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问:
我身体不太好,现在本科快毕业了,纠结考研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考公。去大城市感觉工作强度太大,我身体健康吃不消,我还是喜欢稳定安逸一点。
我家里在当地有关系,可以进银行,过上小康生活肯定没问题,但是我又有一点不甘心,因为同学们都去大城市了,自己觉得不去好像很落后(虚荣心吧),现在很纠结,请问该怎么选择呢?
王盐:
如果只是为了虚荣心的话,我还是建议你遵从内心更真实的想法。
你的选择已经很明确了。
如果你留在大城市,虚荣心可能会让你更痛苦。
因为在大城市,无论哪方面你都可以看到比你强百倍的人。
对比之下,你会觉得更痛苦。
有句老话讲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一旦开始比较,幸福就没了。
你努力到最后,发现拼尽全力还是有比你强,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绝望啊。
有些人单纯喜欢大城市,有些人朋友在大城市他也跟着去了,有些人就是觉得大城市赚钱多。
这些人留下来,没什么,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选择,不会觉得有啥。
但你这个心态,去大城市很可能心态就炸了。
我老家有房子,面积很大,不值钱,但我在北京,实话说我自己一个人住过两百平的大房子,因为自己用不到那么多,所以一直住小户型。
我也想住大房子啊,我回家就可以住到。
但我还是选择留在了大城市。
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
你现在的情况是,你知道自己不想要,但别人都去了,你不甘心。
那你去了大城市,忍受拥堵、高强度工作、蜗居、自然环境差、身体吃不消等等,这些吃的苦其实就是不必要的。
何必为了虚荣心受这些罪呢?
02.
和小同学一起吃饭。
小同学吐槽说,现在很多的明星啊,演技太差了,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努力修炼下自己的演技呢?演技好了,才能更长久的赚钱啊。
我说,当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可以躺着赚一千万的时候,他就不愿意拼命的去赚一个亿,人都是好逸恶劳的。
小同学说,不会吧,这世界上还有不爱钱的人?能多赚还不愿意努力,想不通。
我说,你看,你明知道多努力学习可以升职加薪,还不是更愿意周末躺着打游戏刷手机。
小同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哦,好像是这么回事……
03.
在企业管理中,有个很特别的指标,叫做「工时」。
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这个简单的指标,具有非常巨大的价值。
每个工作任务、项目,都能被量化成多少个工时,这样在做企业项目规划的时候,就能知道我们的效率如何、时间成本如何。
这个道理本身很简单,我觉得小学生也能理解。
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非常少。
因为工时是需要统计的。
而员工会出于懒惰、不习惯、拖延、害怕被开除、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时间等种种理由,拒绝提供自己工作的真实时间。
所以最后工时只能通过项目管理者进行预估,这种预估是模糊的,越是庞大的组织,这种模糊带来的不准确,就会带来大量的时间损耗。
而且由于员工不能提供有效的工时,管理者也无法测算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很容易最终一刀切,全员加班,把工作时间提到极限。
(这样其实对效率高的员工不公平,也无法帮助那些低效的员工改进)
一个组织,如果员工能真实、精确的统计自己的工时,每次都如实记录,客观、理性,那么这个组织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04.
一个「残酷」的社交建议:养宠物会减少你对人类的社交活动频率。如果你希望增加社交活动,那么不要养宠物。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但养宠物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人类的孤独,加上人类的共情因素,你喜欢你的宠物,就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它,也就变相的减少了你可用的社交时间。
对于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小同学们,不养宠物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
0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06.
发现很多人都会陷入一种奇特的状态——焦虑性发呆
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去学习、工作,要努力上进,也知道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做。
但不知道是因为问题太多,还是压力太大,反而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就是做什么都做不下去,焦虑的不行,一会看看这个,一会搞搞那个。
脑袋里一会胡思乱想,一会又一片空白,开始漫无目的的随便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