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炮评级
国内数字币领域第一自媒体,文章涵盖区块链技术原理、币情分析、币圈资讯等,论点力求深刻毒辣、入木三分,不求中庸圆滑和面面俱到。主笔王大炮为中大计算机硕士,前阿里巴巴某架构组成员(组内一员,非架构师),自13年起对区块链保持高压关注,从未间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郎专注互联网  ·  小白不知道的 web3空投!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无量仙翁是好人坏人? ·  2 天前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你需要耐心? ·  3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2025年能否突破新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炮评级

【大炮评级】OneRoot共建者计划:汇聚闲散流量以共建生态,愿望宏伟但难度不容小觑

大炮评级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7-12-02 10:45

正文

本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基于本报告所做出的投资行为,需要您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ONEROOT官网:oneroot.io

ONEROOT

66.8(C+ 投资级)

风险:

热度:

评级所用模型:ChainDC萌芽版-V1.0

模型详细介绍: 区块链评级模型ChainDC萌芽版 V1.0发布,适用于萌芽期项目评测

在数字货币(币圈)或者区块链(链圈)生态圈,CryptoCurrency间的交易一直是一个核心业务。实际上,迄今为止,整个数字货币圈唯一的稳定盈利场景就是资产交换——也就是交易所。 然而,除了位列世界前十的知名交易所外,大部分中小交易所都面临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深度不足的问题。而对于那些较大的交易所上的小币种,同样也面临此问题。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500万美元等值的比特币、以太坊,可以很轻松地在B网成交,但如果在一个排名20开外的交易所,想以理想的价格成交,则极为困难。而50万美元等值的小币种,想在B网成交,也不容易,而且会造成该交易所场内价格急剧波动。

业内很早期就有一些做法,例如据我们所知,不少排名略差的交易所间很早就达成了流动性共享的一些合作机制,甚至部分排名前十的交易所也是如此。此足以证明,流动性共享、挂单共享,对数字货币交易所行业的重要性。

在OneRoot共建者计划之前,大热的Liquid.plus已经先行布局,试图解决此问题。但Liquid.plus本质上是联合各大交易所,共享这些知名交易所间的流动性,而OneRoot共建者计划所不同的是,其试图整合庞大的小流量入口(如公众号、大V、KOL等)的交易需求,汇集无数小流量于一起,形成一股整体大流,整体间内部流动性共享。 如果将Liquid.plus的做法比喻为攻占大城市,那OneRoot共建者计划的做法则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

当然, OneRoot共建者计划除了汇聚无数小流量内的交易需求外,还提出了一个共建者基金 。通过收取合拢流量摩擦费的形式,构建该基金,而此共建者基金将反哺整个数字货币生态, 由无数个共建者合力来建立完整的数字货币产业闭环经济体。


ChainDC萌芽版-V1.0 详细结构图(点击可放大)


1 项目( 权重 30%,实得分79分

虽然说现有分布在各国的交易所已经能满足很大部分的交易需求,而且Liquid.plus这类项目在试图共享各交易所间的流动性。但中小流量入口却长期被大家所忽略,这些流量入口由于其整体规模不大、实力也较弱,可选的变现渠道常只有商业推广等。但无论是软文还是硬广告,都会造成流量主体(用户)反感,而且转化率较低。

那有没有既能不造成用户反感、转化率又高的变现方式呢?有的,在数字货币圈,由于行业原生需要撮合交易,因此极佳的变现方式是便是流量导出到交易所。然而,开发、维护一个完整的交易所的难度可不低,通常需要近10人的专业开发团队,耗上数月的时间,费用至少在两百万以上。而如果核心的钱包安全性没有行业内资深人士参与构建,这种从头开发出的交易所还面临严重的盗币、丢币风险。

战略定位

满分60,实得44

OneRoot共建者计划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解决方案:由它来提供包含钱包、交易所、甚至代投在内的完整的、成熟的解决方案,中小流量主仅需做简单的界面定制,即可拥有免费——也即低成本拥有完整交易所系统。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就算中小流量主拥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统,他们的流量并不大,这样他们的交易所的流动性会严重短缺,以至于用户难以正常交易。因此,OneRoot给我们准备了下一个解决方案:流动性共享。也即,所有基于他们技术方案快速定制初的交易所内部挂单完全共享,从而解决整体流动性问题。

OneRoot想要做的事可简述为这样几个模块: 一是代投、资讯的一站式区块链信息平台,共享业内数据和资源给到共建参与者;二是包含钱包、交易所等基于共识协议基础上的技术方案;三是流动性等解决方案,帮助小流量入口整合到交易生态。

提到流动性解决方案这块,我们联想到近期的新项目liquid,它的模式是匹配引擎,市场订单套件Worldbook、智能订单路由SOR、货币转化引擎CCCE的组合拳,从近期QASH涨,Airswap跌的短期情况来看,投资者们最关心的还是解决方案是否真正足够快并安全。偏平台币属性的代币除作为价值中介外,升值空间将随口碑和生态建设增长。

然而如本文前文所述,Liquid.plus走的是攻占大城市的打法,整合各大交易所的流动性。对应的,OneRoot更像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草根打法,整合各中小流量入口的挂单需求,共享无数小的流动性。

需要提及的是, Oneroot的成败将非常依赖生态的建设。不同于各个已经成熟运作的交易所,诸如微博、公众号、意见领袖等,他们间的形象、标准非常的不统一,流量质量参吃不齐,且运作也不会太规范。因此,想整合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OneRoot在白皮书中有很大篇幅展示了共建者计划的经济驱动生态模式。此外在产品方面,目前4款成型产品在内侧中预计年底落地,明年Q2主网上线。

综上,我们对OneRoot在战略定位二级子维度的评定为:中层协议,44分。

项目必要性

满分40,实得35

OneRoot共建者计划的最大必要性,来自中小流量入口长期以来的变现难,和这部分流量中交易需求长期被忽视。

但为了能更整体的看待问题,我们不妨先把项目本身给分拆开一个个看。

1、协议层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目前已经完成的基于以太坊去中心化交易所协议框架,也就是说,流动性改造的起点,自家的交易所ok了,首批共建者现在可进到生态中,而第二阶段,是之后的公链开发、全跨链闪电交易、去中心化金融衍生品交易,从白皮书的描述来看,进入到规划和开发日程。

2、应用层包括标准智能投资合约、数字资产管理、流动性解决方案。前两者可直白可理解为基于智能合约的代投通道和钱包。对C端用户先提供资讯和项目分析报告、然后基于智能合约实现投币和发币;对B端项目方则提供投资合约定制和代币发行方案的整套服务。

3、流动性解决方案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实现在逻辑和技术上并无明显创新,最后还是回到平台体验,速度,用户口碑上; 而交易接入解决方案目前看来更是OneRoot整个项目比的亮点,既然形容为农村包围城市,那么OneRoot想要联合哪些工农群众首先是吸量环节。 信息服务商、内容发布者、自媒体流量持有者作为流量入口,资源分散,同质化高,他们可能有的是5000好友的客服PR号,也可能是微博大V,意见领袖,公众号作者,甚至是各种各样的群主;其次对于流量如何变现,过往的某些做法可能存在营销方式不健康(疯狂拉人拉群)、伤害用户体验(软文推广)等导致口碑无法积累和沉淀,ONEROOT希望为这部分流量持有者提供技术支持,帮其打通转化和变现渠道。

拆解下来我们发现OneRoot的实现方案中,技术创新并不明显,但对中小型流量整合的生态解决方案上却的确抓住了痛点。 毕竟,中小流量入口长期缺乏高质量的变现渠道,而这部分流量中的交易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同时也要说明的是,OneRoot和共建者的利益如何分配是将来需要考虑的。小流量入口的发展在短时间内仍然需要依赖自身的努力和特色,采用统一化工具后更需要找到方法挖掘原有优势,在差异化上形成良性竞争,我们认为这是OneRoot生态中后期需要配合的点。

综上,我们对OneRoot在“项目必要性”二级子维度的评定为:十分必要,35分。

二级子维度 打分区间 实际评定 得分
战略定位 0-60 中层协议 44
项目必要性 0-40 十分必要 35


2 团队(权重30%,实得75分)

OneRoot的团队 披露的核心成员中, Scott Tattrie 在不同的初创公司到大型公司从事过高级开发者到研究部门总监,工作过的公司包括 Captaris Teamplate Vertical Technologies 。此外,官网披露的共建者成员中 Raymond Tan 是北美 blockchain 协会创始人之一。

技术团队

满分40,实得28

由于在官网或者白皮书中,技术团队披露信息较少,所以我们几乎无法对其作出全面评判。

但考虑到OneRoot共建者计划中,钱包、代投平台、交易所等基本均开发完成,且钱包、代投平台等产品在一些线下演示中,体验良好。 我们可以据此认定其具备较好的软件技术开发经验,且区块链开发经验也应当初步具备。综合考虑,对于“技术团队”二级子维度,我们客观的给出如下评定:

技术团队 打分区间 实际评定 实际得分
区块链开发经验 0-15 参与过区块链项目的开发 8
软件技术开发经验 0-15 参与互联网项目的开发 10
是否同时具备区块技术和软件技术开发经验 0-10


具备

10

运营团队

满分40,实得32

核心成员中徐圭平和Paul Hopkins在管理团队、领导项目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经验。 在投资、基金、互联网领域有较好的行业资源,区块链领域的行业资源披露较少。

综上,对于OneRoot在“运营团队”二级子维度,我们给出的评定为:

运营团队 打分区间 实际评定 实际得分
公司或项目运作经验 0-15 运作过成功的商业公司或项目 12
行业资源背景 0-15

一定的行业资源, , 在较为成功的商业公司担任重要职位

10
是否同时具备项目运作经验和行业资源背景 0-10


具备

10

投资人(及顾问)

满分20,实得15

OneRoot在官网及白皮书中未提及投资人和顾问,但根据可信的消息,圈内顶级大佬火星人已确定参与投资,另有数家顶级机构也确定参与,但暂时不能公布。

顾问这一块,虽然确实没有任何提及,但考虑到该团队前身Root源运作良好,业务稳定,可以认为该团队对顾问的需求并不强烈。


综合,我们给出其如下认定:

投资人(及顾问) 打分区间 实际评定 实际得分
投资人 0-20 顶级投资人 15


综上,OneRoot在一级维度“团队”这块的最终评定为:

团队 打分区间 实际得分
技术团队 0-40 28
运营团队 0-40 32
投资人(及顾问) 0-20 15


3 当前进度(权重10%,实得60分)

根据白皮书及管网披露,OneRoot的投融资解决方案,去中心化交易所、一站式工具包/app目前如图开发进度处于测试版阶段,正式上线预计在12月,也就是年底前。智能合约目前进行到模板化共享智能合约的开发阶段,18年第一季度将开放基础设施API,主网预计Q2上线。

额外提及的是,上述所公布的进度,我们在一些线下场合确实已经看到了相关产品的演示,大炮本人也亲自体验过诸如钱包和智能合约代投等功能。

综上,目前钱包、交易所、投融资合约的开发进度和完成度高,18年Q1的础设施开源及Q2主网是OneRoot的两个关键事件点和生态核心,综合下来我们认定其处于“持续开发中或小规模测试阶段”。

因此,我们给出如下评定:

当前进度 打分区间 实际评定 实际得分
/ 0-100分
持续开发中或小规模测试阶段 60分


4 社区治理(权重30%,实得68分)

对于萌芽期项目,我们会重点关注其社区治理的制度,包括融资额、资金监管,以及是否有自洽的闭环逻辑来推动代币升值。

融资额及预算披露

满分30,实得20分

根据白皮书信息,OneRoot融资总额为32608 ETH,软顶4000万人民币,硬顶折合1亿人民币上下,考虑到4条产品线虽然有3条已经成型接近落地,但主网的开发在人力物力上最需要资源投入。但这些都不应是OneRoot最大的资金需要,而对于其而言, 其最需要资金之处是整合数以万计的小流量主,也即各路潜在的共建者 ,这个环节所需要费的人力和资金都是海量的。基于此,我们认为此估摸的融资额合理。

官方的白皮书中给出了资金预算,可参见下图:

整体上看,该预算基本给出了各个大方向的资金预算。不过虽然一些具体资金需求点做了说明,整体还是偏于粗略。

综合,给出本二级子维度“ 融资额相对合理但预算略模糊 ”评定,给出该评定20分。

资金监管

满分30,实得18分

参照白皮书及官网,项目方给出基金会架构的的监管制度,财务预算及支出由基金会下属财务及人事管理委员会监督并每月公开月报。结合OneRoot组织架构,可评定属内部监管性质。

基于此,我们给出的评定是:相对较合理的内部监管,给出的评分为18分。

代币升值逻辑

满分40分,实得30分

根据OneRoot的代币功能设计,持币收益来自交易和流通带来的代币增值。我们不妨假定整个共建者生态运作良好,大量闲散的小流量被汇聚,其中的交易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那代币RNT2则成了生态中各个去中心化交易所整体内的流动润滑剂,这一点类似于当前各交易所(中心化或者非中心化)所发行的代币,如BNB、COB等。

根据白皮书设计,OneRoot整体共建者生态中,各交易所、代投机构内的每一次有效的交易行为,均需要向基金会支付一笔摩擦费(手续费),基金会将缓慢的吸纳大量RNT,并通过一些机制分配给生态中的诸多共建者。

如果目标达成,整体去中心化交易所集群运作良好,以RNT为载体的手续费源源不断的汇聚到基金会,然后再分配给诸多共建者。在量控制得当、RNT已经有一定升值后,将形成一个水渠循环。由于代币已甚至,囤货心理比重加大,且源头速度将略快于出口速度,促成代币进一步升值。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认为OneRoot代币升值逻辑合理,效果将主要取决于OneRoot共建者计划对各中小流量入口的整合力度、质量,以及共建者基金的运作健康程度。

综上,我们对OneRoot在本维度给出如下评定:

社区治理 打分区间 实际评定 实际得分
融资额及预算披露 0-30 融资额相对合理但预算较为模糊 20
资金监管 0-30 内部监管 18
代币升值逻辑 0-40 清晰,激励机制合理 30


5 独立维度:风险

OneRoot共建者计划所提出的,整合各中小闲散流量,为其提供基础完备的一站式工具包,并将全局的流动性做整合,此方案极为有新意,且需求较为迫切。 在目前的环境下,OneRoot对国内外项目方、同行机构、小流量入口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这显然是一场圈内抱团的生态计划,一方面需要看OneRoot团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在圈内的口碑积累、接入合作意向、利益分配方案、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考察OneRoot所能提供应用工具或入口的体验、可定制程度、易用性、通用性等实际效果。 而这一点,想要做到却并不容易。

放眼到长期,对B端友好的同时,对用户C端同样要能提供好的体验和服务,所以OneRoot的平台币属性上对比BNB和QASH,用户积累上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投融资解决方案的环节中,项目评级更多是面向投资者的,如何做到既和项目方保持良好关系,又能提供中立、客观、高质量的分析和报告,得到投资者和项目方双向的认可和信任,也是需要OneRoot在接下来摸索的。

而也需要纳入考虑的是,OneRoot计划中的产品,包括多种智能合约、钱包、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均已进入测试阶段,在产品落地及推出上,风险较低。

结合全局综合考虑,我们给OneRoot在独立维度“风险”上的评定为:


6 独立维度:热度

我们评判热度的方式,主要来自项目的官方社交渠道,如电报群、Slack群人数活跃度等,同时也会考察项目在Twitter和facebook的粉丝情况。

OneRoot的twitter有效推文49条,关注人数4127,社区主战场目前在telegram,人数6000+。

从电报数据可以看到,社区活跃度良好。团队在这一块还是花了精力和人力的。随着OneRoot众筹,更多合作方的加入,热度应当有延续。

综上,我们认为OneRoot的热度高,给出的热度评定为


7 最终评定

将上述各单项维度的评测结果汇总,得到整体评测信息:

ChainDC萌芽版-V1.0 评测OneRoot
一级维度 原始得分|权重 加权得分
战略定位 79|30% 23.7
团队 75|30% 23.5
当前进度 60|10% 6
社区治理 68|20% 13.6
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