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谈收官,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预计于11月底对外发布,今年将纳入哪些创新药值得期待。同时,创新药“出海”也在提速。今年以来,国内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已超过50件。创新药如何提高国谈和“出海”的成功率?近日,在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峰论坛上,多位创新药企负责人和专家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采购的药品中,目录内品种的采购金额占比已超过90%。公立医院是创新药的主战场,而进院的首要途径是进医保。
在微芯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鲁先平看来:“国谈大大增加了新药的可及性,但目前创新药占医保基金支出比例不大。如果谈判价格过低,创新企业会有一定压力,尤其是一款全新药物需要开展医患教育,短期内难以实现以价换量。期待未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充分解决,鼓励企业进一步创新。”
在医保加持下,部分创新药企通过商业化实现销售放量,但能否盈利仍面临考验。“与进口药品相比,中国创新药短时间内获取利益挑战更大。”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CEO刘建表示,盈利是结果,但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产品重在创造价值。一是创新药要有专利、有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差异化,如新靶点、新作用机制或新剂型。二是整合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设施、资本,同时具备这四项优势的创新药企很少,要寻求合作。三是卓越运营,除了降本增效,企业还要自建产品价值体系。
为了维持现金流,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加大外部合作,合作对象从MNC、传统企业扩展到Biotech。不久前,麓鹏制药就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BTK抑制剂LP-168与翰森制药达成合作,对此,麓鹏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芬来表示,主要看重对方的销售能力,合作的达成需专业团队推进。
“出海”已经成为创新药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何跑通这一路径?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认为:“创新药企业国际化首选欧美市场,进入市场的方式包括License-out、并购、自建销售团队,以及当下最热门的NewCo。至于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投入产出比。”
他为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测算思路:
一是适应症在当地的市场空间。很多企业没有做好评估,尤其是欧洲市场需要细分,西欧、中欧、东欧和南欧市场多有不同,不能只考虑发达国家。
二是当地的医保情况。创新药上量不能完全靠自费,美国的医保路径相对清晰,一些欧洲国家的医保体系则不太一致。
三是产品定价。各国定价可能不如预期,需要根据当地的支付条件选择合适的价格。
四是找寻较好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首先要认可产品,愿意花精力推广。其次,擅长推广产品的核心临床价值和亮点,除了线下推广,还可以考虑当地的线上渠道。此外,产品推广一两年后,企业最好能向合作伙伴收集产品使用反馈信息,对第二代和其他创新产品进行改进。
编辑:范晓艳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4年第86期
版式编辑: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