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小菠菜的眼力:
下面两张照片
是同一个地方吗?
一张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一张垃圾漂浮,臭气熏天。
这两张图,确实是同一个地方,有着“玛雅明珠”之称的
加勒比海罗阿坦岛
。
这个景色秀丽的岛屿,曾经是闻名世界的潜水胜地,现在却被塑料垃圾整个吞没,成了垃圾汪洋。
这些垃圾,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塑料餐具、塑料瓶子、塑料包装盒等等,用完就扔,不用自己动手清洗,多方便快捷。
但这种方便快捷的背后,带来的却是沉重的成本和代价。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塑料年产量超过
4亿吨
,其中只有9%被回收、12%被焚烧处理,剩下的79%都被埋在了垃圾填埋场或者丢进了自然环境中。
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部加起来可以围绕地球420圈
——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每一秒钟就有3400个塑料被丢掉;
超过50种鱼类正在吞食塑料垃圾
;
照这个趋势,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很可能会比鱼还要多。
这些塑料垃圾,如果不经过规范的降解处理,能在世上待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都不消失。
说不定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离开了,而今天用的塑料瓶还依然稳稳地“活着”。
很多飞鸟、海龟,因为误食了人类扔掉的塑料垃圾而死亡。
信天翁的尸体
塑料只诞生了短短100年,这100年里,塑料从无到有,从有到泛滥。
二十世纪初,人工合成的塑料问世,在二战期间成为了制作武器的重要材料。
二战结束后,坚固、稳定、价格低廉的塑料,开始被广泛地用在商业生产上,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用品,使用非常方便,既不浪费,又便宜,人们都在赶这趟潮流。
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张人们在使用塑料餐具的照片
这趟潮流,一直到了100年后的今天,依然一点不过时。吃快递有塑料餐具,喝饮料有塑料瓶子,网购的快递也有一层一层的胶纸裹着。
塑料制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占据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首当其冲的,是占据地球表面⅔的海洋。
然而,这种白色污染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热点会提一下,地理考试偶尔也考一下,但很快人们转眼就忘了。
不关注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别说波叔忽悠大家,我们每天随手扔掉的这些垃圾,分分钟可以堆起一个新的国家!
今年9月份,英国某新闻娱乐出版机构和美国“塑料海洋基金会”就玩真的,向联合国递交了正式申请,要求承认
「垃圾岛」
为世界上第196个主权国家。
「垃圾岛」在哪里?
「垃圾岛」又叫做太平洋垃圾带,位于北太平洋。高中地理书也有说,由于洋流作用,从环太平洋各条河流冲入大海的塑料垃圾,漂啊漂,最终都会汇聚到这里。
这些漂浮的塑料制品,就是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已经有整个法国那么大。
提出申请的环保人士,真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希望垃圾岛成为一个被承认的国家,只有这样,垃圾岛的环境整治才能真正被全世界重视起来,其他国家也有责任来一起解决「垃圾岛」的环境问题:
联合国宪章说了,所有成员都应该以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来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当垃圾岛真的成为主权国家之后,其他国家就有义务来打扫这里的卫生。
国家不是你想建,想建就能建。
根据《蒙特维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要想构成主权国家,得有
永久的人口、固定的领土、有效的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
这群环保人士就说了,领土当然有,虽然垃圾岛的边界不是很明确,但是这么多垃圾,当然可以算作领土;
政府部门和对外交往的事情也好办,有国民了自然就可以组建起来。
问题是,上哪儿找人去?
方法简单粗暴——
开通网上申请!
只要你愿意,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可以立刻成为垃圾岛的正式公民。
看看这波宣传照,虽然垃圾不少,但是波光粼粼的海水还是很吸引人的。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这群环保人士设计了一整套垃圾岛的专属用品。
比如说以漂流塑料瓶为Logo的国旗——
20、50、100元三种面值的货币,图案有代表性的章鱼、海龟、鲸等海洋生物——
当然少不了邮票——
这么专业的操作,很快便吸引了不少热爱环境的人的眼球。到目前为止,申请成为垃圾岛公民的,已超过13万人,其中不乏各界名人。
美国前副总统
阿尔·戈尔
(Al Gore)就成了垃圾岛的第一个荣誉公民,为垃圾岛代言:
60到70年之内人类就产生了500亿的塑料垃圾,这个数据是非常吓人的。
塑料污染了海洋,鱼儿吃垃圾,我们吃鱼儿,很可怕。
英国长跑运动员
莫·法拉赫
(Mo Farah)和英国著名演员、女爵士
朱迪·丹契
(Judi Dench),也申请成为了垃圾岛的荣誉公民。
成为垃圾岛的公民之后,就可以拥有一本垃圾岛的公民护照。
那么,垃圾岛公民需要履行什么义务?
最最最重要的,当然是保护环境:
减少或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改成使用环保杯子和环保袋。
随手捡起被丢弃的垃圾,保持家里的清洁卫生。
做好垃圾分类,能循环使用的尽量循环使用,动动手,塑料制品就可以被制成家里的装饰品、家具甚至是船的划桨。
鼓励身边人去加入环保行动。
环保工作做得好的,还可以被评为
「环保英雄」
。
万事俱备,就差联合国的回应了。
前段时间,联合国秘书长的官方发言人就说了,事儿是个好事儿,至于能不能批准嘛:
我觉得垃圾岛申请成为主权国家的想法很新颖,很有创意,但是这个申请被批准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但是,这些环保人士一点没丧气。对于他们来说,唤醒全世界的环保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放在五十年前,如果我们提出,北太平洋会被垃圾吞噬,人们肯定也会说,不可能。但是,今天确实发生了。
谁能肯定垃圾岛五十年后不可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呢?
更何况,短短几个月内就已经有13万人申请成为公民了,说明这些人确实在关注海洋垃圾污染问题。即使今天被否决,但我们还会继续行动。
很多小菠菜可能会想,我又不生活在海边,海洋垃圾我看不到,也闻不到,海洋污染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吧。
有这想法的,波叔真想啪啪把你拍醒。
塑料进入海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海浪的冲击,变成小碎片,那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
「塑料微粒」
被鱼类吃掉,然后人类再吃掉鱼儿......就问你可怕不可怕。
丢弃的还没分解,每秒钟又有成千上万的塑料制品来到这个世上,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处理得完:
就好比你用吸尘器清理客厅,然后我站在走道拿电风扇吹着一袋子灰尘,你怎么吸也吸不完。
如何处理这些动辄以亿吨位单位计算的塑料垃圾,成为人类必须正视的问题。这个问题,让人头大。
但再怎么棘手,依然有人愿意克服困难。
除了尝试申请垃圾岛为主权国家,前两年,一位23岁的荷兰小哥
斯莱特
(Boyan Slat)就开始动手设计
「海洋吸尘器」
,利用洋流的运动,来收集海洋上漂浮的垃圾。
16岁的斯莱特第一次来到浪漫的希腊,准备潜水,结果去到海滩发现,塑料垃圾比鱼都要多。他当时就决定,要做点什么,去保护海洋。
19岁那年,他没有再跟着学校的老师设计火箭,而是从学校走出来,自己成立工作室,开始设计这款吸尘器。
跟传统的用船拉网清理垃圾的方法不同,这个装置呈V字形,整条浮线大约长2000米,当海上的垃圾被洋流带到浮线附近,就会被拦下,不再四处分散,之后再进行集中回收处理。
因为不是网状结构,所以海洋上的生物可以从浮线下面游开。
斯莱特的目标是最终建成100千米的浮线,如果能顺利进行,这个装置将会在10年的时间里收集到7万吨的塑料垃圾,相当于半个太平洋的垃圾量,比传统的打捞方式要快7900倍。
就在去年,这个装置已经开始在日本投入使用;今年下半年,南太平洋也开始使用。这个新颖的「海洋吸尘器」,在2015年,被《时代》评为
年度最佳25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