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顺丰、UPS和FedEx代表的时效型网络快递简称为“商务快递”,那么“三通一达”为代表的非时效型网络快递则为“电商快递”。
商业模式的差异,往往根源在于需求。
商务快递,最重要的壁垒并非来自极高固定成本的物理网络,而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的差异化服务品牌。
例如邮政EMS买了飞机,但重树品牌仍然有待时日。
有了服务品牌,才会有品牌溢价。有了品牌溢价,才有资本建立和维护具备服务品质比较优势的时效快递网络。
电商快递的商业模式,则体现为对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率的极致追求。类似于零售界的Costco,“高周转、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显著的规模差,才足以构成竞争壁垒。
需求属性:两低一高
我们先看需求属性,因为这是商业模式的根基。其实
无论何种快递,客户需求都是在“安全、时效、价格”三者中平衡取舍。
安全敏感度:
需求的安全敏感度,指客户对丢包、毁损等物流事故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寄送物品是否可复制。
商务快递寄送的主要是非标准化的文件与个人物品,一旦丢失,价值难以衡量,对丢包和毁损非常敏感;电商快递寄送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商品,丢失可补发,对丢包和毁损敏感度较低。
举例来说,假设电商商品价格200元,丢包率万分之一,卖家平均发一万件货,丢失一件,那么长期而言,平均每件商品为丢包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只有0.02元。换言之,假设A快递丢包率为0.02%,B快递为0.01%,只要A快递价格比B便宜0.03元,卖家选择A快递总成本更低。
时效敏感度:
商务快递的客户寄送不可复制的物品时,常常会产生紧迫型或准时型需求,且无其他替代途径。
相比之下,可复制的商品有多种渠道可触达消费者。与线下购物、前置仓发货等方式相比,“单点发全国”的电商快递,所提供的本身便是一种较低时效、超低成本的触达方式。
我们并不认为电商快递需要无穷尽地提升时效性,最佳时效性水平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而消费者会根据需求场景与价格选择适当的购物方式。
价格敏感度:
电商快递需求较低的安全敏感度与时效敏感度,产生了较高的价格敏感度。卖家的高频发货则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敏感度,
卖家的高频发货放大了价格敏感度。因发货规模大、频次高,单件快递价格的小幅变动大幅影响卖家的物流成本。
电商快递行业无须避讳价格战,也不宜轻言价格战结束。
沃尔玛在规模领先全球的时候,仍然强调第一宗旨是“天天低价”。客户的需求才是商业属性的真正来源。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由于需求属性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认为,无论是商务快递企业扩大电商业务份额,还是电商快递企业试水商务快递市场,也许都是一个艰难反复,并且漫长的过程。
商业模式:高周转、低成本
商务快递的商业模式已被UPS、FedEx、DHL、顺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所验证。其商业本质是用
“差异化服务品牌+高额固定资产”
构筑竞争壁垒。
而以通达系为代表的中国加盟制电商快递,靠“高周转、低成本”取胜,成为零售电商的物流基石。
商务快递以服务品牌为无形资产,在高安全敏感、高时效敏感的需求面前,具有差异化的获客能力。同时,为满足安全和时效所投入的品牌成本、固定资产、运营冗余所带来的高成本,可以被低价格敏感度的需求所接受。
电商快递面对低履约风险、低时效敏感度的需求,选择加盟制、轻资产,从而获得较低的成本和价格,在高价格敏感度的需求面前,拥有较强的获客能力。较强的获客能力带来规模优势,规模优势带来更高的周转率和更低的成本。
类似的高周转商业模式,在许多行业都有出现。服装业的Zara,手机业的小米,零售业的Costco,制造业的富士康,都是高周转模式的典范。
从顺丰与通达系的数据中,可以验证两个领域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与侧重:
1. 资产:
顺丰单件快递的固定资产投入是电商快递企业的6倍以上。
此外,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难以体现,但商务快递的品牌资产的形成更为漫长和困难,是获客与高定价的基础。
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 成本利润:
高成本的稳定服务创造了差异化的品牌,品牌带来较高的定价与单件利润。
顺丰的单件成本是电商快递平均单件成本的3倍以上,但其单件扣非归母净利润也是电商快递企业的2-4倍。
时效的提升会带来成本的非线性上升,商务快递为了应对高安全敏感和高时效敏感的需求,所付出的成本远高于电商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