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胰腺癌的“三高三低”特点,即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而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和药物有效率低。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非遗传性因素如吸烟、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职业暴露,以及遗传性因素如有家族史的情况。同时,文章提到了胰腺癌的四个预警信号:消化不良、血糖变化、腰背痛和皮肤黄染。最后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常规体检和高危人群应缩短筛查时间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胰腺癌的“三高三低”特点
文章首先概述了胰腺癌的三大高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同时也提到了三大低问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
关键观点2: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文章详细阐述了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非遗传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其中非遗传性因素如吸烟、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遗传性因素则提到有家族史的情况。
关键观点3: 胰腺癌的预警信号
文章指出了胰腺癌的四个预警信号,包括消化不良、血糖变化、腰背痛和皮肤黄染。这些信号对于早期发现胰腺癌有重要提示作用。
关键观点4: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常规体检和高危人群应缩短筛查时间等。
正文
胰腺癌在临床治疗中
有“三高三低”的特点:
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
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
手术切除率不足20%
而未经任何治疗的胰腺癌患者
平均生存期仅3~6个月
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的直接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已知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非遗传性因素
存在非遗传性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重在预防。
✎遗传性因素
研究发现,10%~2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史,因此有直系亲属患胰腺癌史者,要提高警惕。
✎消化不良
出现食欲差、有饱胀感、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当体重下降超过10%时,更要引起重视。
✎血糖有变化
既往无糖尿病家族史,突然出现血糖从正常变高,或者突然变得不稳定,一定要引起警惕。
✎腰背痛
尤其是以左侧为主的腰背疼痛,疼痛持续加重,有束带感,夜间更为严重,白天可能因活动带来的注意力转移而有所减轻。
做仰卧、伸懒腰等脊柱伸展动作时疼痛加剧,做俯卧、蹲位、弯腰等脊柱弯曲动作时,疼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皮肤黄染
尿液首先变黄,逐渐加重为酱油色,随之眼睛和皮肤在几天内迅速变黄,大便发白呈陶土色。
由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远期预后差,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警惕胰腺癌的发生,重在预防和早期发现。
胰腺由于深居腹膜后,被其他脏器所包围,胰腺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只是单纯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消化道症状。
而随着疾病的发展,该病逐渐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
黄疸(胰头区胰腺癌侵犯压迫胆总管所致)
腹痛(肿瘤堵塞胰管或侵犯腹腔神经丛所致)
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及肿瘤消耗所致)
但这些症状也并没有特异性,而且容易和胃肠道疾病或胆道系统疾病相混淆。
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或无法解释的上述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常规体检的人群
可每年定期筛查超声及肿瘤标志物,其中CA19-9是比较敏感的指标,被用于监测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80%以上。
当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或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时,要进一步完善增强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如仍然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行超声内镜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
应缩短至每半年进行定期筛查,同时应考虑定期进行增强影像学检查。