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索尼集团召开2017财年企业战略发布会。
2017财年是平井一夫第二个企业中期战略的最后一年。自2012年接过索尼帅印,平井一夫利用第一个中期战略(2012-2014)完成了企业架构改革;2015-2017年,平井一夫制订了“创造利润并为增长而投资”的战略目标。2017年,索尼集团提出了股本收益率10%、营业利润5000亿日元的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既关系着第二个平井中期计划能否顺利收关,也关系着索尼能否在历史上第二次跨越5000亿日元利润的大关,当然更关系着平井一夫的职业之路将伸向何方。
发布会一开始,近来颇为中意金色领带的平井一夫就迈着轻松的脚步走上讲台,开始娓娓道来。而此时,到会的媒体却惊奇地发现,这次发布会的新闻稿只有一页纸!除了再次重申2017财年的10%和5000亿日元不可撼动之外,关于未来索尼的发展方向,居然就只有一句话:索尼下一步战略将聚焦如何可持续产出高额利润并成为一家不断创造新价值的企业!
俗话说:新闻越短事儿越大。翻过来看过去,这一页的稿子中似乎无甚新意。那还是让我们通过平井一夫的PPT去一探玄机吧:
第一、 经过不断的宣传,从投资界、媒体到索粉,已经对5000亿日元这个利润目标耳熟能详,当然就难再兴奋。但大家通常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为何此前包括《华尔街日报》和《日本经济新闻》在内的国际媒体都觉得索尼这一目标简直就是唾手可得,媒体关注的重点甚至早已延伸到索尼的下一步战略了。其实只需计算一个简单的加减法:2016财年,索尼的营业利润虽然只是2887亿日元,但熊本地震、索尼影视商誉减值以及电池和照相模组业务的调整一共减少了近3000亿日元利润,如果把这些一次性因素加上是多少?
第二、 索尼的复兴,以及中期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索尼赖以起家的电子业务。换句话说,没有电子业务的翻身,索尼的复兴便无从谈起!早在平井一夫的第一个中期计划中,他就坚决提出要“回到技术原点”、“重焕创始人精神”。即便在企业架构改革的艰危时刻,索尼的研发经费也保持在每年40亿-50亿美元的水平。如今,也正是电子业务通过黑科技的涅槃完成了第二个中期计划中“创造利润”这一首要目标。
且看一下索尼2017年的财务预期,作为索尼拥有垂直整合优势数码影像业务,将继续通过影像传感器、图像处理器及镜头优势,打造索尼在专业高端的微单与镜头领域的优势,不断巩固这一可循环创造利润的业务模式;“技术流”则成为索尼家族娱乐及音频业务的新标签,无论是Z9D还是OLED A1,索尼都重新成为主导电视音质画质技术发展的风向标。曾连续亏损过十年的电视业务,不仅早被移出特护病房,更成为稳定的利润贡献者。而索尼音频产品借“高解析度音频”技术和对“情景使用”的深刻理解,正成为索尼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现在索尼的消费电子业务张嘴闭嘴都说的“三个最好”,就是说的电视、数码和音频这三大门类,不仅产品在业内最好,业务结构也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第三、 电子元器件业务的强势回归是索尼此次战略发布的一大亮点!过去两年,索尼的电子元器件业务不时受到照相模组资产减值、电池设备折旧等负面消费的困扰,虽都是小病小灾,但连续两年都没能再现2014财年利润过千亿的情景。2016财年,平井果断调整照相模组的生产规模,将力量集中于高端影像传感器的研发之上,同时将电池业务转让给村田制作所。
此次发布会上透露了索尼影像传感器业务的几大发力重点:在移动设备影像传感器领域,抓住双镜头带来的市场机会、迅速推进前置摄像头的高像素化、引领视频拍摄功能;除智能手机以外,开拓在运动摄像机、工厂自动化、安防、360度VR拍摄、联网汽车领域的广阔商机。
在面向分析师的会议上,索尼还透露了其在传感器领域开拓的重点。一方面索尼加强了技术研发,将像素过程和传感器性能的提高视作加强市场竞争力的源泉。高信噪比、高速帧率、HDR/LED频闪抑制、偏振传感器、全局快门以及高速识别,这些都是索尼为整个产业带来的技术革新。另一方面,索尼致力于开发下一代传感器,通过加速车用传感器、偏振传感器以及三层堆叠式传感器的开发,力求使来自索尼的传感器在更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第四、除电子、元器件以外,游戏、音乐和金融业务,被平井一夫誉为2017财年目标实现的几大支柱型业务。这三项业务,仔细分析,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已实现了“可循环创造利润”的“平井模式”,游戏软件销售已经超过硬件、音乐在线和数字销售已经日趋稳定、金融保险则是做人家一辈子的生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三项业务可评为索尼最为平淡无奇、不会产生新闻的业务!
最后,平井一夫一如既往地再次大谈索尼的使命、感动精神和最后一英寸的战略,所谓的新业务也就是SAP的老几样儿。而他在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非常愿望谈及的索尼在VR、AI和机器人方面的布局和考量,有没有出现在这次号称战略级的发布会上呢?答案是:并没有!如果我觉得索尼越来越重视技术能否带来真实价值和实在利润的话,这算是对其绩效主义的一种赞扬,还是对金豚鼠精神的一种贬低呢?
※本文为广告推广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编辑 | 陈茜 洪鑫
校对 |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