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rpei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来自@小儿外科裴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柏蓝  ·  2025年,集采趋势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FDA警告信回顾案例解读 ·  3 天前  
赛柏蓝  ·  6月底前,药品追溯码全面铺开 ·  6 天前  
医学界  ·  临床医生转到行政科室,会后悔吗? ·  5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李怡鑫推荐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rpei

沐舒坦不建议吃,那孩子有痰吃啥,就让他扛?

drpei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8-17 10:1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再次分享关于沐舒坦药物的使用问题,提醒家长药物使用需谨慎。文章指出,有些药物对孩子的问题可能没有帮助甚至有害,而一些疾病可能需要其他药物来治疗。对于孩子急性咳嗽有痰的情况,根据《中华儿科杂志》的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文章呼吁家长在面临孩子健康问题时要理性决策,明确药物的利弊并咨询医生意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药物使用的谨慎性

文章提醒家长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需要了解其对孩子是否真正有益,避免盲目用药。

关键观点2: 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病症

文章指出,有些药物可能并不适用于某些病症,而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来改善或治疗。

关键观点3: 急性咳嗽有痰的指南建议

根据《中华儿科杂志》的指南,不推荐急性咳嗽的孩子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因为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

关键观点4: 家长应理性决策

文章呼吁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要理性决策,了解药物的利弊并咨询医生意见,避免盲目尝试不明药效的药物。


正文

昨天关于沐舒坦文章,很多留言说问这个问题。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回答这个,再分享一下。

说了一个药不应该吃,当然不等于所有药不要吃,也不等于生病了就要硬抗。

有的病,这个药不需要用,但可以用别的药,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药物改变结局或者减轻症状,儿童常见问题的用药在这篇文章里写了: 那么多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孩子病了到底用什么?

但也确实有的问题就是只能扛,因为当下还没有很好办法。比如脑瘫,比如自闭症,只有一些药物可以改善并发症状,而不能治愈这些疾病。

甚至连儿童感冒,除了用退烧药改善不适外,如果出现了鼻窦炎、中耳炎可以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对于感冒后出现的咳嗽、有痰,现在能做的也很有限。

作为父母,肯定希望孩子一直没病没痛,但现实是人一辈子不可能不生病,生病就难免要承受一些不舒服。孩子生病了,看他们被病痛折磨,作为父母会感到焦虑,甚至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孩子生病,这是正常的。

焦虑能增加我们对孩子的问题关注度,但如果我们不认清并接受一些现实,焦虑会导致一些盲目的“爱”,比如不管这个药有用没用,有害没害,先给孩子吃了再说,吃下去了,就觉得自己做了点什么。

人在无助的时候,会去抓住任何一根可能是希望的稻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在看了科普,明知道这些是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在面临压力时还是会犹豫甚至去尝试,这就是病急乱投医,宣传各种神奇功效的药品、保健品,其实也是抓住大家这种心理。

但我们看科普,其实就是为了对孩子的健康问题,以及这些药物有更清晰的了解,才好在遇到问题时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对于需要看医生的病情,就及时去看医生,对于处方药的使用,也只能听医生的,如果遇到明显不靠谱的医生,可以另寻自己信任的医生。

但对于那些明确是无用还可能有害的药物,比如 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 里列出的那些药,则不需要犹豫。因为如果一个药如果是明确没用的,用了除了浪费钱,增加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不会对病情有帮助。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判断一个药要不要用,不是看病情多重或生病多久,而是看:

这个药有没有用

用了是不是好处大于坏处

是不是所有可用药里的最佳选择

如果不是,也没别的可用药,哪怕硬抗,这种药也没必要用,除非你想通过折腾孩子来安慰自己。

那对于孩子急性咳嗽有痰的这种情况,要不要用沐舒坦或易坦静或者起它含有氨溴索的化痰药,或者其他化痰药,我们可以重温一下《中华儿科杂志》2022年的指南里的这句话:

不推荐急性咳嗽的孩子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 ,原因是 目前缺乏这些药治疗儿童急性咳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

读懂了这段话,标题中问的这个问题自然有了答案。



相关阅读:

父母病了,孩子吃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赛柏蓝  ·  2025年,集采趋势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FDA警告信回顾案例解读
3 天前
赛柏蓝  ·  6月底前,药品追溯码全面铺开
6 天前
经济学人双语精读  ·  外交事务丨杰克逊主义的复兴
7 年前
传媒圈招聘  ·  中国交通广播实习生大招募!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