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熹文
每隔一段时间,我的微信上就出现这样一个人,规矩礼貌地介绍自己,让人看得心里一暖,“熹文姐,我是xxx,我做xxx,很高兴认识你。”
每日在自媒体、写作和代购这三件事间穿梭,好友来源往往不详,起初我小心保留每一个联络方式,认真回答对方不时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轻松,实则占用极大时间,我常常在啃一顿晚餐的间隙,回复这诸如此类的问候,“你最近过的怎么样啊”,“是不是今天很忙?”“你在干嘛呢?”
问题每一周循环一次,回答都千篇一律,每次貌似闲聊的一个钟头,时常惹得我心底发毛,我们没有熟到要时刻关心彼此的地步吧?这是有事求我?还是我想多了?
不出所料,几个月的“你最近怎么样啊”之后,终于迎来这样的一句,“熹文姐,可不可以请你帮忙……”
都是极小的事情,只需一刻钟的举手之劳,竟被酝酿了小半年,对方依旧规矩礼貌,“熹文姐,你帮了我大忙!”
我却哭笑不得,心里呐喊,孩子,你直说啊,我还以为你要跟我借一笔巨款
呢……
曾经被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说话挑重点,不要拐弯抹角。”当时眼泪汪汪,内心刺进一万把“不爱人生”的箭。
我做事小心翼翼,从不敢当面指出谁的错误,又在内心觉得不妥,总用婉转到极致的语言做铺垫。我自以为细腻体贴,其实裹脚布一般,尤其在一个团队中工作,更是拖延效率,害人伤己。
眼泪过后才知晓,社会是成年人的世界,没人再陪你上一次幼稚园。后来无论工作还是创业,必定秉承“有话直说”的原则。与说话绕来绕去自以为情商极高的人打过交道, 每次必定用层层脑电波把文字拆开,再进行秘密的组合,更是深知交流之辛苦,于是组建团队的时候,第一句话便是“有事敞开说”,事实证明,这是最最珍贵的团队精神。
好奇地问过在知名外企做职员的朋友,“那些高层都是什么样的?”朋友想了想,只说了一个词,“Sharp。”讲起话来掷地有声,办起事来雷厉风行。绝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基本准则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依靠高效途径,不浪费别人时间,当然也不浪费自己的。
试想一下,直截了当的“这个方案不行,需要修改。”和“你觉得这个方案有没有瑕疵?你觉得是不是有些地方还不够,我认为……”哪一个领导更易带来高效率?“老板,我觉得我们的文案有问题”和“嗯……文案还可以呀……就是……就是……”哪一个员工是可以被托付重任的?
除去工作,生活中的“有话你直说”也非常非常非常地重要。
和闺蜜去逛街,“不适合你,换一件吧”总比“呃,呃……挺好看的……”结果更合心意;
不再相爱的情侣,“我们对未来的目标那么不同,分手吧”总比忍了五年说一句“忍你这么多年是时候放手了”结局要好许多;
旅行的时候,直截了当的提议“我觉得这个路线没意思,可以走xx路线吗”,比“哼,为什么要走这么无聊的路线”的内心思考更容易带来美好的回忆;
就连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也完全赞同,相比心里嘀咕你哪件事做得不妥,直接指出来“你是不是在这件事上欠缺考虑”才是更希望看到你进步的朋友。
某一节目的一个片段上了热搜,一组人因经费紧张为吃什么而做预算。针对之前团队的浪费行为,陈柏霖大哥忍不住发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