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
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背景下,
文化创意
、
空间改造
、
生活美学
、以及
产业创新
等都成为商业空间运营提升,和激发城市活力的推手。
本次游学将聚焦“
创意产业,城市更新
”,一起去最性感的柏林、最创意的鲁尔,开启创意带给城市的更多可能。
为什么去德国?
柏林,
是许多人心中最酷城市更新的典范。
从破败不羁的波西米亚据点,
到意想不到的创意集合空间,
这座城市提供宇宙最酷的生活方式。
鲁尔,
曾经作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经过多年的蜕变,
优雅转身为生态宜居宜业的创意城市,
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举世瞩目。
这将是一场文化与性感交融的创意城市之旅。
.................................................................
创意设计、创新业态、创意空间、城市设计、大师建筑
机制创新、社区更新、生活美学、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 ...
7
天游学
,
12
个项目
,
7
位导师
主题授课 在地体验 围炉夜话
开启
“
创意
”
带给
空间、产业、商业
和
城市
的更多可能!
考察项目一:比基尼概念商业综合体
被誉为全世界最酷的百货商场
特邀分享人:
项目简介:
比基尼概念商业综合体位于西柏林的老中心动物园车站,被市民昵称为“比基尼”的工厂大楼,被改造成一个集设计商店,影院,餐厅、书吧、办公,秀场,展览,酒店,艺术中心,城市氧吧为一体的综合体,完全可以称之为柏林城市中的一座风向标,细节之处有着浸入骨髓般的十足的酷劲和蛊惑力。
在这里,你找不到任何奢侈品牌,他们打破常规——取而代之进驻的是各种个性十足、奇特、新鲜,具有柏林风格的独立艺术设计品牌以及展览。
学习点:商业定位、创意设计、改造升级、业态重组
25 hours Hotels是个掌舵七间德国酒店的精品酒店集团,7间酒店各有不同形式、主题的酒店房间,酒店装修还曾经获得European Hotel Design Award,在欧洲城市里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格调酒店。Bikini Berlin是由德国著名的产品设计师Werner Aisslinger操刀,酒店前身是1950年代的电影院,围绕着“Urban Jungle”这个主题进行全新的布置,将森林的绿带到大家身边,让人在阴郁的都市丛林里找到休憩之所。
学习点:创意设计、文化跨界、改造提升、运营创新
考察项目二:哈克庭院
德国最大的院落建筑,住宅商办多功能混合的典范
特邀分享人:
项目简介:
哈克庭院坐落于柏林米特区Berlin-Mitte的哈克庭院于1906-1907年期间修建完成,由8座互通的庭院组成,占地约9200平方米,是德国最大的院落群建筑。哈克庭院在设计时就颠覆了传统庭院的功能,而是将办公、住宅、购物与娱乐结合到了一起。
这里8个相互连接的楼房院落当初住着80户居民和40家商铺,经过改造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它巧妙设计和改造的院落与各具特色的小作坊相结合,是住宅与商铺合理融合的典范案例,这里汇集着酒吧、影院剧院、画廊、产品展厅以及各具特色的小商铺,人来人往热闹异常,但错落有致的院落仍旧保存着本来的一分宁静。
学习点:社区融合、创意设计、多功能融合、创新业态、消费升级
考察项目三:Prefferburg文化创意园
德国最久负盛名的老啤酒厂改造文创园的代表作
特邀分享人:
项目简介:
Prefferburg以巴伐利亚酿造大师约瑟夫普费弗的名字命名,他在1841年创立了以他命名的啤酒厂,其中还包括一座啤酒花园。2000年开始改造,2001年成立第一座画廊,到2009年餐厅和酒店成立。2012年古根海姆基金会和宝马在这里创立了研究实验室。2013年剧院开幕,2017年被列入欧洲工业遗产之路,是德国最负盛名的老工厂改造项目。相较之下,这里少了些刻意营造出的整体感,多了些社区自主的随性与放松,整个空间给人感觉也更为亲切,增加社区居民民众参与与主导机会,除了举办大型活动以外,空间的活化与运用引入更多社区的参与。
学习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再利用、运营创新、产业服务、创新业态
考察项目四:Silent green文化创意园
德国最古老的火葬场改造的文化创意园区
特邀分享人:
项目简介:
Silent Green是柏林文化遗产建筑,2001年以前,这里是柏林最大的火葬场。自1909年,以独特的方式目睹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德国丧葬文化的变迁。Silent Green以这座历史建筑为基础,通过改造以前的空间结构,给了现在的文艺工作者,艺术家以及设计师了一个更好的来实验和探索想法的空间。在这里除了有餐厅、酒吧、咖啡厅、电影和音乐工作室,也常常为会议,学术研讨会,演讲,艺术展览,演唱会以及音乐会提供场地。
学习点:改造设计、功能提升、运营创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再利用
考察项目五:Agora Collective
推动社区运营和艺术生产的多功能复合型共享办公空间
特邀分享人:
项目简介:
Agora Collective由柏林近郊一栋古老的公寓改建为创意人最爱的文创基地。并入选欧盟Arts Partnership Programme。在欧盟28各国家、8个入选者中,只有Agora以共享办公的身份入选。一栋4层楼的共享办公空间被认定为”能增进并打开欧盟艺术创作者共同创作及移动的可能“。Agora的定位是成为构思和试验合作模式的地方; 为艺术家提供稳定的空间,让他们参与协作和社区实践,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艺术生产和演示实验中心。由单一的共享办公空间发展为集活动、艺廊、居住、办公和创作的,推动社区运营和艺术生产的多功能复合型共享办公空间。
学习点:空间经营、产业聚集、社群运营、内容创新
考察项目五:波茨坦广场
柏林城市历史肌理如何在新的建设中得以体现的代表性案例
特邀分享人:
项目简介:
波茨坦广场是两德统一之后,柏林重新成为德国首都,并展开重要城市更新的重建项目之一。按照“批判式重建”的理念,波茨坦广场的整体设计方案采用了具有传统欧洲城市特征的城市空间格局、尺度,以及密集的道路网络系统,城市街道的尺度和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建筑重新填充城市空间。这是一个可以追溯到柏林城市历史,二十世纪初的高潮到柏林墙的衰败,再到目前的发展和反思的经典城市重建案例。这里的交通组织和可持续绿色技术都很先进。整个项目涉及不同的规划建筑观点,而政府与开发商的角逐更是新开发项目中的重点。作为柏林重建规划建设工作的典型代表,该地区在空间形态塑造、公共空间设置、深度功能融合、环境设施建设和交通设施配套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学习点:城市规划、功能提升、空间重塑、业态布局、建筑设计、城市肌理、政商关系
考察项目六:鲁尔工业区
学习点:创意设计、工业遗产、创新业态、博物馆、
绿能技术、环境治理、工业旅游、大师建筑、风景道
特邀讲师:
保罗•拉维茨科自1982年以来,一直担任德国鲁尔区域协会工业遗产休闲与游憩行销部门主管。通过区域市场研究和客户调查,支持了300多个跨学科的城市和区域项目。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区域公共基础设施、休闲与娱乐,体育,旅游,文化和工业遗产的发展计划和活动。
保罗•拉维茨科先生将从
鲁尔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运营模式、政策制度
等方面,深度解析鲁尔工业区五十年来成功转型,不断发展的背后逻辑。
项目简介:
鲁尔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以及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改造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面积保留了原址的厂房和设施,并赋予它们新的功能。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与改造,鲁尔区从一个衰落的工业区到发展势头迅猛,举世瞩目,成为资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
Zolleverein(关税同盟)煤矿区在德国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工业遗产。每年旅游者约有60万人光顾这里,现在已经成为德国甚至国际上一个重要的景点。其中炼焦厂和第十二号矿井共同成为一座享誉国际、无与伦比的工业建筑,这里还拥有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矿区”,可以了解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现代化以及重工业的发展。
设计师创造性地对杜伊斯堡钢铁厂进行了改造:原来的油罐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基地;存放焦煤的巨大水泥构筑物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吸引了各种年龄的攀岩爱好者;旧厂房被创意的改造出租给了电影制片者当电影场景,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晚会,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夜晚,灯光艺术点缀的巨大高炉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给人无尽想象。
鲁尔博物馆▼
红点设计博物馆
▼
位于奥伯豪森(Oberhausen)的煤气罐(Gasometer)博物馆是
鲁尔区最具人气的博物馆之一。
1990年以前,这里曾经设置巨型煤气储罐供应周边钢铁厂,现在成为展示一些特殊项目的不同寻常的展览空间。
整个空间的所有展品都与艺术家Christo有关,而他的大部分作品以大地为媒介进行创作,自重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包裹”。每年迎接大量游客,身临其境,颇为震撼。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1991年建立。设计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尽量保持旧厂址原有风貌,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对厂区原有废弃材料加以利用,赋予部分建筑物新的使用功能,尽可能减少新材料的使用。例如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被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斯科厅和音乐厅,以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交响乐演出活动等。基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国际项目,有选择性的保留并传承工业文化,同时赋予这些旧工业设施以时代气息,引入新兴产业,增加就业率,最终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
杜伊斯堡港久负盛名,是德国规模最大和功能最多的内河港口,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汇合处。它有世界上最大的1.8km长的内河港,整个区域有许多值得再利用的老厂房和旧仓库。诺曼福斯特和他的团队中标进行整个内港的重新规划设计,为这里的工业遗产转化寻找新的出路。重新引入
清洁、无噪音的产业,助力振兴衰落的城市区域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家、工作和休闲空间皆彼此相邻。与20世纪崇尚分区和功能分割的城市不同,这是城市混合用途之建筑物的一个新的范例。集众多餐馆和咖啡厅、艺术博物馆、住宅、办公、公园等为一体的新型繁荣的商业与居住区。
作为杜塞尔多夫城市名片的媒体港,由重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商业、休闲和居住的混合区。首先进驻的是多媒体行业,比如电视台,杂志社,广告公司等,随着国内外知名建筑事务所的现代建筑作品落成,这里的媒体文化氛围不断浓重,也因此得名媒体港。媒体港的规划方案在现有城市结构基础上保持历史港口布局,实现新老建筑均衡的谨慎更新。除对一些仓库和港口建筑的保留,位于商业港口街的全部机械设备被作为历史港口建筑技术发展的见证,在1990年列入建筑保护名单。
百水公寓 ▼
与高迪齐名,奥地利最著名艺术家百水先生作品
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工作室 ▼
英国建筑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工作室填补了沿街的缺口,用一群错落小房子梳理出三进院,将外部与内院的老工厂串通,完成了由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转变,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氛围所有新建建筑均采用“保温混凝土模板”墙体结构,保证内部无柱空间。
杜塞尔多夫25小时酒店 ▼
欧洲最具格调的设计酒店,亲身体验设计师跨界
莱茵河边德国老啤酒+猪肘 ▼
“世界上最长的吧台”,莱茵河畔不可错过的一杯老啤酒
Tetrahedron工业旅游地标 ▼
留存历史文化脉络,助力工业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