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也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鸦片战争的硝烟让清政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国门洞开列强在中国掠夺财富、划分地盘。
电影也就是这时候进入中国的,在烽火硝烟弥漫的中华大地上,义和团和太平天国的将士和列强拼命厮杀希望用鲜血力王狂澜救中国。
老百姓无能为力的谩骂者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曾经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都哪里去啦?
他们为什么不去和列强作战夺回失去的土地,孙中山发起了资本主义革命结合了一批有志之士推翻了晚清政府,这些今天历史书上讲述的故事我们只能依靠想象和影视剧的图像去回顾巨变的时代。
当老百姓在街上买菜的时候看见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说着一口听不懂的语言,大家都盯着洋人像是看街头杂耍一样认真好奇,倒是洋人带来了让我们更加惊奇的东西。
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像是怪兽一样在清朝的中国出没游走,大家赶紧回到祖先的祠堂上香祷告洋人又带来了可怕的怪物,惊扰了祖先千万莫怪呀!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香港电影和港台流行音乐长大的孩子。
我们的童年电影记忆非常的清晰好认,就这有几个主要的关键任务连接起来的,成龙、李连杰和周星驰几乎霸占了我们小时候的童年时光。
在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文化娱乐产品十分的匮乏,卡带和大录影机成为一家的宝贝,茶余饭后的时光全家人都望着卡带在机器中缓缓的转动,喇叭中传出一首首港台的流行音乐。
大人小孩都试图跟着合唱,有的录音机的彩灯闪闪发光跳出一个个的五角星图案,让我影像深刻。
九十年代里村子便有了舞厅,走过的时候人人都喜欢张望里面到底在干什么,门上挂着一块黑色的帆布遮挡住一切,仿佛要隔绝出两个世界,进舞厅是需要花钱的,至于要多少的门票我已经不记得了。
下午的时候天色渐渐黑了,我看见邻居就穿着漂亮的衣服、再照照镜子梳理好头发然后相约去舞厅,我想这应该是她们最快乐的时刻了,我记得我进去过一次没有几个人,只要几盏寂寞的霓虹灯在转动,有人告诉我现在没有人到了夜晚就热闹了。
我们家是没有人去的,在父辈的眼里总是觉得那是不干净的地方,男人和女人们在一起乱搞罢了!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对于男女之事好像更加的肆无忌惮,人们总是喜欢拿女人和小叔子开玩笑,大家哈哈一笑女人也不觉得是什么脸红的事情。
当然男人总是喜欢占女人的便宜更加的喜欢调侃别人的老婆,当着女人的老公面胡说男女之事看看这个男人的反应如何,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口角之争,大家把这种当作生活的一种娱乐,笑一笑继续干着手中的活儿。
当有人说村里来人放电影了,大家都抓紧干完手中的活儿、吃饭的也可以几筷子下肚然后准备去占个好的位置看电影。
当年的中国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员,定期到各个村里去免费放电影,全村的大人小孩都聚在了一起,男人们看着闪烁的荧幕抽着烟,烟雾缭绕在人群中不断传来咳嗽、说话、笑声和女人喊男人回家吃饭的声音。
一群奇怪的人站在拥挤在一起,在夏天的时候人们也不忘记拿着一把蒲扇,冬天的时候不算精彩的电影有人就懒得出门了,天气太冷了在家和孩子在火炉前唠嗑。
一圈圈的烟雾不断的吐出飘荡,人多的时候尤其在夜晚里一个个烟头的火星十分的显眼,走出来站在人群的背后活像火灾发生了一般烟雾缭绕不能分辨,所以孩子喊着爸爸许多男人低头一看都不是自己的孩子,想接力一样把孩子传递到他的父亲怀里。
有时孩子找不到父亲害怕的哭了,看着每一张脸孔和一支欲燃愈烈的香烟试图分辨出父亲的样子,结果往往都认错了亲。
有人还不忘开一开玩笑说道我就是你的爸爸呀,惹得孩子哭笑不得,似乎在考验孩子的极限一样非要等到哭声影响到了看电影,才会不耐烦的喊一句“谁家的孩子呀,也不管一管”,这时候父亲才不知从那里走出来抱起孩子安慰一番。
再往上走的爷爷和奶奶这一辈人,看戏听戏才是他们的专属品。
那样的年月没有任何的电子产品,直到装电池的收音机的出现他们还是喜欢调到戏曲频道,知道现在村里每年办庙会的时候要请戏班子搭台唱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庙会。
年轻人根本不懂得也不会喜欢听秦腔的嘶吼,主要还是因为好奇的缘故看上几眼描画的精美的脸谱,难道古代的时候人就是这个样子吗?
然后陪着奶奶去烧柱香,听着奶奶嘴里念叨着希望神仙保佑自己的孙子平平安安、读书考第一,去一间间不同的神殿烧香叩头。
直到今天老人还是喜欢听戏曲,当然电视剧也成为了他们不错的选择,苦情戏里善良的女孩遭到管家毒打的时候爷爷夜跟着哭泣,每每看到这里我就要换频道了。
以前很少看见老人流泪的,听父亲说才知道是心太软了,原来人到了暮年心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还是一个识字背乘法口诀的我怎么会懂得人心的脆弱,只是想这父亲年迈的时候会不会也是这样?
当我自己七十岁的时候也会和爷爷一样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流泪呀?
这些问题知道现在也没有答案,因为我才二十岁出头的样子,自以为天不怕地不怕离家去江湖闯荡,在周末的时候我总是有大把的时间看自由支配,无忧无虑的看电影吃着零食然后被打动,感叹自己的生活还是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