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镜相
「镜相」 一个积极探索我们内心世界的新媒体实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5 天前  
安徽交通广播  ·  旅游大巴突发车祸,领队身亡,多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安徽交通广播  ·  旅游大巴突发车祸,领队身亡,多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西安头条  ·  春节严查!陕西一市最新通报 ·  4 天前  
西安头条  ·  春节严查!陕西一市最新通报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筑基班给了我们什么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相

租房遭遇歧视,就因为我是男生?

镜相  · 公众号  ·  · 2018-02-26 21:39

正文



来都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穿着休闲装,没有精心打扮或者化妆的时候去某个较贵的店铺,没有服务员理你,而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时候,服务员就老远跑过来笑脸相迎——明明你一直是你,始终是个穷逼

这种时候,你心中一定多少感到不忿和不屑吧?「以貌取人」「刻板印象」「不识泰山」这样的词在你脑中飘过。

服务员这么做能捞到什么好处?怎样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今天的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1

我的朋友晓冬这几天经历了一件让他十分生气的事情。


他找了一个月的房,终于找到了满意的住处。一居,电梯房,地理位置在东三环边,装修简单却很干净,价格也合适,是一个姑娘转手的房东直租,合同两年一签。房东直租是对租房者非常有吸引力的点,它意味着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中介费用,房子出了什么事双方也更好沟通协商,而且续约也很方便。


晓东很开心,他甚至想好了要怎么装饰这间房子,让这间房子变得更温馨,而且现在又多了一笔预算,原本预计用作中介费的那笔钱,可以为这间房添置一些地毯、边桌之类的小家居用品了。


和转租的姑娘谈好了之后,两人一起去见房东准备重新签合同。房东是个30多岁的北京本地中年人,梳小分头,戴黑框眼镜,瘦瘦高高。晓东刚想笑着和房东握手,房东一脸吃惊的看着转租的女孩:“是个男孩?你不知道我的房子不租男孩吗?你刚住进来的时候我就和你说了呀。”


女孩也很惊讶:“我以为您当时就是随便说说,我没在意。”


房东看着晓东,以一种缓慢又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抱歉,你再找别家吧。我不租男孩,想租给爱惜房子爱干净的人。”


晓东急忙接话:“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爱惜房子,也不随便带人回家。”


房东只是摇摇头,说着抱歉,对女孩说了句:“你再找别的女孩租吧。”就匆匆下楼离开了。




2

晓东回家之后,拍了好几张自己居住房子的照片发给女孩,他不甘心,觉得这是个误会,是好好沟通可以解决的问题。


过了半小时,女孩回复了一个苦笑的表情。


“抱歉,我刚刚给房东打电话,他不同意,照片也不愿意看。因为之前这个房子租给过男生几次,房子被糟蹋得特别惨。”

“可是我不是那种人啊?”

“我知道,可是房东很坚持,他说没有商量的余地,抱歉。”


晓东感到一阵愤怒,生平第一次,他感受到了“性别歧视”。


他想到了不久前,他找工作时还遭遇了一次“地域歧视”,有一家他十分心仪的公司因为他“非京籍”“非京生源”把他刷掉了。


他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去思考问题,“怎么能通过性别、地域就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应该考虑个人情况啊!”



3

在《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姆•布莱福曼曾经描述过房东在这件事上的思维方式,他称之为“价值归因”。


价值归因是指我们基于对某人或者某事的“感知价值”,而不是客观事实,为其灌注某些特性的倾向。


布莱福曼举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作为例子,《华盛顿邮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邀请著名小提琴家Joshua Bell在地铁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这是这种乐器最具挑战性的乐曲之一。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好的音乐厅一座难求的Joshua Bell在地铁站里遭到了冷遇,1097位乘客从贝尔身旁走过,几乎没人停下脚步。


布莱福曼认为,尽管乘客们可能急于赶车而无暇顾及Bell,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Bell看起来太普通,地铁乘客就将他们的价值判断——棒球帽、牛仔裤以及地铁这样的地点,强加到了演奏质量上面。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场高质量的演出,仅仅觉得是一次普通的街头音乐。


价值归因就这样扮演着“心理捷径”的角色。当我们遇到一个新东西、某个人或者某个情境时,我们赋予它(他)们的价值,会塑造我们对它(他)们的进一步感知。比如,不妨想象一下你在大街上偶然发现一个别人丢弃的大衣柜的情形。你是会觉得那个衣柜很可能是个罕见的珍品呢,还是反射性地认为它一定有什么问题?


同样地,价值归因也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知。房东可能会拒绝男生的租房请求,因为觉得“男生就是不爱干净”。


布莱福曼认为,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的头衔毫无意义,也不是说人们对某事的“先入为主”的印象通常不能让人对其真正价值形成客观的判断。但是,当我们过于广泛地运用“标签”的时候,我们的理性判断就会受到危害,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




3

听起来“价值归因”的思维方式听起来很糟糕,可是它就一无是处吗?


我突然想到,毕竟,从客观事实来看,爱干净的女生是比男生多,在地铁演奏的人是普通的街头音乐的几率也比是高质量演出的几率大得多啊。


这样看的话,“价值归因”的好处就是可以帮我们帮助尽快判断陌生事物,减少决策时间。


对于房东来说,他觉得判断晓东是否靠谱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太大,愿意承担“失去靠谱男房客”的损失,那他的做法也非常明智吧?毕竟北京的租房市场一直是卖方市场,反正有的是人等着租……


那我们面对他人的“先入为主”没有丝毫办法吗?也不一定。


我想起了书中另一个好玩的例子:


企业家Nathan Handwerker在科尼岛开了一家小吃店,他决定将他的热狗只定价5美分,以和科尼岛定价10美分的传统热狗的卖主展开竞争。但是,虽然他的热狗并不比岛上的传统热狗差(配料都是上等牛肉),而且还更为好吃,但他的摊位几乎没有吸引到任何顾客。


因为太便宜,科尼岛的游客将这些半价热狗视为劣等食品,他们觉得配方里肯定是廉价的、不合标准的配料。Handwerker想了各种办法,比如为买热狗的人提供免费腌菜或者免费汽水,但销量更差了——免费赠品加剧了价值归因的顽固。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把价格调高?


Handwerker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招募附近医院穿白大褂的医生站在自己的摊位前吃他的热狗。顾客们想,如果医生都在这儿吃,那么热狗一定不错。慢慢的,Handwerker的“内森著名热狗”开始大受欢迎。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价值归因的聪明办法。我把故事发给了晓东。


不久,晓东回了我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你觉得我男扮女装房东会不会信?”


Sitji Chou/Junseok Jang

gif:Nada Hamed





你曾经遭遇过哪些“刻板歧视”?

现在想想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