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留言说,2 岁的娃玩游戏,玩着玩着自己就生气了,
一把推倒搭了一半的积木;或者把刚刚拼好的拼图,胡乱搓开,然后拿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拼妈妈拼……
问了编辑部的妈妈,大家都纷纷表示太相似!
很多宝宝做事情稍有不顺,还没等妈妈说 ta,自己就开始生气了。这让妈妈担忧:任由发展会不会养成输不起、半途而废的习惯啊?
其实啊,这是孩子遇到困难了,他们的大脑感受到了压力,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是孩子发出的“求救”讯号,需要咱们积极应对哦。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cMv5z7EI2buAYmhbqBqvxkFKsdKQicN1eicDcU3zuIuexBBtg6IicZsRg/640?wx_fmt=png)
想要帮助宝宝克服畏难情绪,妈妈们需要先了解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iasQgOrEklMARjdamj6NK5qwG74l2FU5h3BK8ZgwFve1qo1GF93QOMg/640?wx_fmt=png)
“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和 Ta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是一个他们无法独立做到的发展范围。当他们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变得恐慌、想放弃。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RIJ9bQH4zLye5UMQ6ASnLz1RJicTnPahsaUdsqkn2pKPV1t7LXQtIEw/640?wx_fmt=png)
就像,刚会拼 3 块拼图的娃,你给 Ta 玩 6 块拼图,Ta 多半会感到困难。
这是因为呀,孩子的现有能力受到了挑战,但 Ta 又无法独自完成新的挑战,压力随即产生。![](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0mJibg5hZTseBY67BWUEYIuWvw9TSJicR4eiaMshXsypyCCTtmNO9iaLuQ/640?wx_fmt=png)
孩子感受到压力后,大脑会启动应激系统来保护自己。这个系统就是“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驻扎在我们大脑里的消防队,接到压力警报,就立即响应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VpDrXcJI2GIffDWV5pWXKcicbicAojWniavLNWECtlNfmDH2yXvpjfEAQ/640?wx_fmt=jpeg)
在宝宝无法完成拼图/做不好动作/拼不出单词时,下丘脑拉响警报,通知垂体——压力来了啊;垂体释放信号通知肾上腺——一级防备呀;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我好焦虑呀、心跳加快了、我不想玩了……
这就是孩子畏难情绪背后大脑的工作机制。
在原始的逆境中,消防队出动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但放到现在,如果消防队太灵敏了,就会出现遇到困难输不起、容易发脾气的情况。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7yOqmpDmttZIOekBKZFqpUtQuhibiaU8lAvswwB0ImLahCWmb6KaZ5TA/640?wx_fmt=png)
面对孩子应对压力的过激反应,家长常常会出现不当陪伴和表达。
比如埋怨孩子,
“不就是拼图没拼好吗,至于这么生气吗?”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会?”
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来来来,爸爸/妈妈帮你……”
前者让孩子怀疑自己的感受,后者让孩子逃避这种感受,下次遇到这种情形依然不会。
这类家长,多半喜欢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指点江山”,一边说怎样怎样,一边盯着娃:
“对对对,就这样……你这不对,应该这样……”
像这种带有价值评价的语言,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判断,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失败、害怕犯错,一遇到问题就压力山大,畏难情绪爆棚。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Ro6kfQ2TmQmvCZnWCTUlnibEdM75MUmiaVxa6xR2aWW2BylP6qOZkk5Q/640?wx_fmt=jpeg)
在压力环境下,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也会更差。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EKNXnsPdW9pkELiaLem6CDC3CmzWRiaBN7Cf382icT8MQZC0Go0hTUODg/640?wx_fmt=png)
所以呀,当我们接收到孩子的求助讯号后,一定要明白 Ta 的小脑袋里都经历了什么,展开有针对性的行动,帮助孩子化解畏难情绪。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UDANjLz5q7woql1pj7V2NfFyiavmZOkicicUHBsgxLiaUvnFxEicICdtcQw/640?wx_fmt=png)
畏难情绪出现时,父母首先要解决的是“情绪”本身,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步,看见情绪。“孩子,你不想玩拼图,是不是觉得它太难了?妈妈感受到你有些烦躁……”用具体的语言向孩子描述清楚,帮助孩子看见情绪。
第二步,表达情绪。“你是不是有些焦虑?担心拼不对?”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理解情绪。将 HPA 轴讲给孩子听:这是你大脑里那支消防队出动了,他们感受到你正面临压力的威胁,全员出动来解救你了。现在你安全了,可以让它们都回消防站待命了……![](http://mmbiz.qpic.cn/mmbiz_png/2EaFkYu8ISseRHIOxicH3NQq2qv9PiapY8lOmhm8vhHPE5uZXQ9icj0ChFRIURcib4ictibXL27ZUflHL22icLasQ0CQw/640?wx_fmt=png)
新的挑战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但这个挑战得在孩子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孩子经过多次努力都不成功,总是收到负反馈,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不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说话,学会了某个词后,有的孩子可以无压力地把它扩展成一句话,但有的孩子就不行。
这就需要父母示范这个词最简单的应用短语,作为学习的脚手架,再一步步增加难度,帮助孩子从最近发展区的下限,慢慢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再慢慢进入到下一个“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