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英语学科围绕新课标理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我校英语学科的学科思想“以语言览天下,以文化通世界”,英语组老师们积极实践“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呈现了两节研究课:多维阅读3级《Caterpillar Caterpillar聪明的毛毛虫》;国际理解课程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Chopsticks筷子》。
尹佳老师和二年级一班孩子的课堂《Caterpillar Caterpillar聪明的毛毛虫》。
通过多模态的教学设计和有层级的Picture walking, 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读对话,积极思考,听读,演绎。不仅在活动中层层深入故事,猜测角色语言和情绪,了解故事;更通过评价角色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全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本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主要从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环节进行。
在学习理解环节,播放视频,根据封面信息,引导学生描述猜测故事主要角色,激活已知;明确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学生头脑风暴,借助图片和封面,对故事做出相应预测。鼓励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观察毛毛虫的变化);学生能够基于情境和已知,基于故事脉络图口头复述故事,体会角色情感,强化生本互动。
在应用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图片,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和描述(预测毛毛虫会被小鸟找到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故事发展脉络;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角色情绪(蝴蝶和小鸟分别是什么感受);通过问题引导,讨论如何巧妙地摆脱困境;通过看图,听音,理解毛毛虫死里逃生的心情以及小鸟从疑惑到恍然大悟的表情;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故事主要角色(Do you like Caterpillar or bir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阐述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观点。
陈静老师和二年级五班孩子的课堂《Chopsticks筷子》。
该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学习理解层次、应用实践层次、迁移创新层次,带着孩子们从视频和生活场景的主题情境出发,聚焦“筷子”,层层深入,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也吸引着在场听课的所有老师。
课堂教学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在学习理解环节,创设主题情境,关联学生学校生活经历,激活已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筷子的含义,功能,材质和餐桌礼仪。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创编chant,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应用实践环节,教师通过板书,梳理概括,整合语言。学生能够基于语言范式,回顾本堂课主要内容。小组合作,用chant说唱餐桌礼仪,联系实际,内化语言。应用实践环节我们还创设我为筷子代言的任务情境,学生参照语言支架,描述筷子的信息。
在迁移创新环节,通过公益视频,了解筷子衍生出的文化故事,链接主题意义,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两节课后,英语组张瑶老师就两节课进行了说课。天中附小英语组落实学校研究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英语课堂中,以师生共长为导向,关注过程,利用每个能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多感官学习,设定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积极用语言践行主题意义。最终落实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成都市英语教研员樊波老师就两节课进行总结点评。英语学科应该是能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从《聪明的毛毛虫》这一课能看出,孩子们在故事和科普的双线引导下,充分理解了故事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们要注意深入地引导孩子与文本的互动,尤其是当孩子们有不同的观点时,进行思维的牵引。樊老师还强调,老师们不仅要注意针对意义提问,还要针对文本结构进行提问,尤其是注意为孩子搭建语言支架。绘本学习“一书一道理”,实现主题意义的建构,同时也是“英语语言能力”目标的提升的载体。
《筷子》一课的主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落脚到“外国小朋友”的角度,外国小朋友的理解是什么,从而实现国际理解的闭环。老师在课堂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梳理文本,在已知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获取信息,培养孩子的的思维能力和深层表达。国际理解课程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已知,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培养小主人意识,展示中国文化。
两节教研课都充分体现了天中附小孩子们优秀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文互动都非常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