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户型和细节设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家庭成员的活动,也更利于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客观的便利条件。
因而,近年来,打造『更利于孩子成长,更有利于家庭关系发展的住宅』的设计理念在日本引起很大的关注,无论是研究儿童行为和心理的学者,还是像我这样的无聊但充满好奇心的建筑师,都试图在孩子的习惯,发展和空间的设计中找到关联。
家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先于学校的第一课堂。对于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习到能够受益终身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例如能够把用完的物品随手收纳,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等等,这都是需要从娃娃抓起的非常重要的习惯。
在每天的生活中,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生活的空间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虽然户型并不会直接给孩子传达某些信息,但是因为户型带来的生活习惯的变化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这也让『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户型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小热点。
① 收纳的习惯
日本很多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收纳习惯的培养。自己用过的玩具,回家后的衣物,自己的书籍等等,都会尽量让孩子在使用之后尽快收纳,避免堆积。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懒得随时收拾,结果每一次被父母敦促收拾房间的时候都是一场浩大的工程。因此,对于经常翻东西的孩子来说,用完后及时收纳的习惯尤为重要。
为此,打造一个便于孩子收纳的空间就是关键。为了让让小小个子的孩子也能够体会到收纳整理的乐趣,不妨在儿童活动区域的附近设置一些让孩子能够轻松够到的收纳吧。如果这个收纳空间能够随着孩子的成长调节高度就更好啦。例如,在下面这个户型中,数字2所标注的空间是供儿童活动的榻榻米,在下面设置收纳用的抽屉,让孩子也能够很轻松的完成收纳的工作。
又比如,在孩子活动空间的附近设置收纳柜或者书架等,一方面让孩子随时把用完的东西放回去,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
② 清洁的习惯
小时候经常有在外头玩泥巴回家之后被妈妈暴揍的经验。笑。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不想洗手,而是因为特地跑一趟洗手间很麻烦。
从外头回来,首先洗手之后再进入室内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如下图这样的流线设计中,在进入室内的流线上设置洗手池,这样就自然的能够在进入房间之前清洁干净,避免弄脏室内。从外面脏兮兮回来的孩子也能养成回家先洗手的习惯啦。
“听说,在客厅做作业的孩子学习会更好。”很多家庭都非常倾向于在独立儿童房中设置书桌供孩子学习之用。然而,近来,在客厅等设置孩子的学习空间的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到小学毕业之前,在客厅学习读书的效率高于在孩子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因为一个人在房间的时候经常会不知不觉开始玩游戏』,『孩子会关注父母的表情,因此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持有这样说法的父母也越来越多。
在一个一定程度上能够被父母『监视』着的环境中,孩子能更有安全感,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同样的,这种学习的氛围也会影响到家长的活动,无形中增强全家学习读书的意愿。在客厅中布置工作台的方式大概如下图:
关于书桌的设置方式,根据无印良品发布的调查报告,对客厅中的书桌,寝室中的书桌和独立式书房这三种布局方式的认可度做了个比较,结果大概如下:
1、希望有工作空间的人数占到了调查的83%
2、其中74%的人认同将工作空间设置在客厅
3、认可独立式书房的为55%
4、认可卧室工作间的仅为40%
认可工作间和客厅共处一室主要在于,客厅融合各种活动方式,能够增加家人共处的时间,另外,如上所述,认为在客厅学习的孩子更聪明。
在客厅等公共活动区域设置供孩子学习的书桌的方式非常多,比如在餐桌的一侧做书桌,便于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和孩子交流。
比如结合家务间做的书桌,同样可以和妈妈的家务活动同时进行,便于交流,也是非常方便的。
儿童房相信对于每一个有条件有孩子的家庭来说都是必需品,尤其是孩子长大之后会需要一定的自己的空间。然而,什么样的儿童房才是利于孩子成长的,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独立的儿童房,关于这些观念各异。引用日本心理学者小俣謙二在其论著《居住于心理健康——从环境学角度看居住空间的设计》一文中的论述如下,大体可以代表日本很多建筑师在户型研究上的观点:
儿童从3岁开始有个人场所的需求。到了青春期,一方面社会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试图寻找到新的自己。这个时期对于个人空间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却充满了危机。好的儿童房设计对于孩子的影响效果在初高中阶段最为显著。
从这个理论来看,能够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的儿童房在设计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 要确保独立儿童房的存在不会成为阻碍家庭交流的因素
如果因为有了自己的空间而整体把自己关起来,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有害的。家庭成员聚会的空间和儿童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下面这两个案例对比:
这两个平面图的对比可以看到,左侧的户型平面中儿童房远离家庭成员经常活动的客厅餐厅区域,比较孤立。而右侧的平面图相对临近活动区域,能够很顺畅迅速地融入家庭其他成员的活动中,甚至可以在进门之后回自己房间的途中和家人进行会话,将推拉门打开之后儿童房也能纳入到客厅餐厅的活动空间中来,相对来说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感到安心。
而位于死角位置的儿童房远离家人的活动,孩子容易进入自己的房间之后就不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更容易产生不安和孤僻的心理。
同时,右侧的户型由于减少了走廊的面积,相对来说布局上也更加紧凑,面积的利用上更为有效。这一点对于较小的户型来说尤其重要。
② 独立儿童房能够提供给孩子独立思考想象的空间
这一点是设置独立儿童房的主要作用,但是前文中也有提到,这个作用在孩子稍大的时候较为显著。儿童房能够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兼顾与家人的联系,这是平面推敲的博弈。
如上面这个例子,通过用步入式衣柜将两个孩子的卧室隔开,既保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能够无形中让孩子以游戏的态度互相交流,是空间灵活布局的很好的案例。在此不赘述。
更有利于家庭成员交流
的户型设计
开放式的厨房虽然有油烟的问题,但是很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通过下厨,和孩子共同完成每天的晚餐,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国的户型中,由于考虑油烟第一的要素,很少有能够接受开放式厨房的家庭。我自己的家中也是这样的。每到饭点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厨房忙活,我想帮忙也因为空间狭小,油烟严重而望而却步,导致至今我做饭都有着一定的心理阴影。
相反,我的先生从小和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一起参与厨房的活动,熟悉各种厨房操作和奇怪的做法,在我忙活的时候也总是在一边非常欢快的帮忙。我想,这与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习惯确实有着很大的关联吧。
如果是开放式厨房的话,在操作台前布置吧台,是一边做饭一边和家人交流的最好布局。吃完可以立即从吧台拿到洗碗池清洗,非常适合年轻人。
同时,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到家务活动中也是一种责任感的教育。然而,让孩子过早的进入厨房帮忙做饭之类的家务也确实存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因此,在厨房操作台对面设置一些比较矮的收纳柜,让孩子能够在厨房的对面完成帮忙收拾等的简单工作,比如说帮忙把自己用的餐具拿出来放到桌子上,帮忙拿筷子等等,也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案例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和孩子互动的游戏空间多布置在客厅,餐厅等公共活动的区域,日本也经常用和室来完成这个功能。只需要一个很小的角落放置孩子的玩具,或者通过设置黑板,乐高墙等丰富共同活动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这个空间设置收纳。见上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