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动中国”的湘妹子江梦南结婚啦!
她的婚礼在安徽举办,新郎是她在清华的同学。婚礼现场江梦南身穿一席洁白的婚纱,与爱人携手而立,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这个半岁失聪一路逆袭成清华博士的女孩,曾经激励了无数人。
得知她结婚的消息,网友们“排队”送上祝福。
“她是我写进作文里的女孩啊”
“听到她结婚的消息真的很开心”
江梦南对网友们的祝福表示感谢,她说,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获得来自各方的支持和祝福,她和她的伴侣都非常感动。
“这都是对我们未来生活的美好预祝,今后的每一个日子我们都会携手共度。”
1992年,江梦南出生于湖南郴州宜章县,父母为她取名的寓意是梦里江南,岁月静好。
然而在她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热闹多彩的童年从此陷入无边的沉寂。
有一次,江梦南玩耍时没抓住手里的皮球,情急之下发出了一声含混的“啊”,“像在叫妈妈,又像在叫爸爸”。
这是江梦南失去听力后第一次发出声音,那晚,父母轮流抱着江梦南,一会儿让叫爸爸,一会儿让叫妈妈。
江梦南发出“啊”“啊”的声音,在母亲听起来那便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为了让女儿更好融入社会,江梦南的父母放弃教她学习手语,而是让她学习发音和唇语。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江梦南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习“听”和“说”。
一个字,纵然念一万遍才能学会,她没有叫过苦,喊过累。
就这样,通过成千上万遍的练习、长年累月的重复,她才形成对这个字的肌肉记忆。后来,她继续通过读唇,学会了听说。
江梦南一直谨记父母的话:
“听不见是既定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上学后江梦南通过“读”老师口型“听课”,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
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并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202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为她写下颁奖辞: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领奖之后,江梦南在朋友圈写下: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贝多芬曾说:“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努力就有回报,坚持就有意义。
对于江梦南来说,那些生活中的波折皆为命运的馈赠,她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悄无声息地顽强着,安安静静地拼搏着,直至用努力和坚持改写了命运。
2018年,江梦南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蜗,重获失去26年的听力。
一开始她很不习惯这个“吵闹”的世界,有时一个塑料瓶轻轻倒地,她都会被吓一大跳,逐渐适应后她开始重新打量周围,发现“原来世界一直是这个样子”。
汽车鸣笛声、下课铃声、雷雨声……
还有她一直最想感受的歌声,曾经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声音,和整个世界一起慢慢变得清晰。
不过,一个问题也接踵而至,耳蜗里的声音和文字之间是有差异的,她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听力练习。
从基本的字、词到日常用语,她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不同的是,那个天真的小女孩长大了,脸上少了稚气,而多了坚毅。
她总说自己和别人一样,但对旁人来说,她却是不寻常的存在。
生活、成长、求学,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江梦南却说: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
“我相信我不会比别人差”。
江梦南曾经提到自己不顺心的时候,常去荷塘边发呆。白露那天,她惊喜地发现荷塘里竟然还剩一朵迟开的荷花。
“白居易说,白露凋花花不残,我的人生似乎比别人多一些挫折,总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慢一点的人,不要着急,默默积蓄一整个夏天的能量,在白露这个时节,迟来的绽放也一样美丽。”
她从未忘记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她的目标也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实现不平凡的“英雄梦”——
“治病救人,祛除病痛”。
“我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人摆脱命运的不公。”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她的坚持也就有了意义。
目前,江梦南正在西湖大学做博士后,她已经坚定地把“从事科研”写进了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