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身体出现这几个症状,要提早重视 ·  17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2 天前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诗经·卫风·河广》母亲是个好母亲,儿子却不是个“好”儿子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4-11-25 13:13

正文

一、《河广》的创作背景及主旨

“卫风”的《竹竿》《河广》是卫国复国以后,两位爱国女性的不同写照。

许穆夫人回到了许国,还是时常牵挂卫国;而宋桓夫人性情更为刚烈,因执意助兄长复国与宋桓公发生争执,被宋桓公以妇人干政之名,遣送回国(休弃)。

“妇人干政”一直是皇家大忌,但这个“罪名”可大可小,主要还是看君王是否容忍,其次看这位女性的才干以及所代表的政治利益集团。

宋桓夫人的儿子宋襄公,刚继位之时,齐桓公就在葵丘约各路诸侯会盟。这次盟约的主要内容有: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 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约。齐桓公订立的盟约,也一定是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且影响重大的事件。

盟约的内容,更加确定了宋桓公休弃夫人的正确性,也使得宋襄公接母亲回国成为了不可能。一是会违背先君之命;二是,会被认为是对盟约的不认可。

历史上,宋襄公以“仁义”著称,又是齐桓公的小迷弟,就算他再想念母亲,也不可能接母亲回国团聚。

卫国在哥哥卫文公的治理下,逐渐向好。于宗国,宋桓夫人也没有什么顾虑了,她唯一挂念的就是身在宋国的儿子。

卫文公九年,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儿子继承大统,做母亲的既思念又欣慰,但碍于礼义无法看望,于是写下了《河广》这首诗。

宋襄公得闻此诗后,含泪在宋卫之间的黄河边上建造了望母台,每逢母亲生辰和自己生辰必登此高台,面向卫国礼拜。这就是河南睢县望母台的来历。

《河广》便是描述宋桓夫人思念儿子,但又碍于礼法不能去看望的急切心情。

《毛诗序》: 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

二、《河广》的诗歌大意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杭:通“航”。

跂:古通“企”,踮起脚尖。

谁说黄河很宽,我用一个苇筏就可以渡过。 谁说宋国很远,我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刀:通“舠”,小船。

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谁说黄河很宽?竟然容不下一只小舟。 谁说宋国很远?用不了一个早上我就能到达。

三、一位母亲对于不合理“礼教”的抵抗

从宋桓夫人请求丈夫出兵救卫,导致自己被永远地遣送回国,说明宋桓夫人是一个非常耿介的女子,她也许没有妹妹许穆夫人那么的机智灵活,但她的忠心是非常耿直的。

当然,宋国也帮了卫国不少忙,只不过当时这些小国,都要受制于霸主齐国的制约,不可妄自行动。

全诗,我们能体会到宋桓夫人的那种耿介之气:面对卫国大夫的阻拦,礼教的阻拦,她发出了抵抗之声。

《河广》读来,有一种对不合理礼义的愤慨之感。

当初丈夫把我遣送回卫国,如今他死了,我儿登基为国君,日夜想念,想回去看儿子,却不行!

反观宋襄公,一生以“仁义”之名,妄想以小国称霸,效仿齐桓公,最终在与楚国的泓水之战中,沦为一些人的“笑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