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隔几分钟就要看手机?手机没电时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朋友出去玩时也会习惯性地玩手机?
据IT之家报道,近日,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的是去年各国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从这份数据中可以看到,很多国家的用户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
根据Statista的统计数据,在巴西,用户每天花费将近5个小时来玩手机;而中国用户排名第二,每天玩手机花费了3小时。
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美国和意大利,时间为2.5小时左右。其中,美国已经是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国家。
欧洲两个大国法国和德国,玩手机时间相对较短,每天大约为1.5小时。
此外,Statista指出,自2012年以来,各国消费者玩手机的时间开始明显上涨。其中在美国,去年比四年前增加了1个小时。
其实这也非常容易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智能手机上,让我们的智能手机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这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智能手机仍将会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也许作为“低头族”、“手机党”,你沉迷看剧、聊天、刷微博、刷朋友圈、逛网店无法自拔,对于外界眼光和自身变化都浑然不觉。但有些事情,小编还是要提醒一下。
今年4月,新华社曾报道,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手机容易令人抑郁,尤其是女性。
宾厄姆顿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182名大学生,根据他们日常使用手机的频率分为“深思熟虑”“经常”“密切”“狂热”和“上瘾”5个等级。7%的调查对象用手机“上瘾”,12%“狂热”。这两组调查对象都因内心迫切需要手机而遭遇个人、社交和工作问题,且都有抑郁、社交孤立、社交焦虑、冲动和自卑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女性更容易对手机上瘾。
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EurekAlert网站援引研究人员的话称,过度使用手机之所以容易令人抑郁,是因为智能手机能够便捷、快速地令人得到满足,且会缩短注意力持续时间,让人越来越容易感到厌倦。
那么,你对手机上瘾吗?研究人员说,如果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你可能需要专业帮助:
1.你把手机当作逃避问题或者缓解无助感、罪恶感、焦虑和抑郁的途径。
2.你更关注虚拟世界发生的事情,反而忽略现实世界。
3.你经常查看手机,即便它并没有发出提示音。
4.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你就神思不属、度日如年。
此外,重度手机上瘾者还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飞蚊症”:经常盯着手机的人,有时玩久了,是否感觉眼前有小黑点飘动,过一会儿又没有了?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那么可要小心了,有可能得了飞蚊症。
前不久,小岳岳就因为得了飞蚊症,在微博上沉痛反省。
“幽灵震动综合症”:你是否常常误以为口袋或包包里的手机在震动,但事实上,手机可能不在身上,或者其实根本没有来电呢?如果你有以上的现象,请不用太担心,这不是幻听或幻觉,而是一种文明病,心理学将它称为“信号发觉”(Signal Detection Theory)。在国外,他们叫它:“幽灵震动”(phantom vibration)。
“鼠标手”:去哪都离不开手机和平板,就为了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动态。但随之而来的是,机械性地使用数码产品按键引起的腱鞘炎、斜角肌纤维组织炎等疾病。
如何克服手机上瘾?据广州日报报道,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副主任王晓丽提出以下建议:
如果真有谁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的。与其为了“秒回”那些不紧急的信息而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注意力,不如关闭新消息提醒,在休息的时间集中回复。至于男女朋友聊天或者与朋友插科打诨的闲聊,就不要占用整段的工作、学习时间了。
很多人都会加入各种各样的聊天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断,还不时有土豪发红包,但不断查看群消息、抢个几毛几分的红包会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专注度,因此建议对所有的群进行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非工作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自己,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假如真的关心某位朋友的近况,就偶尔专门点开其朋友圈查看一下就好。
更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给他(她)打个电话,约出来聚一聚,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吗?
人们手机里安装了许多APP,有些是长期闲置的,建议直接卸载,只保留其中最常用的。
在需要专注工作或者陪伴家人的时间里,建议给自己断网,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手机完全静音,可以保证你高效学习、工作一两小时,也让你每天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
很多人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常常有一堆更新没空看。这时,建议对关注的公众号定期进行清理,对那些一个月都没打开过一次的公众号直接取消关注,留下那些真正实用并且对成长有帮助的公众号(比如人民网^_^),在闲暇时间翻看一下推送,遇到好的文章可收藏起来反复看。
(来源:人民网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