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有点火。
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在与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的对决中,被直落三局斩落马下,自始至终都被认为“没有取胜的可能”。而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攻壳机动队》又一次掀起了人类对于“赛博格”(cyborg,“义体人”,机器化生物)的无限遐想,幻想着人类通过科技实现进化的未来。
不过,相比于片中草薙素子所做出的那些超乎想象的高难度打斗动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6月初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子——像义体人那样能够依靠电子元件实时“学习”新技能并毫无损耗地“存储”新知识恐怕才是他们最向往的能力。
这个能力并非《攻壳机动队》专有,早在《黑客帝国》中,女主角崔妮蒂就曾在Matrix中通过插入式磁盘瞬间学会开直升机。
这两部作品的原作都创作于上个世纪末,从中可以窥见时人对于未来科技应用的向往。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科幻电影中的黑科技似乎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了。于此,许多人就开始幻想,是不是在可见的未来,人类能够放弃“痛苦、费时”的人类老师教授的学习方式,通过电子化或者人工智能的方式实现高效简单的学习呢?
换言之,人类教师是不是将被机器取代、我们的子孙都将成为机器的学生呢?
人工智能,未来商业竞争的方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
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存在不小的误解。事实上,“人工智能”这个词颇具迷惑性。目前的人工智能并非是人的“智能”,而是通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高效的算法去模拟出一个近似于人类智能思维结果的方法。它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遥远。
举个例子,对很多人来说,尝试体验到人工智能体验的第一步,大概是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开始的。
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对于个性化服务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最开始,企业想要针对一款产品做市场精细化运作,却是困难重重。首先要设计调查问卷,还要组织用户,考虑样本在数量和准确性上的参数,光是执行这些过程,便会考验到不少企业。高昂的成本迫使很多商家最后不得不推出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服务。
当然,有了互联网之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比如,我们上网的时候,浏览过什么网页,在购物网站上浏览过哪些商品,这些都是可以被量化的数据。而有了这些数据之后,通过分析,商家就能更好的了解用户的习惯,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尤其是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突飞猛进后,机器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对于商家而言,只要拥有了大量的,真实的,有辨识度的数据,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结果很快就能分析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坐拥20亿用户人数的科技巨头亚马逊要比传统零售电商沃尔玛更具优势的原因。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让企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谁越有机会接触海量用户,谁就越可能拥有足够的渠道优势去触达用户。
一个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智能商业社会正在悄然成型。对标Echo和Alexa俨然成为商业世界的通用流行词。
一个有趣的变化是,当传统科技巨头Google、微软、苹果纷纷都在火热地宣传自己的AI技术进展时,另外一些鲜有宣传却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或许来自于自身业务的感知,也在悄然进行着“数据化运营”的尝试。
比如老牌的在线教育巨头沪江。目前沪江有1.5亿用户,其中1.2亿为移动用户。16年的创业历程,使其成为一家拥有“教育数据”的大数据公司。
“得数据者得天下。“尽管沪江不是一个技术开创型的公司,但却是一个把技术应用在具体场景上面的公司。”沪江 COO李骏如是说。
百度总裁李彦宏曾提出“用AI思维去做互联网产品,就是降维攻击。”当其它竞争对手们还在忙于抢占市场无暇跟进之时,多年之后,将触角率先伸向AI领域的先行者或许早已一骑绝尘。
而这便是智能商业时代的新打法。
人工智能冲击下,教师的角色会改变,但人的智能绝不可或缺
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特别强大,轻松超越人类的水平;但在另一些方面又特别“弱智”,不及人类的万分之一。 AlphaGo其实是展现机器优势的一个“show case”。围棋尽管很复杂,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单纯的计算问题。在处理这样的计算问题上,机器远比人类有优势。因此,AlphaGo战胜柯洁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AlphaGo仍然完成不了一个正常人每天所做的绝大多数事情。
所以,机器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一些领域取代人工,但绝对不会是所有领域。
而教育,恐怕会是最后一个被机器取代的行业。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1月发布了一份名为《人机共存的新纪元: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几乎所有的职业涉及的工作内容都可自动化,不过,各个职业的自动化潜力各不相同。下图给出了按工作内容类型划分行业在各个环节上的自动化潜力。
可以看到,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包括酒店与餐饮服务业、制造业等,自动化潜力很高;而那些更专注于和人打交道的行业,自动化潜力则较小。而“教育服务”则以仅有27%的自动化潜力位居这份榜单的最末一位,最具潜力的环节发生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上。
“它(人工智能)其实并没有改变学习本身。”AI+教育专家、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钟锟评论道。
索尼中国教育事业部掌门人张诚则对人工智能在教育这件事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说得更细致一些:“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知识型的教育和技能型的教育的’授业’,很大部分都会被人工智能的教育所代替,甚至一些内容本身也会被代替,但是对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传道’和某种程度上的’解惑’还无法完全依赖人工智能解决。”
看上去,人类痛苦、费时的学习过程还将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即便人工智能尚不具备改变学习本身的能力,它对教育行业的冲击也是十分巨大的。
业内对此的一个普遍共识是:在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下,老师这种职业虽然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但其角色和职责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沪江创始人、互联网教育老兵伏彩瑞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会使得“懒惰的老师被替代”。他解释说,很多人不愿意干教育是因为繁杂的重复劳动。教师的工作场景中诸如试卷批改、作业审阅、课程复习等都存在着重复性劳动,而这部分工作都可以由“发挥稳定、评价客观、不会有厌倦情绪”的机器“代劳”。所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可能导致20%的老师被淘汰,最懒惰的老师肯定会被淘汰,那些不愿意改变、喜欢重复、缺乏创新的人,也可能被淘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应用又能让老师们从繁重的重复性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在更有意义的事务中“大显身手”。他们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比如教学创新、经验传授、情感关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等等。教育行业很可能会因此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风貌。
AlphaGo之父、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相互协作。他认为:“人机合作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人类的智慧将被人工智能放大。人工智能和AlphaGo都是工具,就像哈勃望远镜一样,可以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对优秀的教育者也是一件好事。在人机协作的情景下,优秀人类教师的价值会得到进一步凸显。“我们会在越来越多的教学场景中使用到人工智能,但是在可见的二三十年内,老师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腾讯云产品总监龚振描绘着了这样一个场景,“我觉得十年后真正有水平的名师一定会很有钱,他们的教学场景不再是覆盖几个教室、某个学校,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去覆盖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他们输出的高质量的IP一定会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
提前布局,互联网教育企业抢占“人工智能”高地
基于对未来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国内外领先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纷纷开始加大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
以沪江为例。沪江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尝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教育企业。
作为目前该领域的执牛耳者,沪江 创始人兼CEO伏彩瑞认为,当下正是教育行业从移动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教育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因此,对于教育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工智能的引入,教育行业的整体效率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举一个具体的产品例子。
2017年春节后,沪江面向大学英语四级的考生推出了一套全新的课程。这套课程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智能”地根据每一个考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课程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生那些相对薄弱的考点上,而之前牢固掌握的内容绝不会出现,帮助考生实现针对性地复习,从而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虽然是个很小的改进,但对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厌学屌丝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学习的时候,如学霸一样,拥有强大的学习力,不挑剔环境,能忍受枯燥的理论,还有强大的耐心挖掘知识。
根据对在线学习的测试数据表明,在真实的互联网世界里,只有3%不到的学习精英会愿意接受所谓的碎片化学习,一个不能忽视的现状是,现有的传统教育产品基本上都是学霸精英思维,他们锁定了所有的渴望成为学霸的群体,并满足他们。
而在未来的在线教育,他们必须考虑满足那高达90%以上的厌学屌丝的需求了。
具体来说,未来好的互联网教育产品通常会满足这样的几点:它更具趣味和个性,用户一定不是简单的接受灌输,他们必须首先是被带领着去观察接触知识上,再然后在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把认知反馈回系统,并能得到“机器”的回应和交流,甚至最后还能将自己的认知分享出来并获得认同或者奖励。
总结一下,“了解你、匹配你、陪伴你”,未来的在线教育需要能够根据用户的学习步骤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而这样的教育产品的用户粘性非常高,而且能够长期黏住学员,其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说教式的教育产品无法比拟的。据统计,这款智能化的学习课程使学习者学习效果提升了39%,学习效率提升了28%,学习黏性提升了40%。
它看似非常简单,背后却需要超乎想象的资源和数据的支持。国内乃至全球,也只有少数几家教育公司拥有这样的能力。而沪江的目标是,在未来的1-2年内,实现所有主线课程产品的智能化。
这意味着沪江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作出极大的持续性投入。事实上,这一进程早在2014年底就已经开始了。
自创立伊始,沪江就一直强调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一个让人颇感意外的数据是,沪江员工中,工程师的比例几乎占到了50%,这在全球的教育公司中是最高的。而且,按照管理层的设想,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的增加。从中可以了解沪江管理团队对于技术投入的一贯态度。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沪江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智能学习实验室,并采用“技术专家+教育专家”的双领导架构,催化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在教育场景中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因为这种对创新技术的执着,伏彩瑞还在2016年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活动中荣获了“创新创业好青年”称号。
效率的提升还将为教育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教育会变得更公平。随着效率的提升,教育将不再是极具稀缺性的服务,从而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格局,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让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并最终惠及更多人群。包括龚振在内的互联网教育专家们对此都很乐观,在他们看来,目前行业内从业者的努力,让“十年后教育资源会更公平”这一美好愿景充满希望。
所以,一个好消息是,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再也不用为天价学区房而纠结了。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