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对话付于武:汽车行业被流量裹挟,说明我们很不成熟 ·  4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6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47亿票房《流浪地球》,出海从“扫街”影院做起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科技+公益,有没有搞头?腾讯首期投入了20亿人民币资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6-15 20:08

正文

“未来互联网公益,公益会吸纳科技力量,促进公益本身发展;另一方面,公益也将反哺科技,探索和促进新技术的诞生。” 

/

 |《中国企业家》记者 田甜  编辑 | 萧三匝


在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展区,有一个“濒危动物保护”项目。只要戴上VR眼镜,就能观测到大自然保护协会(WWF)在云南丽江老君山项目点的金丝猴,千里之外你也能感受一堂自然教育课。


有一群环保公益人把空气、天气、水质和污染源数据汇集在地图上,他们做了一个App叫“蔚蓝地图”,上面能查收天气预报、空气动态信息。除此,当你发现身边的污染源时,还可以一键举报,倒逼企业治理污染。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把这些项目或产品的一大共性称为“创益”。他说,创益=创新创意+公益,公益组织和创意媒介应发挥创意传播公益理念,以此更好地连接公众,增加社会良善力。


自2008年中国公益元年以来,筹款量大的公益项目还是苦穷惨的占了多数,但互联网和科技对公益的影响正日益显现。《腾讯公益十周年报告》提出:“未来互联网公益,公益会吸纳科技力量,促进公益本身发展;另一方面,公益也将反哺科技,探索和促进新技术的诞生。”


腾讯由此发起“创益计划”,首期投入20亿人民币资源,助力公益行业创新。在“99公益日”之后,腾讯对公益的投入再次加码。不过,这次不是叠加,而是从“连接器”向“催化器”的探索。


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陈一丹用“透明”、“科技”、“连接”三个关键词谈及他对互联网公益的理解。在他看来,科技让公益的门槛降至最低,也驱动了新型公益项目的诞生。


腾讯优图实验室于近日刚上线的“优图天眼寻人方案”即这样一款技术驱动的公益应用,也可算是“创益”产品,它的诞生却颇为曲折。该方案的技术是人脸识别,当大家在路边看到疑似走失人员时,随手拍一张照片上传至平台,系统就会将其与公安部门的失踪人口库进行比对。


2015年9月,该产品进行上线前最后的评测,评测结果却让团队大跌眼镜。数据显示,当前的人脸识别算法在人脸检索数据库中测试的准确率只有40%。也就是说,在技术没有实现突破的情况下,该人脸识别算法的应用价值不大。该项目遭遇暂停。


优图实验室产品经理周可菁告诉《中国企业家》,该项目团队用了近两年时间,对算法深入优化。他们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在一个上亿级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做到毫秒级的反馈速度;二是针对寻人的场景做跨年龄的识别优化,毕竟一个人走失很长时间后容貌会发生改变;三是将算法与各种真实场景相融合。


“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观,如何避免科技的负面影响,把握科技的演化方向,是我们需要共同面临的挑战。”陈一丹说,公益可以为科技注入温度,使其往良善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创益计划支持的方向。

 

以下为陈一丹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的演讲,有删节:


今年恰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十周年。过去十年,腾讯公益平台累计捐款18.9亿元,1.1亿人次,参与QQ和微信捐步达2.9亿人次。在各位公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腾讯公益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这是技术和人心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


过去十年,中国人均GDP从2007年大约3000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860美元,跨越3000和8000美元两个门槛。人们从步入小康,到消费升级,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幸福。


腾讯公益平台的崛起、中国互联网公益的领先,都是随着国家的强劲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过去十年,我们还见证了互联网对生活、经济各个层面的渗透,也见证了互联网科技本身的迭代。不过,对于互联网公益事业而言,过去十年仅仅是开篇。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这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阶段,我想结合腾讯公益十年的经验,谈谈我理解的中国互联网公益,那就是三个关键词:


一、透明、科技、连接


1、透明:透明产生信任


传统的公益模式存在信任的黑盒,根源是受助方、捐赠者、公益机构,三方没有办法建立连接,信息流通不畅。而互联网,能够将信息打通。从腾讯公益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通过构建透明体系赋能公益组织,引导公益组织主动进行项目信息披露,财务披露和成果披露等,使得公益项目获得更强的公众信任,提升筹款效果。对于捐赠者来说,从爱心捐助的那一刻开始,会不断得到反馈,得知资金的去向、项目的进展。透明使得公益参与者的身份重构,每一个捐赠者也是监督者,同时还可能是传播者、劝募者。


人与信息的连接产生透明,人与人的连接产生力量。有透明才有信任,互联网公益生态才得以生发。

 

2、科技:科技改变了中国公益生态


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最大推动,是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公益不再是一种道德的标杆,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互联网,使得“指尖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人人可公益”。


科技对公益的推动之一:让公益的门槛降至最低。


我们是在2007年确定建立网络捐款平台,从零起步,这个阶段我们费力最大的就是让公益的门槛越来越低,几乎零门槛,成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从初期的点亮“爱心图标”,到后来的“指尖公益”,都是培养网民的公益习惯,发挥中国公益的潜力。


互联网产品都有快速迭代的特点。2014年,腾讯公益注入社交因子,推出基于社交网络的“一起捐”产品。同时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社交结合移动支付,腾讯公益平台获得了高速发展。


以前,人们了解到需要捐助的项目后,需要记录下受捐账号、到银行柜台、填写各种汇款单据,并且几乎看不到反馈。这个漫长的流程阻碍了人们心中的小小爱心的种子的生根发芽。移动支付通过科技将流程中的壁垒降到最低,人们在手机上,轻点指尖就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元钱、十元钱、万元钱都是捐助,都能够同等地得到快速的项目进度反馈。科技让再小的爱心都能落地生根并渐渐成长,为人们的善意找到释放的出口,汇集众人之力,一同带来改变。


科技对公益的推动之二:科技驱动新型公益项目和新型公益组织。


科技让公益行为在捐款捐物外有了更多的可能。除了在中国有我们熟悉的捐步数、捐声音等新型公益项目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普惠教育、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上,科技型公益项目已经做出典范,全球有很多机构全面系统地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各种渠道触达需要的人群。这样的公益方式,为所有渴求学习的人带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也大大提升了对教育平等化的促进能力。对这些新型公益组织而言,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是他们的关键能力。科技与公益组织的结合,产生的影响力,远胜于十年前。


此外,新的科技也在不断应用到新的公益项目中,保持互联网公益行业的活力和创新。例如,腾讯技术团队利用海量人脸检索技术,让AI助力政府和社会公益寻人,这项技术国际领先,且率先运用于公益。腾讯的鹰眼和麒麟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诈骗电话、识别伪基站,保护大家远离金融诈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化,AI及VR等新技术的应用让公益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时至今日,全球还有39亿人口未能上网,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未来,科技型公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科技为每一个想要变得更好的人打开一扇门,我们自己也是这些公益项目的受益者。这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人可公益、且人人都能受益。


3、连接:用连接的力量赋能公益行业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公益高速发展的得益于互联网公益平台将信息、个人、机构连接起来,将线上与线下连接起来。互联网公司、大型公募机构和草根、新型NGO的合作与融合,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这是我们所有参与到中国互联网公益生态的机构和个人的功劳。借此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之际,衷心感谢大家对中国互联网公益生态的塑造和贡献!


一个行业只有各方互联才能形成生态。在未来,这种连接会更加凸显,公益和互联网互相渗透,各公益组织形态融合加速。也将有可能出现新公益组织形态,在网络协作工具下,人人皆有可能是公益从事者。


公益行业还要更深度地和全社会连接,不仅仅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连接,而是从共同提升社会效率的角度去连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将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到公益组织管理中。未来互联网公益将继续优化问题解决模型,如工程师逻辑,科学家逻辑,这些跨界的方法论进入互联网公益行业,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发挥更大效能。


二、互联网公益未来发展路径


未来公益生态的发展,将会继续叠加国民财富增长和科技发展的两大浪潮,而且科技对互联网公益的影响会更大。


我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公益,在于心智的运用、人机协同、保持组织形态和心态的开放。


1、心智:超过物质的力量


腾讯公益平台十年累计一共有24,000多个捐助项目,这些公益项目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些社会痛点,更重要是的社会心智的聚合和善意的扩散。


未来,制约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不侧重于钱和物质,而侧重于心智的运用。尤其是正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2、人机协同:为科技注入灵魂


未来,互联网和前沿科技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星际探索这些前沿科技将极大的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注意到,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观。如何避免科技的负面影响, 把握科技的演化方向,将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未来我们应让公益理念融入科技,人机协同,确保科技不会伤害到人类;让公益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互联网产品、每一个科技产品之中,帮助互联网、帮助科技实现更大价值;要将人性闪光的一面注入科技的灵魂,公益让科技更美好。


3、开放:组织形态和心态保持开放


公益各方的连接和开放,形成了正向政策、正向环境、正向合力。中国公益生态里,未来心态和眼界的开放依然非常重要,也是各方共赢的保障。


研究显示,在中国,77%的工作将受到自动化运作系统的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有77%的岗位人员将会从事更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工作。未来的公益是不是可以更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比如说,我们去研究教育该怎样改革,我们去研究不同的社会痛点该怎样突破,为迎接新的时代变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