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华的夜已深了,此起彼伏的虫鸣混合着青草的气味在静谧中流淌。出去呼吸中央山脉和太平洋馈赠的新鲜空气,比起文字与语言来讲,更加的美妙!”
大学的陈老师去台湾进修,这是他写在《台湾日记》里的一段话,读来有一股清朗之气。蒋勋曾说:“好的文学,并不是让人停留在这个文学本身,而是读完以后把它丢开,去看那一块土地和那里面人民的生活。”老师他已然已经做到。
蒋勋常常在台湾的小火车站一边等车一边写生
|图片来自网络
夜深人静,街道上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吠,屋子里很静。开着灯,垫一个抱枕,坐在床头看书是我的习惯,这几天看的是蒋勋的《少年台湾》。
-2-
该书收录的文章,可分为两个时段: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到二000年十二月,以及二00七年一月到二00八年十二月。之间相隔了六年,蒋勋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那六年真的是非常沮丧,后来开始改变,回到个人身上,开始背着背包,穿着破牛仔裤,在台湾到处走走,会觉得更快乐。”
集集、水里、南王、望安、白河……24个地名,除了因侯孝贤的《恋恋风尘》而被大众熟识的九份,其他大多是高铁开不到的地方,地方偏远。但在蒋勋的笔下,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都很安分,呈现的是与台北那样的大都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恋恋风尘》的取景地—九份|图片来自网络
他的深情书写,让我们看见台湾的各个角落,这么多人在那里生活,每个人的独特故事,那些声音、气味、形状、色彩、光影、具体又真实地来到你的面前。虽然字里行间常常让人觉得有点荒凉、有点感伤,可是没有一个人沮丧。走过历史,我们看见人们对土地永抱乐观希望。
-3-
作者很喜欢突然失踪,不把这种行走称之为旅行,而是“出走”。任何一个人处在一个大的环境下扮演着各种角色,别人说他是一个老师,可他不想做老师,于是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别人不认识他的小小村镇,然后坐下来吃一碗面摊上的车仔面,看着旁边一只狗,然后有一个独眼的老人。他就开始做素描笔记……
《少年台湾》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从这样的素描笔记里整理出来的,因此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内容非常散漫,却给了人更高的阅读自由。混溶了小说、散文和诗的笔法,有一种断裂的效果,身心本来沉浸在一段绵长的意境里面,括号里的内容跳脱出来,又把你拉了回来,不会一直往下沉。非常特别。
台东|图片来自网络
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不畏死活去做一些事,充满顽强、耐苦的生命力的人物。”这或许就是少年的品质,而“少年”是作者自身对“青春形式”某一种迷恋,所以每一个篇的题目都用“少年”加地名的形式,大龙峒的部分写的是他自己的童年。
蒋勋所经历的台湾是一个荒谬的年代,没有解严的权威时代,常常要躲进防空洞里。他的童年里有一个“疯子”朋友,会给他讲好多战争的故事。但他觉得随着更年轻一代的成长,慢慢地他们也不知道这些故事了,那些曾经被践踏过的,被扭曲过的。解严以后,大家努力讲自己的话,但他相信终有一天大家会找到自己要说的话,“在这个岛屿上,我们能不能放下自己的声音的高八度,然后听听别人的声音。”在倾听里,会有一种和谐。
-4-
台湾是一个开放式的土地,葡萄牙人来过、荷兰人来过、西班牙人来过;原住民、客家人、闽南、广东……这些人在共同的岛屿上相处,可能斗争,也可能相互帮助。它构成一个台湾的故事,不是教科书所能定义的。蒋勋多年的行走,让我们看见这样一个不一样的台湾。
“希望这时的《少年台湾》,可以让大家重新去行走这个岛屿,就是背着一个背包就走了,去探索一个新地方,去看看那些完全不属于你生活的人,或者回到记忆里曾经住过的小小的故乡、小区。说不定你认识的人还在,与它们交谈几句,我觉得那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可能会是有趣的平衡。”
这是末篇中的一段话,我想对于无论身处何方的人都有一种启示,那就是在社会角色之外,找到另一种能够让你平衡的方式。从那样的一个地方再回到大都市,心态会更加豁然。
话题互动:
你眼中的台湾是怎样的呢?
文末下方留言告诉读书君噢~
• • • • • •
T H E E N D
感 谢 读 完
你可能还会喜欢
这些有趣有料的精彩内容
戳图片直达哟
周四夜读 | 你看我时很远,我看你时很近
生活 | 蒋勋: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