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刚刚宣布,降息!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蛇年升腾 | ... ·  3 天前  
证券时报  ·  韩国棋院道歉 ·  3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小米、腾讯、百度……涨了! ·  3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上证早知道|证监会,重磅印发;DeepSee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十六铺|如果次新股破发了会怎样?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8-19 06:13

正文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次新股可能是最具有A股特色的一个板块。天南地北不同市值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就因为“出生”年月日相近被编排到了一起,居然也真有那么点齐涨齐跌的意思。

 

然而,这种拉帮结派也不是类似“黄埔几期”似的标签跟定你一辈子。上市多久还能把次新股当回事炒一把,就像男演员多嫩才能被称为小鲜肉一样,只能自由心证,谁也说不清。

 

不管怎么说,从2016年起,上市一年内跌破发行价的次新股至今尚未出现,成为次新股标签值得被作为一个影响个股走势判断依据的核心理由。

 

然而,7月末8月初上市的个别新股已给市场敲响警钟。岱美股份上市3日即告破板,此后便进入下跌通道,至今较高点下跌22.08%,距离44%的首日红包区间还有半个跌停的距离。

 

今年年初上市的次新股“老鲜肉”——赛托生物及太平鸟则更加逼近破发这个血淋淋的标签。按复权价格,赛托生物上市以来涨幅仅余14.74%,较最高点下跌了50%。太平鸟则余18.55%,较最高点下跌了43%。

 

其实,从全球股票市场的实践经验看,新股上市首日涨一涨,董事长敲钟时脸上有光(虽然在海外是绿光),大家都高兴。但要是上市以后股价涨了一倍、两倍,或者以A股今年的最高纪录康泰生物为准,8倍。那可能公司老板要指着投行的鼻子骂娘:老子花钱请你是做承销啊,不是要你帮忙发红包,那是伴郎干的活好不好?

 

2010年当当网纽交所上市,敲钟之后开盘即涨53%,首日收盘上涨86%。CEO李国庆当场翻脸,觉得自己宝贝疙瘩被大摩投行生生贱卖了一半,之后李国庆与“大摩女”在微博上的骂战成为财经舆论场一桩颇为可观的热闹。

 

而在香港市场,内资蓝筹股尤其是金融机构在新股上市当日小幅破发已成惯例,金融机构公关拜托内地记者写稿时高抬贵手少谈走势也成了规定动作。

 

从道理上讲,新股上市前夕到上市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可能是信息披露最充分,最近似完全有效市场的一段时间。如果市场认知对基本面没有太大的分歧,外部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一个股票能被称为次新股的时期应该是股价波动最小的时期。如果不是,那不是定价的投行脑子有问题,就是投资者的脑子有问题。

 

当然,A股市场是个有特色市场。大家的脑子都没问题,可能是完全有效市场理论有问题,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有问题吧?

 

在A股市场,新股和次新股上涨的逻辑成了一个精巧的逻辑游戏。次新股为什么会涨呢?因为新股中签率低啊,中不了签只能去二级市场追次新股!为什么新股中签率低呢?因为打的人多啊!为什么大家都要打新股呢?因为新股上市一定会涨啊!

 

这不禁让人想起金庸笔下的绝世轻功梯云纵: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只要功夫深,万丈深渊也是如履平地。

 

不过越是精巧的逻辑越是禁不起暴力的打击。不难想象,如果哪天次新股破发,上述循环逻辑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当然,这一天并不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来到。因为人人都掌握这一门名曰“自欺欺人”的自保绝技:破发啦?这个不算。这个是大盘蓝筹金融股,金融股破发,能叫破发吗?这个,这个也不算,年初上市的,现在都8月,不够新……

 

次新股破发,固然会令打新党人无所适从,但却可以解决“暂停IPO以救市”派的一个重大理论难题:既然增加新股供应会打压市场,那为什么新增供应本身却令人趋之若鹜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供应特别新鲜吗?难道股市的道理和水产市场相仿吗?

 

一旦次新股破发,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你看,就是因为老供应这些没人要的臭鱼烂虾,搞得整个市场的品位都被拉低了。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若真如其所言,停供“臭鱼烂虾”,原本在市场里鸡鸭鱼肉,似乎也没有变得特别香甜起来。

 

归根结底,新股与次新股这个标签,与企业基本面毫无关系,其含金量,取决于新股供求链条的扭曲程度,一种管制供应的商品,其价格总会出现各种光怪陆离的变化,这种奇观固然能令有些人获益,却显然不利于正常的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

 

次新股破发终有其一日,但值得市场期待的应当是“次新股”这个名词本身退市的一天。



链接●十六铺专栏系列


十六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行情还是先有分析师?


十六铺|方大炭素是6124点前的中国神华?


十六铺 | 前半生撩“王的女人”,最后却被打脸!想赚证金的钱,先要穿透人性!


十六铺 | 金融界忽然喜欢野生动物?被灰犀牛教育的人,往往自作聪明!


十六铺|转移资产?庞氏骗局?老乡,悠着点!乐视没催着你写讣告!!



制作:何永欣 ┃ 图编:比由 


严正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感谢关注,上海证券报为你每日发送最权威最具深度的财经新闻,欢迎订阅!(微信号:上海证券报)。如你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浏览更多财经资讯可登陆:

http://www.cnstock.com/

获取文章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