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厦门等地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测测你的心理年龄停留在多少岁? ·  昨天  
陈忻儿童心理  ·  周六答疑直播 ·  昨天  
胡慎之  ·  对过去念念不忘,其实是一种创伤反应 ·  6 天前  
精读君  ·  「435:三分之一效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为什么人上了年纪,对传销容易深信不疑?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17 12:37

正文

作者 | 妙黛

来源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ID | zqfxlgzs



我的一位心理学老师说过一句话:

骗子,是最懂心理学的人群之一。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的骗局中,骗子对心理可谓拿捏得死死的。

从早些年的“保健品”到现在的花样层出,每一个骗局背后,都藏着无法忽视的中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

就拿之前很火的“二五财团”来说,他们打着“人民公仆”、数字货币、国家扶贫、“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名义,谎称国家会给他们发钱;

甚至不需要卖任何产品,纯靠卖情怀他们就能让中老年群体热情澎湃地送钱。
  

而且这些传销组织还会制定一系列管理考核机制,让人有很强烈的参与感;

再加上爱国主义情怀的贩卖,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中老年人自以为在“搞事业”。

这只是其中一个,像这样专门坑骗上了年纪的人的骗局,数不胜数。

有的打健康牌,有的打感情牌,有的打情怀牌,有的打投资牌;

但是最终的目的都一样,就是以“黄金机会”的名义,骗你口袋里的黄金。

中老年群体被骗的背后,其实都是他们自己在骗自己。


“干大事”的背后
是价值感在躁动


就像其他年龄段的人一样,中老年人也渴望被关注和认可;

但在面对年龄和健康问题时,他们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而骗子很善于利用这种心理,通过营销手段来刻意制造出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情感联系,让这些中老年人相信自己是在为国家、为自己的健康做贡献。

我身边有一位叔叔,他总是号称“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说:

某位重要领导人,在某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只要交几万块的入会费,就能每个月发钱;

而且发展的下线越多,为国家做的贡献越大,国家就会奖励越多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中老年人会得到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这会让他们误以为是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

对于拥有强大自我认同需要的老年人来说,这种错觉能够让他们达到一定程度的安慰和满足。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典型的传销骗局,可一旦加上了一些家国大事,就令他们热血澎湃。


在死亡焦虑的影响下,这种自我肯定感可以带来一种满足感,让他们认为自己是有权威、知识和眼光的人。

与家国大事联系起来的骗局,就是在满足中老年群体的全能自恋,就是一种“我无所不能”“我很伟大”“我站在金字塔尖”的虚假感觉。

毕竟他们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现在来到了死亡的门口,难免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感。

“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我做了什么?”

所以骗子把骗局做得很高大上,把情怀和价值感全都贩卖给他们。

他们购买的不是智商税,而是自己逝去的青春,是自己迷失的价值感,是自己不值一提的存在感。


罔顾事实
是避免面对真实


这些中老年人如果在年轻时遇到这些产品,可能也会像我们一样嗤之以鼻;

但是当他们老了之后再面对这些诱惑,就不愿意再去分辨真假。

有些被骗的中老年人,他们文化知识水平很高,甚至都能揭穿骗子那套术语的逻辑漏洞,可是他们却依然坚信不疑。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母亲是生物老师,母亲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讲过无数次“胶原蛋白是大分子,不会直接通过皮肤表皮被吸收”。

但是骗子只要在胶原蛋白产品前面加上“太空”“纳米级”,母亲就会深信不疑。

他们不去面对真相,未必是不了解真相,还可能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真实。

否认,是一种很重要的防御机制。

当我们用掩耳盗铃的方式否认一件事时,就可以不对现实情况进行注视。

现实情况是什么?

是他们老了,丑了,力量弱了,判断能力差了,价值感丧失了。

相信保健品能够起死回生,能够青春焕发,就可以假想自己重回年轻,就不用面对真实的自己。

这种行为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安慰自己,还能在防止不必要的焦虑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们还经常在新闻上或生活中,听到这样的事情:

骗子公司已经被查封,或者警方提示,亦或是子女拿来他们被骗的证据,但这些大爷大娘依然深信不疑,甚至还替骗子叫冤。

其实他们只是不敢承认,不敢承认自己的糊涂,不敢承认自己的弱。

一旦承认,他们就要面对更大的痛苦。

坚持否认,还能在虚假中享受满足。


总是被骗
可能是一种“老年叛逆”


精神分析家克莱因就指出:

上了年纪的人心理学上存在着一种缺失,即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经常感到被孤立、无助与无聊,这种负面情感会使他们持续性地寻求自我验证与支持。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寻求父母认可和关注的方式,就是通过制造麻烦,让父母看见他们;

他们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怕父母觉得他们不够懂事不够好,就只能通过叛逆作妖的方式,让父母主动去了解他们,去理解他们。

中老年人的叛逆,和青春期的孩子很像,他们渴望得到子女的关注,哪怕是以这种“故意做错事的方式”。

购买保健品,也是一种向子女表达自己存在的方式。

被否定也是一种被关注,就像孩子故意惹祸,激起父母情绪一样,中老年人买保健品也是一样的心理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质疑和反驳的眼神甚至也会比完全忽视更好,因为这些行为至少能让他们知道有人注意到了他们的行为。

同时,这背后也隐藏着一种“指鹿为马式”的权力斗争。


我的妈妈就买过一个能治百病的“玉石床”,即使后来新闻上曝光过类似的骗局,她依然坚持说“就是有疗效”;

她还会列举出一系列的证据,证明她身体状况的好转,证明这个玉石床有多么神奇。

一开始我还会跟她理论,给她讲这些东西不过就是安慰剂的效果而已,她就会生气地说自己听不懂,只看疗效,最后的结果,就是她生气,我也生气。

其实这背后,就是一种权力斗争,是“到底谁说得对”的角逐。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站在权力高位,孩子要听他们的话,要承认他们是对的;

但是到了老年之后,权力关系颠倒,他们成了被世界抛弃的群体,子女反而成了权力高位的人。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物品来证明自己,证明不管自己对错,都能够被子女认可。

“即使我错了,你依然觉得我是对的”,这是一种宠溺,也是一种权力的证明。


骗子
骗的都是心理漏洞


其实不光是针对中老年人的骗局,天底下所有的骗局几乎都是在利用人的心理漏洞,或是渴望被认可,或是渴望被呵护,或是渴望被关爱……

针对中老年人的骗局,的确是白花花银子花了出去;

但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些钱能够买回来一些情绪价值,也不必总是过分苛责;

毕竟他们就是需要被认可,就是害怕被质疑,所以才会跳入局中。

我们多给他们一些认可,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执着。

马东在节目中说过一个故事,他说自己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

有一次他回到家母亲拿着一个包包给他看,说这个原价九千多,是什么皇室专供的包,现在只要998。

马东听了之后没有指责母亲,而是说“真厉害,我妈真会买”,听到他的夸奖,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

998块钱买个包的确不值,但是能买到母亲的一份开心,这份价值也不能被忽视。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提倡支持老年人骗局;

而是说,如果经济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就多多看到其中的情绪价值,不要因为这些事再去指责,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

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中老年人行为的背后,内心缺失的部分。

缓解死亡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充分地活着。

所以试着帮他们找到一些满足的、自洽的事情,用价值感把他们的内心填满,这样骗子就没有趁虚而入的空间了。

作者:妙黛,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多平台签约爆文作者,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90后辣妈。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中老年人花钱的背后是情绪价值的需要。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和父母正确相处,或者遇到了一些个人成长、原生家庭等的心理困扰,可以来我们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专业心理咨询师,陪你探索自我,觉察过去的成长模式,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更好地成为自己。


点击这里👉只需花1分钟时间,帮你智能匹配咨询师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添加咨询客服帮你匹配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领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


点击下方小程序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