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们的五小创新成果获得咱们中交路建第二届青年论坛五小创新分论坛三等奖!”今年4月,中交路建重庆地铁15号线12标项目技术员郭志波手持荣誉证书,兴奋地对项目总工程师李彦君说道。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约32.8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全线共设车站11座。中交路建承建的12标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线路长约6.83公里,施工内容包括2站3区间土建施工。
郭志波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与李彦君的相识始于项目部组织的2023年迎新拜师活动。上班第一天,李彦君给了这个小徒弟一沓厚厚的资料,这是他从事土木工程行业十多年来对基础业务知识和施工技术流程的深入总结。他叮嘱道:“小郭,干我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眼明心细,容不得丝毫马虎。”
熟悉项目基本情况后,李彦君开始带着郭志波跑工地。在施工现场,从基坑开挖到钢筋焊接绑扎,再到模板架设及混凝土浇筑,李彦君细致讲解每一个操作规范,并亲自上手示范。“师父教的每一点每一处,都能看出他特别热爱这份工作,对咱年轻员工也特别关心。”郭志波深受感染。
基础扎稳后,李彦君为徒弟安排了第一个任务:管理渣土及材料设备的运输。由于重庆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施工场地有限,地铁车站基坑和暗挖区间通常采用龙门吊进行渣土及材料设备的垂直运输。李彦君有意提示郭志波要留心日常观察并做好记录。一段时间后,郭志波发现施工现场出渣量及材料使用量较大,龙门吊在进行渣土吊运与材料设备进洞作业时容易产生冲突,且吊装过程中渣斗易发生倾斜,钢丝绳磨损大,安全性较低。郭志波思索着,能否改良设计一种渣斗设备提高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有了这个想法后,他立即与师父交流,探讨该方案的可行性。
李彦君听完徒弟的想法,高兴地说道:“这也是我们着手改进的方面。你对现场情况有充分认识且有自己的思考,顺利通过了技术小组的考验。”于是,郭志波加入了渣土吊装运输设备创新成果研究小组,从数据采集、效果验证再到材料汇编,全程参与。
研究小组从提升渣斗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如果钢丝绳磨损较大,可以考虑将原渣斗箱的钢丝绳连接方式改为增加扁担横梁及扁担吊耳分散受力,与焊接在渣斗箱的渣斗吊钩进行连接……”凌晨,技术部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郭志波一边翻看资料,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
在不断探索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团队还发现通过渣斗支撑轴吊至U型翻身架上,利用U型翻身架的特殊形状和重力作用可以实现渣斗箱快速翻转至渣池方向。经过反复调试,改良后的渣土吊装设备系统主要通过扁担横梁、渣斗吊钩以及渣斗箱上焊接的扁担吊耳,实现龙门吊与渣土箱的稳定受力,同时确保运输过程中渣土箱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渣土箱倾斜、掉落等影响施工安全性的情况。而渣斗支撑轴与U型翻身架的配合使用,极大提高运输效率。目前该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项目的曾家站区间。
一年来,郭志波参与撰写多篇论文、申报多项专利,其中2项获重庆市建协QC三类成果。他感慨道:“闯关之路未有穷期,成长之路仍在继续。”今年8月,李彦君和郭志波被评为中交集团“优秀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