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都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自今日·至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城市财经  ·  淡定!民办大学,学生荒来了! ·  昨天  
广州初高君  ·  2016-2024年广州中考各批次录取控制线 ... ·  3 天前  
广西中公教育  ·  教资面试倒计时15天!今日起面授班开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都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第四届教学研讨会(一)| 开,放

成都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1-27 19:55

正文




自今日 · 至未来


开,放

第四届教学研讨会(一)




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天府中学附属小学以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为抓手,以“研教融合”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变革,以“以赛促长”的理念开展校级系列教师专业比赛,迎来了主题为“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的第四届教学研讨会。


开校四年,每年初冬的教学研讨,从“一”到“四”,我们始终追寻着教育的美好,期待用专业研究的态度去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质减负的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01

语文学科:

实·扎根,活·赋能


课堂: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


研讨会的第一天,天中附小的语文组呈现了两堂研究课: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两件宝》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


冯艳老师和一年级三班学生的研究课《两件宝》



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是重点,要求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本堂课深耕课标,根据学段特点解读教材,设计了三大学习活动:字中寻宝,初识“宝”的特点;读中识宝,认识“两件宝”;思中明宝,感受创造。学生通过甲骨文认识“宝”字,在识字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运用中活学活用,培养思维能力,感受审美创造。孩子们在真实的深度学习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范珂老师和四年级三班学生的研究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新课标提出第二学段主要是随文识字,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语言,关心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本堂课深耕课标,根据学段特点解读教材,设计了三大学习活动:自读三遍课文,落实读熟古文,讲通故事的要求;同桌合作,文白对应,读懂古文,讲好故事;小组合作,复述故事,读活古文,感悟品质。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活动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且充满活力的。要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需要用联结融合的方式让教学材料活起来、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习方法活起来,以此创设思辨表达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表达活起来。



教师活用教学材料、灵活运用方法、让学生思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独创性。教师设计实实在在的语言活动,才能形成个体化的语言经验,活学活用,让语言活起来,让学习变得灵动。


研究: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



两节课后,语文组毛江凌老师以“实·奠基,活·赋能”为题进行说课。她从”求实“和“促活”两个方面阐释两节课的共同的核心——聚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实与活。在语文课堂,想要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需要追求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形成实与活的教学特色。“实”与“活”二者密不可分。从语文课程性质来说:“实”与“活”关注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培养目标来说:“实”与“活”又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语文教研组带着三年多关于《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市级课题的思考和实践,不断学习,开展学生活动,落实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点评:关注核心素养的语文课


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钟伟老师、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成瑞玲老师为本次语文组教研活动做了深度的点评与指导。



他们指出,今天的两节观摩课体现了天中附小课程团队对语文教学中关于新课标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两节课的教学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目标切实、习惯夯实和素养落实。《两件宝》一课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进行阅读,落实了识字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充分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活动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和文言文的魅力。活跃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师生交流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学习在学生身上真正发生。


同时,两位老师也提到: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在语文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抓住学段特点,落实不同学段教材的育人价值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02

英语学科:

活动承载,深度探究


11月25日上午,英语学科围绕新课标理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我校英语学科的学科思想“以语言览天下,以文化通世界”,英语组老师们积极实践“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呈现了两节研究课:多维阅读3级《Caterpillar Caterpillar聪明的毛毛虫》;国际理解课程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Chopsticks筷子》。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扎实课堂活动设计


尹佳老师和二年级一班孩子的课堂《Caterpillar Caterpillar聪明的毛毛虫》。



通过多模态的教学设计和有层级的Picture walking, 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读对话,积极思考,听读,演绎。不仅在活动中层层深入故事,猜测角色语言和情绪,了解故事;更通过评价角色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全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本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主要从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环节进行。



在学习理解环节,播放视频,根据封面信息,引导学生描述猜测故事主要角色,激活已知;明确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学生头脑风暴,借助图片和封面,对故事做出相应预测。鼓励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观察毛毛虫的变化);学生能够基于情境和已知,基于故事脉络图口头复述故事,体会角色情感,强化生本互动。



在应用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图片,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和描述(预测毛毛虫会被小鸟找到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故事发展脉络;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角色情绪(蝴蝶和小鸟分别是什么感受);通过问题引导,讨论如何巧妙地摆脱困境;通过看图,听音,理解毛毛虫死里逃生的心情以及小鸟从疑惑到恍然大悟的表情;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故事主要角色(Do you like Caterpillar or bir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阐述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观点。


陈静老师和二年级五班孩子的课堂《Chopsticks筷子》。



该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学习理解层次、应用实践层次、迁移创新层次,带着孩子们从视频和生活场景的主题情境出发,聚焦“筷子”,层层深入,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也吸引着在场听课的所有老师。



课堂教学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在学习理解环节,创设主题情境,关联学生学校生活经历,激活已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筷子的含义,功能,材质和餐桌礼仪。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创编chant,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应用实践环节,教师通过板书,梳理概括,整合语言。学生能够基于语言范式,回顾本堂课主要内容。小组合作,用chant说唱餐桌礼仪,联系实际,内化语言。应用实践环节我们还创设我为筷子代言的任务情境,学生参照语言支架,描述筷子的信息。



在迁移创新环节,通过公益视频,了解筷子衍生出的文化故事,链接主题意义,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研究: 以活动为载体,建构英语学习的活动观



两节课后,英语组张瑶老师就两节课进行了说课。天中附小英语组落实学校研究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英语课堂中,以师生共长为导向,关注过程,利用每个能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多感官学习,设定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积极用语言践行主题意义。最终落实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点评:积极调动学生的已知,专业而精彩



成都市英语教研员樊波老师就两节课进行总结点评。英语学科应该是能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从《聪明的毛毛虫》这一课能看出,孩子们在故事和科普的双线引导下,充分理解了故事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们要注意深入地引导孩子与文本的互动,尤其是当孩子们有不同的观点时,进行思维的牵引。樊老师还强调,老师们不仅要注意针对意义提问,还要针对文本结构进行提问,尤其是注意为孩子搭建语言支架。绘本学习“一书一道理”,实现主题意义的建构,同时也是“英语语言能力”目标的提升的载体。


《筷子》一课的主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落脚到“外国小朋友”的角度,外国小朋友的理解是什么,从而实现国际理解的闭环。老师在课堂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梳理文本,在已知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获取信息,培养孩子的的思维能力和深层表达。国际理解课程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已知,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培养小主人意识,展示中国文化。


两节教研课都充分体现了天中附小孩子们优秀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文互动都非常充分。



03

数学学科:

依托教学目标,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课堂:从生活场景切入,感受数字之美


唐丽华老师和三年级一班孩子呈现的《认识小数》。



该课从生活场景切入,孩子们分享见到小数的点滴,拉近数学与生活距离。随后的探究新知环节,组内共学的三个活动同时展开,孩子们在“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填一填”中,深入理解小数含义、学会读写与改写。全班分享时,对特殊小数的探讨,小数读法、写法也在互动中清晰呈现。最后,通过欣赏小数产生的小视频,拓展知识视野。

王佳佳老师和四年级一班孩子呈现的《认识正负数》。



课前小游戏巧妙铺垫,前测问题精准聚焦。课中,项目式学习火力全开,小组抽签研究温度、海拔等项目,借“+”“-”号深挖正负数意义,从生活素材到数字分类,逐步明晰概念,领悟“0”的独特。王老师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尾巴”——课后作业“数学连环漫画创作”。学生可将电梯升降、股票涨跌等生活中的正负数场景编入故事画成连环画。这一创新作业,激发无限创意,让学生在趣味创作中内化知识,深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数学之灵动与美妙,为数学学习注入全新的活力。


研究: 聚焦学习活动,促进素养提升



数学组卓红老师以“聚焦学习活动,促进素养提升”为主题,以呈现的两节课为例进行说课。依托目标,奔“三会”,落数学核心素养。源于课题,以“情境 + 问题串”及学习活动串,推动深度学习。《认识小数》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内容,以“元、角、分”为桥,让抽象小数具象化。通过学情前测,依学生起点设计互补活动串:填说、读写、想填,组内共学。以问题单聚焦解惑,关键问题引思维升华。《认识正负数》借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内容,于综合实践中探数之扩充。换情境为温度计与支付宝账单,设并列活动串,组长随机选项目,小组共学,借关键问题深悟正负数意义与“0”的独特。两节课均以生为本,以问题探学情,以活动串促学,小组合作有序,分享质疑与关键问题相伴,让思维可视、规范,育高阶思维,助深度学习与素养落地。


点评:深度把握深度学习,高效发展学习活动



天府新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员李秀娟老师围绕“深度学习”与“学习活动”两个关键词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以“这两节课深在哪里?有哪些学习活动?”为问题,引发老师们的思考。“深度学习”即对教材的深度把握,不仅要看到一节课,更要想到一个单元,甚至要想到一个大的知识单元。李老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学习活动”从有效往高效去发展,两堂课都经历三种不同层次的深度学习。第一个是与物对话,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独立思考,第二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找到快乐,第三在与自己对话,会听、会说、内化吸收。



04

融合学科:

融思于课,汇智于思



信息科技课程:智能探索,素养提升


信息科技教师何家苗和四年级六班孩子的课堂《探秘机器学习——校园植物识别》。



何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规划教学路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从校园植物识别情境切入,学生通过观察植物识别过程,类比人机识别方式,理解机器学习原理,并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沟通,进一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课程末尾,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至生活,思考机器学习的更多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信息科技组刘忠老师进行说课:基于课标,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学会合理选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简单问题,并能将问题分解并用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同时,课程鼓励学生寻找和发现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体会这些应用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这些应用中体现的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及技术基础。基于目标,学生通过人和机器识别植物的对比,体会人工智能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会用流程图的方式梳理原理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理解机器学习是图像识别的技术支撑,并使用编程软件训练模型、编写程序,探究机器学习的内在含义;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关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基于“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背景下”的学校课题研究,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的概念,并在实践中体验机器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遵循活动性、问题性、思维性和科普性四个原则,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深度学习。



天府新区教科院信息科技教研员魏先兰老师进行点评:这堂探秘机器学习课程在教学体系构建上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其知识体系全面且架构合理,能够系统地引导学生从基础逐步深入到机器学习的初步原理,为学生搭建起扎实的知识框架。在逻辑组织方面,它巧妙地设计了基于真实学习场景中的互动环节,通过学生的自然语言来推进课程,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复杂的机器学习概念在互动中得以清晰的呈现,这种创新的教学逻辑组织形式值得肯定与借鉴,为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范例。


科学课程:趣味实验,激发思维



科学教师曾晓芸和四年级一班孩子的课堂《假如我是牛顿》。



曾老师遵循课标理念,以保护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以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开启精彩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内容,聚焦力与小车运动关系,巧妙融入科学观念培养。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究步骤,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牛顿探索力的奥秘,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精神,锻炼科学思维。



科学组邹雪老师进行说课:基于课标,在科学课程学习中,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发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思维及动手能力的特点,以探究方法为暗线,通过设计渐进性的问题,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逐个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关注学生深层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课堂现场导引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实现认知结构完善、实践能力发展和复杂情感体验,与新课改的理念高度契合。而基于学情、从学生主体性出发的学习活动,就是深度学习落地的具体载体。



天府新区教科院科学教研员陈燕老师进行点评:从教材内容处理角度来看,曾老师灵活处理了《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节内容,将一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孩子们能够深入体会教学探究的过程。同时,曾老师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 ,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聚焦到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研究”,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会设想,假如我是牛顿,我会怎么做。同时,聚焦科学课堂,科学课实际就是“想知道+想办法知道”,在科学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以探究为主,深入挖掘,开展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


“开”,是打开思维和视野,打开课堂与研究,“放”是对教师与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是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实践和探索,以开放的思维认识小学阶段教学,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开放的理念去与学生共同经历。


教学研讨会第一阶段两天的课堂开放,8节精彩的观摩课,5场专业的说课交流,5场高品质的专家点评,天中集团小学联盟的全学科教师参与,天府新区兄弟学校的教育同仁到场观摩,以教学的深度探索,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同为天府新区教育的不断前行助力。

(12月,我们将迎来教学研讨会第二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艺术学科的课堂开放,欢迎兄弟学校的共同参与和交流)


END


撰稿:课程与成长中心

图片:天中附小宣传组

排版:孙灵茜

责编:王艳云

审核:校务与支持中心



天中附小公众号

TEL:18228051722

TEL:18228051733

校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科学城北路东段1939号


天府中学公众号

TEL:028-60651269

TEL:15756477005

科学城北路东段1939号


天府中学国际部公众号

TEL:19180594753

科学城北路东段1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