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田俊国讲坛
教育学的本质是促进人有效改变的学问。一切不以学员改变为目的的培训都是耍流氓,都是花拳绣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HR  ·  上辈子养鸽子,这辈子做HR! ·  昨天  
四大新鲜事儿  ·  号外!财融圈推出【ESG信息披露】课程 ·  3 天前  
四大新鲜事儿  ·  号外!财融圈推出【ESG信息披露】课程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12月21-22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八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田俊国讲坛

改变为何这样难?

田俊国讲坛  · 公众号  · 培训  · 2017-07-18 06:11

正文

    我一直倡导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并多次甚至是每一次)在我的文章中、课堂上宣导“任何不以改变为目的培训都是耍流氓!”

    为了彻底搞清楚成人学习与发展的奥秘,多年前我曾大量阅读了关于成人学习与发展的专业与非专业的书籍,其中有一本让我印象深刻。

    哈佛大学成人学习与专业发展教席教授 罗伯特·凯根 (Robert Kegan) 在他的著作《变革为何这么难》,抛出这样一个研究来引发读者思考:

    在这个真实的医学研究中,医生告诉肺癌患者:如果不改变个人生活习惯,如饮食、锻炼,特别是吸烟,他们将必死无疑

    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够戒烟?

    这项医学研究的结果令我大跌眼镜——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大概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能够戒烟!

    剩下七分之六的人,难道就真的对生命毫无眷恋吗?!

    还是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们在面临致命危险时,仍然无法改变自己致命的嗜好?!

    随着我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这个现象其实说明了一个很深很深的道理:


    人的改变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仅明白道理不足以引发人们改变,因为道理这是讲给左脑的,光左脑(左脑又分为左上脑与左下脑)想明白也就驱动了改变因素的七分之一,右脑(右脑也分为右上脑与右下脑)掌控的情感和习惯等因素居然占到七分之六的权重。



    细细想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人人都懂得行人横穿马路是很危险的这一基本道理,但就是禁不住还要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在欲望、习惯和情感面前,所谓的道理总显得苍白无力。


    倘若要让行人产生彻底的改变,恐怕还要驱动右脑(右脑又分为右上脑和右下脑),怎么驱动呢?

    让这些习惯横穿马路的人看一个交通安全宣传展,展厅里从头到尾放置的全是交通事故惨不忍睹的照片,脑袋被挤扁的、血肉模糊的、被车撞飞的……给右脑输入了这些图片之后,人们真正改变的几率就大大提高。

(全脑模型简介:1976年,奈德·赫曼就大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从大脑研究先锋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约瑟夫•伯根(Joseph Bogen)和迈克尔•葛萨纳嘉(Michael Gazzanaga)那了解了很多。 从他们的成果中大脑有四个截然不同和专门的结构十分清晰。 受到这些研究启发,赫曼采用脑电图扫描。之后,纸介质上的问卷调查来明确四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每个大致同大脑的结构相对应。 这个研究的结果最后出现在赫曼的《全脑模型》一书中。 )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到“要驱动全脑才能让改变发生”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学员在玩他的笔记本电脑,那个电脑实在是有点老旧了。我就临时起意给他出了一个题:“请你模拟一下,给你们领导打一个报告,请求他同意给你换一台新电脑。”(建构主义教学的课堂强调给学员“情景”和“问题”。)

    这个学员很快就陈述了几条理由:电脑都过了折旧期、运行速度很慢、经常死机、安装不上新软件等等…

    我说:“你陈述的所有这些理由都是讲给你们主管的左脑听的,所以,他也只用左脑接收你的信息,右脑一直没有被有效驱动,根据凯根 (Robert Kegan)的理论,你成功说服领导的概率只有七分之一。你们领导必然也用左脑的逻辑回复你:今年经营形势不好、预算紧张、旧电脑还能凑合用一阵子、我们业务刚起步要勤俭节约等等。你要是成功驱动了领导的右脑,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再给你三分钟,给领导的右脑再输入一些信息…”

      

    学员思考了一会,给全班同学讲到:“这个电脑实在是不能用了。有一次,我给一个重要的客户讲标,标的上千万,客户董事长和很多主管来听,我这个电脑先是半天启动不起来,董事长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好不容易起来了,讲了一半却又中途死机,我真是尴尬透了,客户董事长拂袖而去,临走还小声说:‘这家公司也太寒碜了。’ 领导,我想这样的电脑也太和我们公司高科技的形象不配称了吧……”

    学员声容并茂地讲完这一段,全场爆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问大家:“这次领导换新笔记本的概率是多少?”

    众人答:“百分之百!”



    真正能驱动人改变的过程最好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刺激。

    让人改变就要采取让大脑的多个智能区被尽可能多能量驱动起来。(我说过,教育的本质是最大限度的干预一个人脑能量运用的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教授 (Howard Gardner)写过一篇有关教育的论文,其核心的观点是:人有多元智能(下图),而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手段,刺激大脑的多个功能区,让每学员尽可能多的智能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最好。


为了让改变发生的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最重要


    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的关注教学形式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内容,而且教学的形式创新空间无限,魅力无穷。


     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形式创新的追求几近夸张。如果非得让我对形式和内容的重要性分个高下的话,我认为形式和内容的比例是51∶49。

 


    对教育工作者来讲,形式甚至比内容更重要,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道理就那么多,但演绎道理的形式却可以层出不穷,好形式能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让人弥久难忘,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无限的创新空间。

    西方教育学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员从概念中获得直接的体验。那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为概念设计体验,也就是设计教学形式。


 

    很多年前,我需要在课堂上让学员明白一个道理:限制性的信念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主要是讲人的固有信念系统里有很多限制性的信念,限制了人的创新与发展。这类试图改变学员态度的课程,干巴巴的说教显得非常苍白,我应该怎么做呢?

   在课堂上,要先我引导学员做游戏。我提一袋土豆,再拿一捆吸管,为了证明吸管的柔软,还专门把吸管拿在手上折两下给学员看。

    这时候,我问全班同学,谁能用这根吸管扎穿一个土豆?

    第一次动员通常只有一两个人愿意试试。那些资历越老、年龄越大、职位越高的人越不愿意试。

    再动员几遍,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

    最后,我干脆每人发一个土豆和一根吸管。

    十分钟之内,有不少人扎穿了土豆,那些没有扎穿的人也坚信如果再多给点时间他们也一定能够扎穿。

    做完这个游戏后,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他们一开始不愿意试,为什么几乎所有人一开始都不相信吸管能扎穿土豆,请大家分析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员通常会说,他们一开始根本不相信吸管能扎穿土豆,最后说,是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了自己——这就是教学效果。



    我清晰的记得很多年前上了这门课以后,甚至有人在食堂打饭的时候,跟我打招呼说:“田校长,我看到食堂的土豆就想起你给我们讲的课了。” 

    很多学员后来向我们反馈:“现在工作中我碰到不敢试的事情时,就会想到用吸管扎土豆。一想到这里,我就充满了信心。”你看,这就是土豆的力量,形式创新增加了课程的魅力。这门课程,如果没有形式上的创新,单凭讲师讲得口干舌燥,大家肯定早就腻味了。

    ……


7月21~23日(周五、六、日)三天,我的第二期公开课“牛师修炼训练营“,会在课程中深度融入“建构主义”与“五星教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关注“老田培训讲坛”或点击链接田俊国公开课:牛师修炼训练营第二期”了解详情:

活着改变中国教育

以下经典文章可点击阅读:

“专业讲师和非专业讲师的分水岭”

“田俊国:讲师发展的六大阶段”

“培训师: 为什么你感觉你的大脑被掏空?”

“讲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知识领域”

“你是在真学习?还是只是“学习爱好者”而已?”

“为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如何把课堂打造成精神大餐?



易明教育简介

易有三义:变易、不易、简易——学习意味着改变,改变背后有不变的“道”,顺“道”学习使改变更容易、更彻底。

明有三明:明心、明性、明行——学贵明心,积极而持续的改变都从内心开始,而心所向的是本自具足的自性,心性既明,行自明。

■易明教育的宏大变革目标:活着改变中国教育

■使命:让改变发生 Facilitate to change

■愿景:学习成长专家


约课请联系我的助理:王老师

TEL:    18600094988 

微信:    1860009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