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构自己
无论你是陷入迷茫的大学生、还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新人,「重构自己」将帮助你完成从职场小白到专家高手的进阶之路,学会自我管理、快速提升职场技能。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重构自己

怎么跟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朋友?

重构自己  · 公众号  · 职场  · 2019-10-23 18:00

正文


大家好,我是 Taka ~

前段时间,有位同学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但不喜欢社交,周围的长辈都说上大学了应该多认识一些厉害的人,为以后累积人脉。

可我觉得,朋友不是刻意找来的,如果我不够优秀,那些比我厉害的人也不会跟我做朋友,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

Taka , 你觉得积累人脉是有必要的吗


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很多同学的内心写照,说句实话,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想的:

人脉不就是套近乎拉关系吗,好 low , 我不要!

遇见的确想认识的大咖,也有一大堆内心戏:

哎呀,人家那么厉害,会不会跟我做朋友呢?

万一被拒绝了怎么办?

现在回头看,这些心态可以归结成两点:

  • 觉得搭建人脉是很功利不真诚的行为,不屑于去做。


  • 在优秀的人面前觉得自卑,怕被拒绝,不敢去结交。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厉害」,并不是对方比你社会地位高、比你有更多的财富积累,更有可能是他身上的一些品质、技能、才华,真真切切地打动了你。

基于这些欣赏,产生出「我想跟他做朋友」的想法,不是非常自然吗?

因为这些「优秀」产生的连接,难道就一定比一起吃饭打游戏的友情更「功利」吗?


图片来源:Pinterest


至于「不敢」,很多时候也是没有必要的。

先不说优秀的人大多会待人更友善、更愿意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

对方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只是说明他在一些方面比你积累的多、领悟得早而已,而 你也有你独特的价值 没有必要把自己放在不平等的位置。

说到底,交朋友也是一种资源的互换,不管这些资源是资讯、机会还是情感。 学会展示自己的价值,赢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那么,应该如何跟比自己厉害的人做朋友呢? 也许,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尝试:


主动提供价值


Taka 一直相信这么一件事:

不管你认为自己是多么平凡普通,你也一定有你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你要学会挖掘它、确认它、发展它,然后向这个世界呈现出来。

这也是搭建优质人脉的前提: 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

这个话题看似很大,但其实,在你暂时还没找到自己优势的时候,很多小事就可以帮你塑造价值感。

举个例子。

Taka 有个朋友,刚毕业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老师,跟他同一批入职的有好几个人,现在,他已经被调到公司总部,做上了管理层,薪资也比之前的同事高了几倍。

在他还是一个 职场新人 的时候,就有个 习惯 :自己有觉得用的顺手的教学思路、工具,就会马上发到工作群,跟大家分享。

有一次,他们的部门要推广一个课程,需要每个老师在学生群和朋友圈发布课程的信息。 他每次想到一些推广话术,就编辑好发送到工作群里,方便大家使用。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 让他很快得到了上司的注意 ,愿意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一些业务上的前辈们也很愿意帮助他,替他解答一些专业上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些人脉成为了他职场上的「加速器」,让他得到了更多的成长,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图片来源:Pinterest

听课、培训之后整理笔记、主动分享,读完一本书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这些小习惯,其实都可以传递你的思想和态度,给别人留下一个靠谱、勤奋的好印象。

除了学会分享, 兴趣爱好 也可以帮你打开社交局面。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件东西,这种热情是很容易感染人的,也会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有意思,想要进一步了解你。

我有个喜欢摄影的朋友,有一次去出差,遇到一些业务合作上的伙伴,就自发给他们拍照,修好之后再发给别人留作纪念。

因为这件小事,拉近了跟别人的距离,跟很多同行都有了进一步的往来。


让别人参与你的成长


对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帮助别人成长更有成就感。 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别人变成了更好的样子,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而你也想跟他们建立更加深度的连接,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

找到你想做的那件事,大方向他们争取你需要的支持,然后 持续成长 让他们看见

你的成长,其实就是对那些人最大的回馈。

在《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这本书里,作者康妮分享了她自己的一个经历:

朋友的孩子小林,本来要到美国读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也被美国东海岸的一所名校录取了,可在出发前几天,他忽然告诉父母说不想读电子工程,只想做个厨师,因为他非常热爱烹饪。

身为小林父母的朋友,康妮被他对厨艺的热爱感染了,自告奋勇帮他介绍了两家知名西餐厅的实习机会。


经过半年的实习,他不仅坚定了对烹饪的热爱,还拿到了美国烹饪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而小林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 马上就跟康妮和他的厨师师傅们报喜 ,并表示能够继续得到老师的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小林给康妮和师傅们什么实质性的回馈了吗?

好像是没有。

但他自己的成长,他在烹饪这个领域展现出的热情和潜力,就已经让这些帮助他的人感受到了回馈。


图片来源:Pinterest


Taka 有一个小习惯,会定期给那些 帮助过我 给过我思维上启发 的老师和朋友发消息,告诉他们我从他们那里收获的影响,向他们表达感谢。

还记得大四要毕业的时候,我向曾经一个调研课题的辅导老师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告诉他我从他那里收获到的思维方式、做事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也收到了老师的鼓励和祝福。

正在读文章的你,也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向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表达谢意,相信会收获很多温暖的互动。


不给别人添麻烦


说到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

不要把「求助」和「给人添麻烦」混为一谈

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更要注意分寸感,不要给别人造成负担。

有的同学相信「人脉都是互相麻烦出来的」,却没有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整天理直气壮地向别人「求助」:

你这个PPT做得不错,给我拷一份吧!

你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吗? 帮我修个电脑呗。

知道你文笔好,能帮我写个工作报告吗?

……

拜托,这不是「求助」,这叫「伸手党」。 自己一点都没有努力,却指望别人帮你解决问题,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图片来源:Pinterest


那么,怎样才是「求助」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首先, 求助之前一定要自己做功课

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即使解决不了,你也可以对这件事有更深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被求助的人来说,看到你在这件事上做出的努力,也会更愿意帮助你。

其次, 请尽量清晰明了地表述你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