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哥的小黑屋
互联网公司的野望,线下零售的忧虑,商业地产的彷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RTV辽宁之声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10 小时前  
LRTV辽宁之声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10 小时前  
包头新闻网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0 小时前  
包头新闻网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0 小时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2 天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哥的小黑屋

五一假期消费数据,真的好么?

家哥的小黑屋  · 公众号  ·  · 2021-05-09 12:51

正文

这几天的新闻都在说五一数据“火爆”: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2.3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19.7%、138.1%。2021年五一期间国内出游人次创历史新高。

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82.6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创下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中国银联、网联平台两大支付清算平台支付交易数据合计6.97万亿元,均创历年同期最高。


说数据火爆没问题,横向比我们很能打。


五一期间互联网新闻的另一个“连续剧”是印度的疫情,连续两周新确诊病例超过30万。

这边旅游创新高,那边是疫情创新高。

经济学家去年底的时候,都对2021年经全球济恢复做了非常乐观的估计,低基数加上今年疫苗的有序接种,在很多报告中各个国家2021年经济数据应该是“V”字翻转。

“V”右边的折线甚至更高。

然而,病毒姥爷和印度都不这么觉得,你不好好防治,我就真变异出个杀伤力更大的给人类看。

所以在疫情的阴影挥之不去的时候,今年“五一小长假”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只不过,这并不能代表数据背后体现出的趋势就是完美的。

有什么问题?原因为何?后面会如何发展?

作为消费和商业从业者,如果不能在数据中读出问题,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经营,会做出误判。


换一下数据的展示方式,就能发现问题。


把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历年数据拉出来两根曲线。

按照我之前提到的,2020年情况太特殊了。同比数据虽然很好看,但是我们不能拿来做决策依据。这里使用2021年对比2019年的年化增长率代替,比较今年五一小长假和2019年的五一小长假,因为假期天数不同,在这里我们用日均来比较。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出现了两个问题:

1)2021年五一,旅游收入、旅客数量两项数据相比过去几年,并没有 回到正常的增长中枢 。特别是今年境外游需求被压制的背景下,境内游有“替代效应”,仍然大幅偏离历史数据,就更是个问题了。

2)消费和出行旅客总量出现了“死叉”。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前旅游数据与消费数据都保持同步增长,收入增长略高。这个差距用自然通货膨胀大致可以解释,也就是说旅游出行人群的“客单价”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2021年并不一样——旅游者的人均消费下降了。


从出行的不同方式上也能够看出来问题:

相比高价格的航空出行,铁路出行恢复的速度更快,旅游者更多选择相对便宜的铁路出行。无论是因为短途出行更多,还是同等距离选择铁路,总之就是旅行的交通支出下降了。


(数据来源:铁路总公司、民航总局

从和消费直接相关的实体商业客流数据看,问题就更显得直接了:


(数据来源:汇纳科技汇客云平台

总结起来是一句话:

出行的欲望很强烈,然而……花钱的欲望并没那么强烈。


为什么?

显然不是疫情。

对消费来说,疫情只是一个出门消费的“限制条件”,五一游客出行数据恢复相对更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中国疫情数据结合快速疫苗接种,多数游客并无顾忌。

所以,有其他的原因。

如果回头看,五一长假消费数据没有恢复正常,是第一季度消费数据不及预期的延续。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不及预期10.8%。


居民消费占收入比重仍然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居民的储蓄仍然处在疫情后的高位。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没钱。

有这个原因,第一季度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如果按照与2019年比较、计算年化增长率, 6.6%确实低于2019年之前至少8%增长的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不过,还有2个重要原因。

1)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很主观,却非常重要,同样银行卡中10万现金,预计今年年底奖金超预期Vs没有奖金;预计今年能加薪Vs保住工作就不错了,大额消费、非必需消费决策结果必然不同。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比较麻烦的事情是收入预期的扭转更困难。

真金白银看到发了1万块奖金,可以直接思考这笔钱要不要花、怎样花。

而对收入预期的判断,则非常依靠个人观察经济新闻、观察企业经营、与其他人沟通。

即使宏观数据已经体现出良好的回暖态势,预测今年年底是不是能涨工资——对普通人实在挑战太大了。


2)消费透支。

去年为了稳定经济,我们采用了各类促进消费的措施:消费券、优惠券、打折。

这是对的,毕竟对企业来说,救急最重要。

但是从客观角度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被透支了。

简单计算一下,比如去年每个消费者虽然消费总额下降了10%,但是面对动不动8折起步的价格。

得到的产品和服务总量是在增加的。

不说别人,2021年我完全没有购买面巾纸、消毒水、洗发液、纸杯、任何调料的计划。

身边的朋友说在直播电商上,老婆孩子春节的时候把全年的化妆品已经买得差不多了。


这种被透支不仅是需求透支,消费者的心智也会透支。

打折虽然是临时促销,但是对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扰动”。

2020年鞋服是很典型的,连最新款都可以通过消费券立减200、500,那么2021年的新款恐怕定价是一个难题。

让消费者回到“新鞋就应该999而不是799”、“新手机就应该2999而不是2699”,将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


下半年会发生什么?


1)消费总量并不乐观

无论是收入问题还是去年的消费透支,这都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过程。

从上半年调研的情况看,很多消费和商业从业者对今年的消费总量有一些过于乐观的估计。

在目前的局面下扩大产能、提升库存的风险仍然还是太大了。

对投资者来说,持续去年对消费行业的乐观也有问题,行业级别的低于预期还会持续1~2个季度。


2)结构性机会

对有些行业来说,2021年的消费是“V型反转”,而其他的,是“L型卧倒不动”。

有个数据很有意思: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人均收入的平均值相比中位数,比值继续提高—— 这意味着有钱人……还是收入恢复(增长)更快一些。

靠收入曲线两端的品牌,今年的机会相对更好,考虑到必需消费品的透支,2021年下半年高端品牌的机会仍是不错的——去年也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

爱马仕2021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4%,与2019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33%。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4%。

基尼系数升高下的消费市场机会


不过,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复制去年的经验,还是要找到一些新的趋势。
当收入与收入预期成为主导消费的主要因素后, “理智消费”会逐渐压倒看见低价无脑就“剁手”。
如果说去年以价格作为主要手段,今年对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性价比SKU会有更好的表现。
(这个时间点,2021的新品估计已经设计完成了,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投资者,最主要的还是判断各品牌的新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定位,高性价比)


3)“新玩法”
直播电商进线下、剧本杀,这类商业模式属于从零开始型;街区、内容电商、潮流,属于常换常新型—— 用更少的钱满足更多需求,新玩法是比较明确的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