发现身边到处都是这个级别的人,才意识到,原来有
1000
万依然是穷人……
他说,是的。
千万,现在已经是家庭常态了。
县城都如此,何况北上广深?!
关于孩子,有
N
多派系,例如我身边有信佛的朋友,他就把孩子送到私塾,只学习国学、佛经,不让看电视,不让玩手机,也不让吃肉,甚至从胎中就吃素,专业术语叫胎中素。
他的催眠力还是很强的,差点把我都蛊惑了,让我把孩子送去体验一下国学班。
我特意咨询了一下牛哥。
牛哥送了我一句话: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逆,不能试错,不能剑走偏锋,除非有绝对的把握,若郭德纲的娃不读书比读书还是捷径,姚明从小参加篮球训练比大学毕业才开始打篮球更合适……
父亲有门手艺,若是能延续,能传递,那么孩子子承父业是捷径,读不读书都行,你就包括林丹,他可能在文化方面弱点,但是在一些人性、见解上,或者说智慧上,一点都不少,林丹在青岛参加训练营,一个朋友去给他拍照,那个朋友回来说,整个山东,最适合跟林丹对话的人就是莫言,因为都是站在行业之巅的王者,王者才懂王者。
郭麒麟、丁俊晖,这都是例子。
郎朗也算。
但是,这个对天赋要求也很高,天赋很大程度也是基因问题,倘若我娃学习不怎么好,但是文章写的好,并且粉丝无数,坚持日更,那学业荒废点荒废点吧,我也能理解,只是不确定他是否有这个天赋以及有这个能力……
TFBOYS
,也是例子!
这些,都属于剑走偏锋,仅限于奇才,要么父亲是奇才,要么孩子是奇才,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其实就一条路,好好读书。
最早,这个小群叫常春藤。
就是他们的目标,就是把孩子送到常春藤大学,他们的观点跟咱的观点不大一样,他们认为,成绩是可培养的,思维是可训练的,方法、用心,父母做合理的引导,一点问题都没有。
父母的引导方式是什么?
共同学习。
怎么学?
提前跑一遍,例如明年读三年级了,那么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在家学完五年级的课程了,等于你是复读模式,而且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学习低维度的知识,就觉得很简单,考试就有竞争力,名次就有成就感。
怎么学五年级的课程?
父母当老师!
他们说的我认同不?
肯定认同,只是咱太懒,不愿意下上功夫而已,咱也没有那个野心,非把孩子送什么哈佛大学,我觉得能考个曲阜师范大学我就很高兴了,若是过了分数线,到时我提前把
1
万块钱给送上,省的再调剂了。
我娃入学考试时,满分,种子选手。
为什么?
别的小朋友还不认字,考试需要老师读题,而他呢?
认识字,会写字。
等于比别人早跑了两年……
群里,加我就俩男的,那个男的年龄有些大,快
50
岁了,二胎,家里老大考山大去了,已经毕业了,在英国留学,前几天说回来了,目前还在成都隔离,他觉得老大没怎么用心,所以下决心把老二培养的更好,这个男的有些木讷,所以我就属于里面唯一的正常男人了,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虽然我不跟他们似的,天天拿黑板给孩子上课,但是偶尔交流一些别的问题,我还是很专业的。
我认可他们的模式。
但是,我做不到,另外我觉得从基因角度而言,我们家娃也弱一些,我媳妇初中都没念完,你还指望什么?你反过来想,若是父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若是他们的娃没考上北大清华,不是一种阶层退步吗?
他们的婚姻本身就是基因强化。
所以,别奢求太多。
一句话,我认了!
我只是这么想,等娃读完大学的时候,我每天能有
10
万人关注,等于每天开一场
10
万人的演唱会,我托举他就太容易了,这就如同朱之文托举儿子,儿子木讷,不说话,但是一直播就是整个平台的前几名,哪怕你是阿斗,我也要送你一程,自带流量以后,你干什么都会被关注。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个视频,我儿子书房的。
这个小群上的一位家长,马尾辫,她看到了,问我:你们是怎么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
我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一切就这么莫名其妙的。
她问,陪伴阅读不?
我说,基本不。
她说,可能是受你的影响,耳濡目染。
我说,可能吧。
其实,可能个
P
,我根本不看书,我一天到晚都端个手机……
她问,孩子玩游戏不?
我说,玩。
她问,充值不?
我说,充。
她问,充了多少了?
我说,千儿八百的有了,但是我有个原则,就是我在家里设置了很多与钱有关的奖励行为,例如每天跳完绳后,我会给他
10
块钱,攒一段时间后,他会拿去买皮肤,这些我都是允许的,你的钱你自由分配,包括买礼物给朋友,请小朋友喝饮料,去吃肯德基,都随意,我不干涉。
她问,会沉迷吗?
我说,不会,我的观点是,对于小孩子而言,禁止就是引诱,合理的引导,积极的参与,还有就是让他从小接触钱,合理的理财,与父母保持畅通的沟通,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打他之类的,这样哪天他出去读大学了,也不至于说因为借了网贷而自杀,因为他管理过钱,理财也是需要训练的。
她问,对于孩子,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我说,我经常跟他讲,爸爸对你最关注两点,一是有没有刷牙,二是有没有跳绳,为什么我坚持每天跳绳,就是给大家做个榜样,我能做到风雨无阻,你们就能,何况我跳多少?你们才跳几个?我希望他有一口健康而自信的牙齿,还有就是伴随一生的运动习惯。
她问,沟通呢?
我说,无所禁忌,我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所以他可以很大胆的跟我探讨游戏、班里的故事,包括偷过同学的橡皮,这些他都会讲的,我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更合理,我一直都以为他看不到我的榜样,后来老师把他的作文发给我,我才发现,爸爸在他心目中是很伟大的。
她说,一定的。
我说,有机会,大家约着,到我这里,一起吃个饭。
她说,好。
又过了两天,马尾辫问我方便不?一起坐坐。
我说,方便。
她喊着我老铁一起来了。
说是心情不好,来看看书,书不有的是吗?随便看……
马尾辫因为什么抑郁?
不是娃,而是工作问题,她是做板栗加工厂的,属于食品范畴,合伙人撕
B
了,正在考虑如何散伙,顺便问我:董老师,您有没有过类似的纠结?
我说,我做过一年的小天使投资,投资了上百位创业者,现在回头看看,比较成功,在做投资前,我去拜访了一位老师,就是咱这边
XX
集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