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分析了即将到来的2025年的经济态势,指出了经济、收入、消费、楼市、股市、科技等问题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信号,包括政策大年、适度宽松、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稳定股市楼市、提振消费、反内卷以及经济大省的责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策大年
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政策超乎预期的可能性增大。
关键观点2: 适度宽松和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时隔14年重提“适度宽松”,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意味着新一轮大放水即将全面开启。
关键观点3: 稳定股市楼市
将股市与楼市相提并论,旨在稳住资产价格,防止财富缩水。中国居民家庭的财富大部分与房地产相关,因此楼市和股市的企稳对收入预期、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观点4: 提振消费
提振消费成为2025年度最重要的经济任务之一。由于外贸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内需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关键观点5: 反内卷式竞争
会议再次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指出反内卷时代的到来。各地一窝蜂上马热门赛道导致的问题以及恶性比拼招引政策等都需要反内卷来解决。
关键观点6: 经济大省的责任
经济大省被频繁点名,勇挑经济大梁变成一项政治任务。这些省份不仅是GDP的压舱石、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财政转移支付净上缴的主要来源。
正文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即将到来的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两步走”的首个五年收官之年。外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有稳增长的需求,经济、收入、消费、楼市、股市、科技……比以往显得更为重要。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其一,明年将是政策大年,一系列超预期政策有望落地。今年年初制定的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前三季度为4.8%,但随着四季度持续加码,完成全年目标问题不大。不过,明年宏观上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用官方的话说,“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今年9月底的大转向已证明这一点,明年更会如此,“政策大年”可期。其二,时隔14年重提“适度宽松”,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新一轮大放水即将全面开启。“语言即存在”,政策话语在我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是“稳健”还是“积极”,是“审慎”还是“超常规”,政策含义全然不同。
上一次货币政策出现“适度宽松”的表述,还是2009-2010年,彼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上一次财政财政出现“更加积极”,则是2020年,当时疫情冲击席卷而来。至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在历史上则是首次,强调是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会议,适时降准降息,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特别国债……更为特殊的是,这一次“适度宽松”、“更加积极”、“超常规”联袂而至,代表着什么可谓不言而喻。
一个普遍共识是,外界压力越大,超预期“大招”落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三,首提“稳定股市楼市”,强调“提高投资收益”,将股市与楼市相提并论,旨在稳住资产价格,防止财富缩水。中国居民家庭的财富,接近70%都跟房子相关,金融资产占比从20%逐步提高到30%。因此,楼市、股市能否企稳,关乎收入预期,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过去,宏观政策多数聚焦于房地产,如今股市与楼市并重,说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总之,只要居民的钱包鼓起来,人们有了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提振消费自然不在话下。其四,“提振消费”,成为2025年度最重要的经济任务。大国博弈、地缘变局、全球产业转移等压力,意味着外贸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内需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刺激消费自然成了政策优先项。今年以来出台的诸多政策,无论存量房贷降息、取消豪宅税,还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税改革,着眼点都在于内需。不管怎样,刺激消费的着力点有二:一在于收入分配,收入是所有问题的核心;二在于改变“重投资,轻消费”的模式,此前热议的“N万亿消费刺激”反映的就是社会期待。其五,再提整治“内卷式竞争”,“反内卷”时代到来。这些年,各地根本不管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一窝蜂上马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热门赛道,低效竞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极为凸显。同时,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陷入内耗模式,招商变抢商,互相“挖墙脚”;恶性比拼招引政策,祭出“超常规优惠”;不顾发展实际,产业规划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