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我最亲爱的祖国 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6] 歌曲鉴赏编辑 《我和我的祖国》作品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该曲歌词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作者将“我”和“祖国”比喻为孩子和母亲,又将“祖国”和“我”比喻为大海和浪花,这两个具象而生动的比喻,准确又动情,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秦咏诚在力求获得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的同时,十分懂得生活中的语言节奏与音乐中旋律节奏结合的规律,在使听众听得清、听得懂的基础上,保持了应有的线条美和律动美,从而创造了楚楚动人的音乐形象和丝丝入扣的情感表达。《我和我的祖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每个人和生他养他的祖国的血肉联系,在词曲结合上“恰到好处”,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的抒情歌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1-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现阶段我们的生存状态,那一定是焦虑。
前段时间有组数据让所有人触目惊心:每年,中国有55万人猝死。
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焦虑,焦虑自己工资,焦虑自己房贷,焦虑自己的婚姻,焦虑自己的种种不如意。
48岁的冯唐说过:
活在这世上,什么都不要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
他曾说过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不着急:做好自己该做的努力,就安心等待,不必太着急。
不害怕:全身心投入、努力,不要害怕那个结果。
不要脸:凡事只要尽力即可,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
不着急,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
不着急被冯唐放在了首位,
不着急,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专注于当下,不去担心未来。
这其实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做事时,只专注事情本身,不去忧虑未来的不确定,也不沉浸在痛苦的过去中。
那些厉害的人,一直很努力
却从来不着急
纽约时报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丹尼尔·科伊尔,走访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甚至银行劫匪,去了解这些人背后有没有普遍的成功规律。
最后他发现,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一万个小时是什么概念?
一天8小时一周5天的话,你就需要花上快5年的时间。
英国神经学家莱维提也从科学角度认证了这一理论。他对于人类神经系统的研究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上万小时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我们,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所以,再有天赋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也都需要长期持续的反复练习,才能让一项技艺完美掌握。
微软创始人、电脑奇才比尔盖茨,在13岁时就已经开始接触世界上最早的电脑终端机,等他20岁创办微软时,他已经练习了7年计算机编程了,大大超过了1万小时。
莫扎特从21岁开始,不断写出经典作品,可是背后付出的是,从4岁开始练琴,6岁前在父亲的指导下,已经练习了3500个小时。
比尔盖茨、莫扎特他们没有之前数万小时的枯燥练习,就没有后面的厚积薄发。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着急,且不会计较眼前得失。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世上绝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些厉害的人,一直很努力,但却不着急。
真正厉害的人
习惯于默默耕耘 静待花开
蝉鸣一夏,却蛰伏了好几个四季;昙花一现,却等待了整个白昼。所有的收获都是默默耕耘的成果。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努力着,在漫长的看不到希望的等待中酝酿着。
他们深谙这个道理,只有当自己具备了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才能将大放异彩的机会牢牢抓住。
你也许会疑惑跟你一起进公司的人怎么会有参加年底评优的资格,但你不知道的是别人在你看不见的黑夜里熬更守夜地学习工作。
你也许无法理解那个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为什么会激动得涕泗横流,但你不知道的是这是别人多少个日夜挑灯夜战的成果。
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静待花开,前提是你得默默耕耘。
曾有记者问过科比为什么会这么成功,科比反问记者:“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
记者摇了摇头,科比紧接着回答道:“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却是无人知晓。
你无法乞求别人把你的付出都尽收眼底,你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苦累都幻化成一片又一片的羽毛,终有一天它能带你腾飞,冲上云霄。
黑格尔曾说,心无旁骛,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很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不断努力,终其一生找到自己的价值,于世界微不足道,于自己却举足轻重。
真正厉害的人
不轻易更换跑道
要将水烧到华氏212度,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无论是200度还是210度时,水都不能变成水蒸气,要想获得水蒸气,一定要将水加热到沸腾。推动火车前进的机器就靠水蒸气驱动,温水无法让任何东西移动半步。
不少人都想将推动火车运行的沸水,换成温水或是即将沸腾的水,结果火车却连动都不动,这让他们很是疑惑。温水无法驱动火车,同样的道理,对工作毫无热情的人也无法驱动人生的火车,这样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所有人都应具备强大的毅力,为了让这种毅力坚定下来,还要具备一种能力。缺失了这种能力,便如同总也无法沸腾的水,根本无法驱动人生的火车前行。
有了强大的毅力,创造力也会随之产生。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要有强大的毅力作支撑。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当困难来临时,你会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会不会产生慌张或害怕的感觉?你会迟疑不决,还是直接逃避?你是不是会选择推卸责任?举例而言,“只要可以,我一定要去做”“我只是试一下”,你究竟是用这两种态度中的哪一种来应对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