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简创业茶馆
北京蓝色美城科技有限公司CEO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老简创业茶馆

当心掉进匠心的深坑,爬不出来

老简创业茶馆  · 公众号  ·  · 2017-05-30 01:15

正文

“匠心”是过去两年被说烂了的一个词儿,也是特别容易掉进去爬不出来的一个坑。

比方说最近的毛巾事件,我认为最要命的问题,并不在谁抄袭谁,而在消费者眼里,无限制的提升毛巾品质是没有意义的,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虽然会抛弃低品质的毛巾,选择高品质的,但会在高品质的毛巾里,选择相对低价的,而不是品质最好的。

(给我爱的大朴毛巾做个广告)

这是因为,在高品质产品领域,对于品质的不断提高会导致成本不断提升,但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价值提升却没有那么高。

就是我过去一个玩摄影器材的朋友说过的: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

那么无限制提升产品品质就没有意义了么?也不是。因为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在满足基本的高品质基础上,不断提升品质有没有意思,而在于,满足高品质所引发的成本增加,是否能够带来对等的消费者可感知价值的增加。

比方说,一个精通Whisky的老饕对我说,Whisky八百块以上就不错了,超过三千元,从品尝角度就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买上万元的Whisky?甚至轻井沢几年间翻了数倍?现在动辄要四五万一瓶?为什么很难做出来四五万一条的毛巾?


这是因为,消费者需要四五万一瓶的Whisky,但并不需要四五万一条的毛巾,甚至买四五万一瓶Whisky的人,正在用一条四五块的毛巾也无不以为意。

所以,在我们评估一件物品要用多少匠心投入之前,先得评估一下,这些匠心,究竟在消费者心目中多有价值。否则就回像那个写了五十万字情书的苦孩子,得到了一个“十动然拒”的结果。

永远记住,一件商品有多之前,取决于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价值是多少,而不完全取决于你投入了多少。

这句话真的是强调多少遍都不为过。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有时候做错了,自己都意识不到。

我最近在为我们自己的品牌,安质的洗护发套装定卖点、写推广文案。不断有朋友提醒我,说我写的东西太自我中心了,没有照顾到消费者认知和消费者需要。这个并不是因为我没有照顾消费者需求的意识。

(一个被批评的自嗨型文案)


这是因为,一方面,透彻理解到消费者需求非常的难,需要反复调研、思考、验证,而人总是有惰性的,想到这么多麻烦的事情,总会产生偷懒的想法,总想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消费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已经做好的产品,总有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地方,每当发现这一点,会很痛苦,总有不想面对,想逃避的情绪。

当这两种逃避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退缩到产品立场,试图通过表述我的产品有多优秀来打动消费者,因为我对产品是熟悉的,对消费者是不熟悉的,解释产品比试图去照顾消费者容易。这就好像年轻男女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去理解异性的心思,就开始自作多情地自我标榜、作秀,以此期待获得异性的垂青,结果往往使得其反。

甚至自己有这种意识,仍不能完全避免不自觉地做出这种自我中心的判断和自嗨的行为,必须要有一个机警的自我觉察和敏锐的反省,才能一步步学会站在对方感受和立场考虑问题。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的懒惰和逃避,人经常不去想,比方说“匠心”这种思路,究竟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其实,只有少数情况下是充分条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还需要和其它必要条件一起配合,才能达成被消费者选择的结果。

所以,前段时间,当我一个朋友提到“品牌溢价”这件事的时候,我说,“品牌溢价”从来都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把所有消费者选择倾向装进去看起来都合适,但其实没有任何指导价值。


比方说,如果一个小伙子找不到对象,我说:“你应该提高你的个人魅力”,你觉得这句话有指导意义么?我觉得没有,多数情况下,这个小伙子会懵逼。同样,如果对一个品牌说:“你应该提升你的品牌溢价”的时候,我觉得他也一样懵逼。但是,如果让一个小伙子,通过不断学习、调研、分析、感知,慢慢读懂姑娘的心思,这个是有实际可操作性的。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消费者价值,忘掉品牌溢价。因为消费者价值,是从消费者端来看问题,而品牌溢价,是从生产/商品端来看问题。如果看不透消费者需求,而仅仅站在商品端来看,就像雾里看花,能看到,却把握不住。

同样,“匠心”一样是站在产品、商品、供给端来看问题,很容易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的错误,甚至有很多时候,“匠心精神”连必要条件都不算。比方说毛巾,我相信对多数消费者,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有那么多的匠心在里面。

那么为什么Whisky可以通过匠心,甚至可以通过天然的产地稀缺性来提升溢价,而毛巾就不行?原因是Whisky本质上是一个社交产品。与其说,因为稀缺,Whisky可以被炒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一瓶,还不如说,因为消费者需要在某些场合消费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酒,恰巧有一些具备故事性和稀缺性,同时品质还不错的Whishy,填补了消费者对这个价位酒的需求。

人可以通过招待朋友昂贵的Whisky,来彰显自我价值,表达对朋友的重视,却没有办法通过赠送一条价值几千元的毛巾来达到这个目的。

于是问题又来了,毛巾不行,为什么丝巾可以?同样都是纺织品啊?


到这里,你最好先想三分钟,然后再来看我的解读是不是有道理。

因为丝巾的社交性依旧比毛巾强。丝巾属于服饰产品,用来彰显个人品味。所以,丝巾的价值是“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能够为“个人价值”加值。而毛巾,只能作为陕北老汉头上擦汗的物件。


前几天我在文章里,举了“铜师傅”众筹板凳的案例。四个小板凳,破天荒地筹集到了一千多万元。

铜木主义的板凳符合下面几个特性:

  1. 大众消费品,理论上每家都需要,多一个不多,很容易冲动购买,预期转化率高

  2. 精致、奢侈感强、设计感强、讨喜,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都很Low体验很差,消费这种定位产品的心态类似于消费瑞士军刀

  3. 虽然定价大幅度高于同类产品若干倍,但绝对单价不高,人人买得起

  4. 打了匠心牌、奢侈品牌、进口牌、情怀牌、亲情牌,可谓功夫做足做满


大约两周前,铜师傅又开始做铜木主义桌子的众筹。当时我直觉就是,这笔众筹相对于板凳会差很多,第一天我还截了图,大概有七八十万的销售额。



这是因为,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材质,同样的“匠心”,实际面对的,却是不同的消费者:

  1. 理论上租房住的小白领都可以买铜木小板凳自我满足一把,而显然他们未必愿意买三千到五千的桌子

  2. 通常桌子每家只需要一两个,多一个就放不下,所以除非恰巧遇到搬家装修或者老桌子太不满意,否则下决心买很难

  3. 这种品质,放到板凳领域惊世核俗,放到桌椅领域就稀松平常,高档桌子有的是,竞争者众

当然,我理解铜师傅众筹桌子,可能有别的目的,比方说木料库存消化不掉,做桌子椅子比板凳消耗材料消耗得更快。当然这只是猜测,但从这个众筹本身,不如板凳耀眼是意料之中的。

现在近两周过去了,筹集到的大约是两百万出头,远远低于小板凳。


在物质稀缺时代,有货就牛;在高品质商品稀缺时代,有好货就牛。现在我们逐渐步入到了,连好货都不怎么缺的时代,或者说,生产者眼中的“好”,和消费者眼中的“好”是两回事。这时候,做产品的人,会很迷惘地发现,很多时候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也不怎么奏效了。

最近有很多期望用匠心做茶叶的、做农产品的......我都特别替他们捏把汗,因为在这个领域,做出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附加值特别不易。

站在生产角度,能奏效的套路越来越少,因为同一个讨论,针对不同商品、不同消费群,被接受到的价值天差地别。这个时候,不如彻底站在消费者角度,来重新评估每件商品在下面几个维度,可被接受的价值:

  1. 生理满足维度

  2. 精神享受维度

  3. 纾解焦虑维度

  4. 逃避恐惧维度

  5. 社交货币维度

  6. 完善自我维度

  7. 自我实现维度

能够带给消费者他们能够认可的利益,才能实现商品超越物质之外的溢价。




btw.这个点儿看能看到老简群发的朋友,在评论冒个泡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