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感人,朋友圈又是一轮晒蓝天大赛。不过,面对不定期杀个回马枪的“不可描述”之天气,惯性“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我们,能否思考和行动在前面?
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一面进行着谣言与科普的较量,另一面又陷入段子与自嘲的狂欢。这场可以预见的持久战中,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新闻?专业媒体、非政府组织与个人在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许我们可以从那些更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中汲取一点经验。
专业梯队的玩法
数据化、可视化、游戏化
从上游的环境新闻学教育到下游的条线记者,国外专业媒体的环境报道基本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结合最新的传媒技术,无论是学界的新闻实验室,还是《纽约时报》这样的专业实践一线,都在开拓新的玩法,并试图形成一套可以供行业内参考的方法论。
普利策特稿奖:数据意识凸显专业性
2016年普利策特稿奖颁给了《纽约客》记者Kathryn Schulz的特稿作品《The Really Big One(超级大地震)》。这篇解释性报道讲述的是位于美国近海50英里(80.47千米)处的卡斯卡迪亚断层(Cascadia Fault)线有一天可能会裂开,引发地震和海啸,进而造成巨大灾难。
Kathryn的文章中涉及相关专业化的内容均有来源明晰的数据提供,在预估灾难引发的后果部分,记者Kathryn引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提供的一系列具体可信的数据,描述若灾难发生可能导致的伤亡情况。在短短60个单词的描述中,共引用了7个具体数据。其中包括:假设地震发生日期“2月6日”和具体时间点“上午9点41分”,预估搜救范围“10万平方英里”,受灾海岸线“453英里”,受伤人数“27,000”以及死亡人数“13,000”等。
绿色空间等平台:可视化科普
绿色空间(Greenpeace)(地址:https://projects.propublica.org/houston-cypress/)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从事环保工作,口号是“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的改变。” 早在2013年绿色空间便在网站以交互模式推出了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内容报道。
“PM2.5是哪里来的?汽车尾气?烧烤?炒菜……这些原因是无法和煤电厂产生的污染物相比的。燃煤电厂会排放大量的可产生PM2.5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绿色空间将中国6兆瓦以上的煤电站的信息映射到地图上,通过放大地图或点击代表电厂位置的方格,便可以详细了解相关信息。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称科学家宣布201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以说明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纽约时报》出版了一份交互式图表,显示了2015年美国1801个城市和全球1334个其他地区的详细气温和降水模式。在这份图表中,读者可以自主选择你所在的城市来观察气温和降水变化。一系列公开数据表明超过90%的城市的年均温度有所上升,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新闻事实科学地呈现给读者。
Propublica上发布了《德克萨斯论坛报》记者策划的一篇环境数据报道Boomtown,Flood Town,报道讲述了近年来气候变化给休斯顿等城市带来频繁而剧烈的暴雨。记者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相关数据。浏览报道内容的同时,暴雨地图的标识跟随内容进行变换,分别显示了不同时期被暴雨淹没的建筑位置以及整座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的变化。
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等:交互式环保游戏
在VR技术的热潮中,斯坦福大学虚拟人际交互实验室(VHIL)和谷歌共同开展了一个联合项目,制作了一款教育类互动游戏,旨在告知玩家海洋酸化日益严重的环境现状。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尽情体验地球上海洋酸化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危害。实验数据表明,参加该VR游戏的受试者对海洋酸化这一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这些沉浸式的移情体验使人们更切身地感受到人类个体与自然的密切联系。VR虽然不能拯救当下亟待改善的环境现状,但是在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环保意识的培养上已经逐渐产生成效。
《大都会:天际》(Cities: Skylines)是一个单人城市建造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自主管理区域内的土地,使用分区、道路规划、税收、公共服务、公共交通来完成具体城市规划。玩家还需要处理好城市预算、人口、居民健康、就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种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个游戏对于环境议题的关照体现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能面对的包括土地、水体和噪音污染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则游戏无法进行。其中污水问题的游戏视频上传至Youtube,点击量累计86万,触目惊心的动态呈现唤起众多游戏玩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视频:污水海啸动画
行业协会与独立记者的尝试
制定报道规则&新闻众筹
记者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越来越重要,好的报道不仅仅是记者个体层面的提升,更多也依赖于新闻团队操作层面的专业与规范,而新闻生产链的创新模式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SEJ:专业环境报道指导手册
美国环境新闻记者协会(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成立于1990年,由业界人士自发组织而成。该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家新闻组织,旨在提高媒体环境报道的质量,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环境记者协会的早期成员主要来自美国专业媒体机构《今日美国》、特纳广播、明尼苏达公共广播和《国家地理》的记者和编辑。那些真正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记者和编辑,才会对环境问题有最深认识,才具有最新鲜的话题。现在,已经有来自27个国家的1500多名记者和学者加入到这个团队中,共同肩负起环境报道的公共责任。
环境记者协会也针对环境类新闻工作者发布环境报道的指导手册(地址:http://www.sej.org/sites/default/files/SEJ-Guide-to-Diversity-in-Environmental-Reporting.pdf),该手册为记者提供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事件中,更加具备环境报道的全局观。手册包含了很多一线记者的采写经验,也从社会学和哲学等跨学科角度提供更多报道切入点。
独立记者:众筹新闻&科普图书
Stephen Leahy是一个致力于报道环境问题的独立记者,联合国气候变化报道全球奖得主。他的作品曾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卫报》等媒体平台,半岛电视台也对其长期关注的水资源问题进行过相关报道。Leahy发现环境报道总是受到政府和广告商的多重压力,因此他多次尝试以众筹方式开展环境报道。他的常规捐助者多是新闻同行、科学家和环保人士。Leahy做了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环境报道,他的科普类读物Your Water Footprint一经出版广受好评,荣登《纽约时报》年度环境类书籍榜单榜首。
谣言处理与信息科普
政府与学界的努力
新闻报道自然有其重要性,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更需要从信息源头确定报道事实,了解客观真实的环境信息。从美国环保部,到科学家自发建立的科普网站,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美国环保部(EPA):从源头处消灭谣言
从官方信息公开情况上看,我们查阅了美国环保部的(EPA)。网站在雾霾成因、基础术语普及、地区分布和行动指导等方面提供了详细信息,既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信息获取的渠道,也能够为专业调查机构提供可用数据。
此外,EPA的常见问题栏目中,将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紧急情况与重大灾难等话题分类列举,除了解答“什么是……”外,更多的解决的是“哪里/如何找到关于……的信息?”(where can I find/ How can I know...?)的问题,通过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查阅来源,从源头处防止谣言滋生。
科学界:面向公众的专业调查
美国非盈利组织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联合科学领袖、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民众,努力解决核武器、能源短缺、气候变化和新兴技术等问题,用权威人士的意见做背书,以事实调查为依据,提供最真实可信的环境报道。在这个网站上,科学界的作者们以多媒体、散文、信息图表等形式呈现基于事实的调查研究成果,接受反驳,希望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全民共同关注和探讨我们的环境问题。
去年12月2日,该网站就《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关于“全球气温升高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文章进行反驳,指责作者的报道事实来源有误、信息缺失、分析不全,有误导之嫌,会引导民众产生对气候变化的极端化情绪。网站希望通过这篇报道,发出理性的声音,帮助公众从科学角度去辨别环境报道的真伪。
类似的还有Carbon Brief、Climate Feedback、Berckley Earth等网站,针对不实环境报道进行反驳,为公众提供最可靠的信息。
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
环境报道的全民参与
环境问题向来不该是政府或媒体某一方单读的责任,学界、商界和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学界&业界:培养新一代环境记者
在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 and Communication一书中,编辑集结环境传播领域的各大学者,从多个角度审视环境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媒体、政府在环境传播中各自需要扮演的角色,尤其关注公民本身在环境报道中起到的作用。包括环境、媒体和传播的社科研究方法论;环境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以及公民记者在环境报道中形成的新影响。
另一方面,美国环境记者协会(SEJ)一直以来致力于联合专业记者,更好地报道北美及全球的环境相关问题。通过加强记者专业素养,以多种手段丰富报道的多样性,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尤其是在环境教育方面,出版刊物和指导手册,提供适合师生使用的环境报道工具与材料,使用MOOC平台,为非专业出身的公众提供专业培训。
科技公司:反思与进步
Digitalnewsreport网站调查了26个国家超过5万人的在线新闻浏览习惯,以了解各国的环境报道产生的效果、各国读者的浏览喜好等。调查显示,以美国为例,与TV和传统纸质媒体相比,对环境报道感兴趣的读者更愿意从新兴媒体如buzzfeed上获取相关信息,也更有意识参与到环境报道互动中。这一场调查反映的仍是全球民众对环境报道的漠然,但应该感到高兴的,是还有公司愿意就此话题进行调研,而环境报道在新兴媒体公司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或许也为环境报道的未来指明方向。
公民:专业反哺&鉴别力提升
博客平台wordpress.com上,一名数学家化名Tamino,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气候变化的相关新闻事实,进行数据分析。Tamino最大的贡献不止于利用已有数据进行理性分析,呈现真实的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气候问题的相关链接,所有对气候问题有疑惑、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自行查阅。
除此之外,从信息素养方面来看,为了让公民面对新闻报道或海量网络信息时不盲目跟从,国外BBC、ABC等媒体记者共同撰写了《调查报道信息核实手册》,指导人们在网络上利用UGC和开源信息进行搜索和调查。对于突发新闻,灾难报道等新闻的实时查证大有益处。该书更像是一本通用手册,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技巧鉴别信息真伪。
告别纯真年代的科学面临着越来越多传播的挑战,面向公众的环境科学的舞台,需要探讨的已不仅是媒体报道本身,社会阶层的偏向、科学家的科普参与以及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等都是亟待关注的不同维度。以审慎的态度做环境科学传播,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